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这布袋和尚,眼下根本没想缠斗。
他只是一笑侧身,径直迈入城隍庙中……
“别走,”
姜雨薇可不罢休:“有胆,你倒是别走啊!”
“你以为他认怂了?”
我适时提醒:“他刚才不就说了吗?要借我们,试试城隍司印。”
“那他,”
姜雨薇愕然惊觉,当即追向了庙里。
“别急啊,”
我紧随其后,怎么劝,都劝不住。
对于姜雨薇,我眼下才算是有了新的认知。
以前,只是肤浅的觉得,她好勇斗狠,意气用事。
现在我算是领教了……这丫头情绪激动起来,理智近乎为零。
起初,来这之前,车上她还忌惮阴山长老。
怕后续引来阴山派的报复。
可现在呢……几句话,就让这丫头丧失了所有的顾虑。
“你听我说,”
我径直将她抱住:“咱依计行事好吗?”
“我,”
姜雨薇这才情绪稍缓,后知后觉的想起车上的告诫。
“好了,”
我当即嘱咐:“现在,你站远一点,守着门外。”
交代后,我俯身看了看地上的瞎眼庙祝。
庆幸……他只是晕厥过去。
我没有侥幸他,转而迈步走进庙里。
“怎么会?”
城隍神相后面的供奉案桌,已经被揭开了红布。
可香炉供奉上,根本没有城隍司印。
而是两块灵牌……香炉中,还有燃烧已尽的四支残香。
“没有大印!?”
和尚收敛了笑容,侧头质问:“你们把城隍司印给带走了?”
“对,”
我并不隐瞒,而且佯装轻松的上前揭露:“其实,从你胆敢在酒店杀人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想到……你来了江阴市!”
“昨晚在城隍庙布局,根本就是个幌子,为的是避开你的耳目,掉包换走城隍司印!”我警惕的看着和尚。
他脸色阴翳,却还习惯性的漏出笑容:“难怪……好一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你不会起疑,”
我笃定:“毕竟江城道院的学员中,就有你的耳目。”
“呵呵,”
布袋长老笑而不语。
他僧袍僧履,给人慈爱的表现,但那笑容,却始终透着违和感。
笑的让我心底发麻,也笑的让我骇然发怵。
毫不夸张的说,我鸡皮疙瘩已经起了一身。
“不过,我很好奇,”
他笑问:“拿走了城隍司印,你们就不顾这城隍庙了?”
“不,”
我当即揭露:“这城隍庙,我落了供奉为镇。”
“嗯!?”
布袋长老,这才看向供桌灵牌:“你是说这两尊供奉的灵牌?”
“没错,”
我淡然谈及的同时,他却越发狐疑:“这两尊灵牌,是什么来历!?居然能镇住天子册封的城隍爷……”
“你不认识他们?”
我佯装错愕的同时,笃定已经勾起了他的兴趣。
有了这点依仗,我略显淡定的从城隍爷的香案上,取下四支香……却在点香的同时,将最后一支香折断。
“断香上供!?”
和尚错愕道:“年轻人,你当真是玄门中人吗?”
“我……勉强算是把,”
我点燃香烛,唯恐这和尚会突然出手,才刻意引诱话题,率先吊起他的胃口:“你是没见过,有人用三支半香上供吧!”
“坦白说,”
布袋长老一笑:“这是第一次见……”
“这也难怪,”
我承认:“上供三支半香,别说国外了,就算放眼本土,现世也非常罕见,毕竟依据佛教教义,三是一个极数,有三才之意,代表天、地、人,寓意深远。而道教有三官大帝,文武财神等,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香最早的时候,一般都作为熏香使用,偶尔使用在祭祀方面。后来随着宗教的兴起,香的使用才越加频繁,香也被赋予更加多样化的意义。”
“对于上香的人来说,香就像是一个能够与神明沟通的媒介,袅袅的香烟缓缓上升,像是把自己的愿望、忏悔带给了神明,以祈求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能够消除自己心中的悔恨……”
“…………”
“所以呢?”布袋和尚保持笑容,可他已经安耐不住性子:“你供香三柱半,是有什么讲究吗?”
“别急,”
我拖延道:“想必影视剧中,你也经常看到里面有人拜把子的情节,说起来,这是民间志同道合的人结为异姓兄弟关系的一种形式……其主要源于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也就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生死与共兄弟的故事。”
“拜把子又被称结义、结拜、换帖等,它还有个雅称叫做义结金兰,这些志趣、性格等相近、互相投缘的人在结拜之后,会在生活上互相关心、支持帮助,遇事互相照应,久而久之,演变成了一种具有人文色彩的礼仪习俗。”
“当然了,”
我话锋一转,细说起来:“拜把子并不是几个人简简单单的跪拜天地就完事了,里面有不少的程序和讲究,比如还要喝血酒、烧香等等,可能大多数人都知道古人拜把子要喝血酒,却很少有人知道烧香的讲究更大。”
“拜把子时喝血酒的意义,其实不难理解,毕竟我们本土一直以来,都是个“人情社会”,在人情社会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无疑是“血缘关系”,因此,在结拜为异姓兄弟的时候,就要把血滴到同一只酒碗里,然后大家把这碗酒分喝了……这样做的象征意思就在于,从此以后,大家就算是有“血缘关系”了,可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大多数情况下,血酒中的血,用的是动物的血,比如鸡血、狗血等等,遇到比较讲究的,就用人血,用刀划破指尖,把滴血入碗中。”
“像喝血酒这种仪式,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就有雏形了,像我们常所说的,两国之间,罢兵休战,“歃血为盟”,就有点儿类似这个意思,相比喝血酒,烧香可就更讲究了,因为烧香要烧三柱半……”
“嘶,有点意思!”布袋和尚有些好奇:“那么,为什么是三柱半?!而不是三柱,或者说直接烧四柱!?”
“这当然是有来历的,”
我一指香炉诠释:“话说这第一支香,是效仿春秋时期羊角哀、左伯桃的,第二支香是效仿三国时期桃园三结义的,第三把香是效仿梁山好汉的。”
“至于剩下的那半把香,”
我话锋一沉,揭露:“那是烧给瓦岗寨兄弟的,这是因为他们没能善始善终,所以只烧半把香,后面两柱半香的故事,”
我相信:“你应该都很熟悉,毕竟放眼现世,很多人都耳熟能详!”
“嗯,”布袋和尚点头一笑:“桃园三结义,隋唐瓦岗寨,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这些我都有耳闻,那前面那柱香呢!?”
询问间,他目光狐疑的注视着灵牌,那赫然供奉的就是羊角哀和左伯桃。
这是传承后世,渐渐被人淡漠的故事,但却隐含在八拜之交的典故中。
“话说羊角哀、左伯桃本是春秋时期的读书人,”
我当下便细说起来:“他们因为志同道合、相见恨晚,就结为了异姓兄弟,后来,楚平王招贤纳士,两人就打算一起到楚国干一番大事业,然而,由于两人都比较清贫,走到半路上,就开始缺吃少穿了。”
“左伯桃知道羊角哀的本事比自己大,于是便把衣服和食物全都让给了羊角哀,结果自己却活活冻饿而死,幸存下来的羊角哀到了楚国以后,通过个人的能力获得了成功,从而走上了人生巅峰……”
“后来,在羊角哀的请求下,楚王以公卿的礼仪安葬了左伯桃,有一天,羊角哀梦到左伯桃说自己在阴间受到了别人的欺负,梦醒后,羊角哀忍不住热泪涟涟!”
“但谁也想不到的是,为了到阴间去帮助左伯桃,羊角哀居然自杀了。”
我话音刚落,布袋和尚也显得极为惊诧:“倒是如黑白无常,那般重义……”
“是啊,”
我转而概括:“从这个故事中,就不难看出羊角哀和左伯桃二人深厚的感情,而如此令人感动的异姓兄弟情,也成为了后世人纷纷效仿的对象,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拜把子这种仪式却渐渐偏离了其最初的意义,不由得不令人感到唏嘘和遗憾。”
“原来如此,”
布袋和尚恍然一笑:“妙……布的妙啊!”
“哦!?”
我故作惊诧的看着和尚:“居然能得阴山长老盛赞,只是我不明白,您夸的妙,是妙在什么地方!?”
“还用我亲口揭露吗?”
布袋和尚阴翳一笑:“这江阴城隍的来历,就不用我在和你细说了吧……他生前是汉朝周苛,也是天子册封的城隍爷。能供奉在他之上,又不犯冲的,应该少之又少。最合适的,应该是纪信才对……毕竟纪信册封在前,周苛在后。汉朝时期,也是纪信为兄,周苛为弟,死后天子封正,也又高低之差。”
“我原以为除了纪信的城隍司印外,应该没有可以镇住江阴城隍的东西,可没曾想,”和尚不吝欣赏到:“你居然供奉羊角哀和左伯桃,以结义之交,应承了周苛对纪信的结义之情,毕竟历史有记,周苛死前,还呼喊着好兄弟纪信,说着我来寻你了……可见两人情深义重,倒是贴合你所供奉的结义情!”
“呵呵,”
这一次该我笑了,拖延良久,看着烟雾缭绕,残香已经燃去三分之一。
是时候了……
“我供奉他们在的原因,还不止于此,”
我再度重提:“关于羊角哀和左伯桃的故事,其实并没有结束!”
“哦?”
和尚越发好奇:“还有后续?”
“嗯,”
我点头诠释:“在羊角哀自杀后,去了冥界,帮助左伯桃的同时,也维系了阴司的秩序……虽然城隍爷是起于汉朝的称呼,但论资排辈,羊角哀和左伯桃才算最早的冥神!”
声落,我迅速掐诀,咒凝法印的同时,请案桌上供奉的羊角哀和左伯桃显灵借法。
“呵呵,”
和尚没有察觉,还在回味当中细节,啧啧称奇:“精妙,精妙啊!”
旁人兴许不会在意,可这布袋和尚却是什么人!?
他擅控鬼道,对于城隍冥界的供奉,尤为在意。
“还有吗?”
就在和尚问出这话的间隙。
就是现在……我把握时机出手,顺势偷袭。
一记金光咒印,赫然拍向他的胸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