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夫人是有什么话问我?”靖王不紧不慢的回了一句。
阎筱白道:“既然宇文奕已经将我的身份告诉你了,那王爷是不是也该说说你自己了。”
靖王低眉笑了笑,抬眼看着阎筱白,眸光深邃又神秘,“夫人是要问关于靖王,还是关于我。”
阎筱白微微抬眉,她没想到,靖王会这么配合的说出这些话。
阎筱白抬了抬手,有些随意的道:“先说靖王吧。”
靖王轻轻舒出一口气,把目光望朝厅外,又远远眺望出去,不知道在看什么。
“靖王在他去边城之后的三年就去世了。”他非常简短的说了一句,阎筱白不知做何反应。
画皮的表情则是复杂了一些,她看着靖王,眸中有些许心疼。
靖王继续道,“我和他相识也很简单,只是因为他救过我,他去世之后留下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他还活着,最起码能活到五王不再兴风作浪的时候。”
听到这里,阎筱白突然有些疑惑,“五王?难道……从很久以前开始,靖王就知道五王的事?”
如果不是这样,那他为何要说出这样的遗愿呢?
靖王点了点头,“在陛下还未当政之前,夺嫡之争的时候,靖王就发现了五王的秘密,他修炼的禁术是一个江湖人士交给他的。
靖王对于夺嫡一事的确是煞费苦心,可也不像是他们说的那样不择手段,他发现了五王的秘密之后,断定五王才是自己最大的对手。
于是他设法把五王的禁术书给偷走了,找不到书的五王很慌张,怕自己的事情败露出去,怕自己没了夺嫡的资格,所以不敢再放肆。
后来靖王与陛下的斗争之中,靖王明白了,陛下才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后来退出了夺嫡。”
这么一听,阎筱白对从前的靖王更模糊了,“为什么要退出?你不是说靖王有能力吗?”
他点了点头,“是的,他很有能力,不过他自己也知道,与当今陛下相比,自己没有怜爱之心,为了楚燕国的未来,他再三思考之后,退出了。”
这倒是出乎阎筱白的意料,夺嫡这种头破血流的事,竟然还会有皇子会为了国家的前程考虑,倒也是少见。
“可就在靖王退出之后,那本禁术书不知为何又回到了五王的手中,而且他还知道了书是靖王所偷。
但是五王没有对靖王动手,他只是说会当上皇帝的,后来封王离开朝歌的时候,五王也说过同样的话。
靖王断定五王肯定会反叛,所以才有了这个遗愿。”
那这么一听来,这靖王竟然还是一个为了楚燕国而做出牺牲的人。
“所以你就替他活到了现在?”阎筱白有些不明白,如果真的只是因为靖王的目的而动容,也不必做到如此地步。
他摇了摇头,“他的过去当然与我无关,实在是因为他为了救我而死,我心中有愧,所以才是成了现在这幅模样。”
说道这里,画皮的目光变得*了些,眸中还有些许泪光。
“我两千年的大劫之时,承受了天雷之击,奄奄一息,多日之后醒来就已经在靖王府之中了。
我得知自己是被他所救,所以就在府上留了一段时日,想着找机会报答他,可没想到好景不长,两年之后我的仇家就追来了。
他不知道我是妖,只当我是朋友,替我挨了一击,这才是死了。”
凡人哪里承受得起妖怪的一击,阎筱白几乎可以想象到当时的惨烈。
虽然他说得轻描淡写,但话中的颤抖是谁都能听到的。
“他死后,我为了报恩,所以替他活到了现在。”他缓缓将目光转了回来,眼眶有些红,声音有些抖。
阎筱白看着他沉默了半天,发现自己说不出什么话来安慰,最后却是道:“这次的事情了了之后呢?”
现在五王死了,靖王的心愿已了,按理来说,他已经可以做回自己了。
他摇了摇头,“不知道,我现在都已经分不清到底我是谁了。”
把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现在事情突然结束,想要变回去自然是困难的。
因为靖王身上那些千丝万缕的关系与情感,现在都牵扯到了他的身上。
虽然心中不忍,阎筱白道:“还是尽快把这个身份去了吧,时间长了,地府那边发现异样,肯定要查。”
代替死去的人活着,这本就已经违背了生死的法则,现在没有人上来查,只能说是运气好。
靖王点了点头,心情似乎有些落寞。
画皮也不说话,这厅中突然静得可怕,阎筱白也没有再问关于他的事。
“王爷……”一个声音在门口响起,三人同时将目光转了过去,却是看到黄姐在门边扒着。
“什么事?”靖王平复了心情,与往常无异。
黄姐道:“九殿下来了,要不要请进来?”
靖王道:“请,让他们准备一些茶水上来。”说完之后,他还特意补充了一句。
气氛缓和之后,阎筱白往后边的椅子上一摊,听着靖王后边那句话,突然撇了撇嘴。
“我来这么久,一杯水也没喝到,宇文奕来了就要准备茶水,当真是亲侄子啊。”
阎筱白调侃了一句,靖王有些尴尬的笑了笑,随后便是给阎筱白上了茶。
宇文奕进来之后,第一眼就看到了阎筱白,他脚下的步子突然一顿。
看着和自己笑眯眯的打招呼的阎筱白,他又想起了自己七天前脸上那火辣辣的疼。
突然,他很想回去。
“九殿下,愣着干嘛,进来呀!”阎筱白笑眯眯的喊了他一句,像是在自己家招待客人一样。
宇文奕嘴角抽了抽,最后还是硬着头皮进了厅中,不过他却是坐到了另一边,与阎筱白离得远远的。
阎筱白看着他笑了笑,还没等他说话,阎筱白却是又道:“九殿下,听说您最近很得陛下宠爱哦~”
听了这话,宇文奕眉头一跳,怒视阎筱白,一句话也不想说。
上次的守青山一事之后,为了把当时的情况给圆过去,所以众人统一了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