武信次郎是倭国军方的人,请陛下下令围剿京城武馆。
前不久,李高中曾听唐宇说过,“长安城里,有一家倭国人所开的武馆,应该就是京城武馆了。”
当时没有留意,根本不放在心上。
原来倭国人在天子皇城脚下开设武馆,是有所企图。
白江口一战,让倭国人元气大伤,就算他是军方的人,在长安城也成不了气候。
李高中神色淡然,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冷冷的看着萧策说道,“原来还有这样的事,都把朕蒙在鼓里。”
“你告诉朕这些,是想将功赎罪?”
萧策没有言语,半晌才说:“嗯,还请陛下饶了草民狗命!”
李高中脸上泛起一股笑意,“饶你狗命,你做错了事潜逃多年,若不是唐将军将你抓获,还在继续干坏事。”
“还有,投靠了京城武馆,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卖国贼!”
像这种小人留他何用?一定按照大唐法律将他惩处。
李高中有些犹豫地说:“明日早朝之上,当着众大臣的面,商议如何处决你这个罪魁祸首。”
“来人了,马上把萧策押下去关押起来,明日再与大臣们商议。”
李高中对禁卫军喝道。
即刻上来几名禁卫军,把萧策押走了。
唐宇如释重负,对李高中说道:“李兄,明日在朝堂之上,一定要审出萧策跟倭国的关系!”
然后把京城武馆封掉,对倭国人一次沉重的打击。
李高中笑着说道:“贤弟说得对,一定要狠狠的打击京城武馆!”
倭国人在朕的眼皮下开设武馆,做一些违法乱纪之事,祸乱大唐,朕绝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一介小国还想干出这种事情,对我大唐不利,朕要把它剿灭。
唐宇倒是担心京城武馆,会因为萧策之事怕卷入麻烦之中,然后潜逃了。
“贤弟啊,我对于萧策的事,之前一直不敢跟大臣提及,也是有原因的!”
堂堂大国,连一位犯人都抓不到太丢脸了。
现在萧策被你抓住,也放心了。
······
次日早朝,文武百官都到齐了之后。
李高中面色平静,手中拿着奏疏,一副十分犹豫的样子。
翻看了一阵,又放在案桌上。
心里好像有些事情纠结着,无法释怀。
一会儿,他对群臣说道:“诸位爱卿,你们可知道,朕今日要告诉一件事!”
唐宇坐于旁侧,当然知道他的想法,一定是要告诉大臣们,有关萧策被抓之事。
他半晌也没有说出是何事?让大臣们有些期待!
忽然,李高中大声喝道:“来人了,快萧策带上来!”
“萧策?他是散丘道长的弟子,以前在县府衙门当一名小小的巡捕副总兵!”大殿前,不知是谁说道。
过了一会儿,几名禁卫军押着一位道长走了上来。
道长头发凌乱,将半边脸庞遮蔽住,被禁卫军押着来到了大殿前。
那道长面无表情,一脸沮丧的样子。
他想到自己不但没有给师傅报仇雪恨,反而被朝廷所抓获。
都是自己一时冲动,不安分守己潜藏在洞府里修炼,而跑出来投靠倭国人。
治疗好人家的眼伤,反而把自己撵走,才落得这样的下场。
可一切都来不及了。
“给陛下跪下!”两名禁卫军将萧策身子一按,大声说道。
他脚下无力,便扑通一声跪在李高中面前,耷拉着脑袋哀求道:“求陛下饶命!”
李高中面色一皱,没有言语,而是对群臣们说道:“各位爱卿,你们都只看见了,此位就是散丘道长的弟子。”
以前干出一些大逆不道之事来,被朝廷追捕多年。
这位家伙投靠了倭国,想利用倭国的力量为他师傅报仇,你们认为该如何处罚他?
“陛下,这样的人就是一位卖国贼,还留作他干嘛,干脆将他处死就解决了。”有大臣提议说道。
正在这时,李义府突然从人群中站了出来,微微向李高中行礼。
他对李义府极为不满,难道他还要为萧策求情么?
“陛下,像这样的人干脆拖出去斩首示众,留他何用。”李义府说道。
李高中也耐着性子,回答道:“他这样的人,当然要斩首示众!”
听闻他还在长安城大街上,公开向路人贩卖长生不老之药。
朕是大唐皇帝,也希望一辈子长生不老,更希望有这种药,可是却没有。
难道凭他一位假道士,还能弄到此药不成?根本不相信!
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长生不老之药,他是想骗取老百姓的钱财。
李高中说到这些,萧策也不敢言语。
他贩卖的药,连长生不老的辅助药都不是。
想这种人不斩首示众,不足以平息民愤。
“来人了,把萧策拖出去斩首示众!”李高中突然提高了嗓音,大声喝道。
事已至此,萧策倒是硬气起来。
“草民沦落到这一步,都是自己咎由自取,死不足惜!”
但草民还有一事要奏:“京城武馆是倭国军方派来的人,潜伏在长安城会对大唐不利!”
希望陛下下令围剿京城武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算是萧策说了一句人话。
其实也不是,而是他对京城武馆的馆主武信次郎,心生不满。
医治好他的左眼后,武信次郎便翻脸不认人了。
凭萧策这种心胸狭隘之人,也要把他拖下水。
萧策说完之后,李高中没有言语,朝禁卫军说道:“拖下去斩首!”
很快,几名禁卫军便把萧策拖走了。
令唐宇十分不解的是,萧策临死前还这样硬气,根本不符合他的性格。
拖走了萧策后,李高中深深叹了口气,不知他是为了萧策感到惋惜,还是因为其他事情烦恼。
李高中平静又翻看着案桌上的奏疏,这是一封匿名的奏疏。
有人检举李义府的儿子和女婿,在外多有不法之事。
“李义府,朕这里有一封奏疏,有人检举你的儿子和女婿。”
“在外搞些违法乱纪之事,你可知道!”李高中直呼其名,瞪着李义府问道。
662年,李高中更改了官制,李义府改任司列太常伯、同东西台三品。
李义府上朝启奏,要求李高中将祖父改葬到永康陵侧,并征调许多民工,昼夜不停的运土修坟。
一些向他靠拢的大臣,争相赠送奠仪,送葬队伍绵延七十里,场面极为奢华。
同年十一月,李高中封皇八子李旭轮(李旦)为殷王,命李义府兼任殷王府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