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秦所长,你是不是吹牛
柱台2024-07-21 17:492,053

   秦关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达成了交易,几天后,他真给出了方案。

   傻大木那边难以置信地拿回去了,而他们过几天真的拿钱过来。

   和秦关说的一样,他并不是相信什么誓言,他相信这些人不悔赖的原因,是今后的合作,他们没有选择了,这个时候毛子都不帮他们,只能来找秦关。

   那以后怎么办,毛子真的那么靠谱吗?

   他们肯定会这么想的,秦关什么白纸黑字的合同都没有跟他们签,他们就爽快地结算,以至于并没有什么尝试这个技术是否真的成功。

   其实飞毛腿改动不大,秦关是减少了战斗部的重量来增加射程。

   为什么傻大木的专家就搞不定呢?

   还是大家认为火箭技术太简单,以为人人都能搞定呢。

   就像是飞机一样,你按照别人的飞机做得一模一样,也飞不起来。

   越往后,就越不是小国能搞定的了。

   而傻大木也清楚,哪怕全部减掉战斗部,效果也是一样的。

   因为他的反击,要的只是一个态度,而不是真的能打掉什么。

   很快,一周之内,傻大木就改装好了十几枚飞毛腿,同时高调宣布自己报复。

   十几枚飞毛腿都打向了特拉维夫,几枚落在郊外。

   这件事也激起了极大的反响,事实上没有伤到几个人,但灯塔对这件事相当不爽,你打我爹?这回灯塔都憋不住下场震慑了,两个航母战斗群聚集海湾。

   而这一切,跟秦关就没有关系了。

   回头灯塔如果找到他,他可以推得一干二净,你没有证据。

   这就是不签任何文件的理由,他要应对灯塔的质问。

   而在这段时间里,宋总找过来了。

   ……

   “秦所长,你那发动机到底是不是真的?”

   “宋总,这不是在等测试吗,台架测试都挺好的。”

   “我知道,可台架测试完成,不等于装机测试也能成,你要给我点信心,到底行不行?”

   秦关还纳闷:“宋总,你这么急干什么,飞机还没有吹风完成吧?”

   宋总叹了口气:“不是我急,关键是你这发动机推比太大了,超过了10,这让我怎么相信,灯塔都没有这么先进的动力,回头我设计飞机余量太大!”

   原来如此。

   我们的歼十设计,一开始动力就不足,原来打算用涡喷。

   但我们连合用的涡喷都没有,为什么八二年就论证的飞机,一直到九八年才试飞?这期间就是在等发动机,飞机军舰这类东西,首要考虑的就是动力。

   一切设计要围绕动力来,当然也不用太严格,要大概明白动力的性能。

   但你不能没有动力啊,否则设计师设计的时候参考什么?

   宋总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有个参照数据,动力是多少,他要做整体妥协。

   像灯塔一样动力充足,力大砖飞,他们不会在乎气动布局。

   所以灯塔的气动布局一向保守,基本上没有太多亮点,毛子的就不同。

   发展到涡扇的阶段,毛子也是费尽心机。

   因为他们的涡扇没有灯塔的动力足,在侧卫之后,他们还出来了许多型号奇奇怪怪的布局,什么前掠翼都出来了,还有双发鸭式布局的米格1.44。

   所有的这些心思,都是因为动力不足。

   我们呢,我们比毛子更惨,有都没有,设计师实在是不好凭空设计。

   我要个10吨的动力,按照这个设计出来了,结果你差两吨!

   这就会造成白打工的情况发生,前面的设计都得推翻重来。

   而现在,秦关给出的动力数据是,单台推力十七吨……

   知道这是个什么数据吗,灯塔都没有这么高推力的涡扇发动机,推比也不如!

   而灯塔的颠覆动力F119,到现在还没开始呢。

   他们那个也才十五吨推力,推比10一级。

   所以宋总的心里话是:秦所长,你是不是在吹牛?

   “宋总不是嫌推力不够吧?”

   “我是觉得推力估算是不是太大了,这样步子迈大了好吗,万一我们达不到……不如指标定得现实一点,哪怕只有个十吨呢,我这飞机也合适。”

   “哦,宋总是有总体设计了吗?”

   “对,我们决定先造个近似于F16的机型,采用单发,大概布局我们打算沿用歼九的,因为以前我们在歼九上做过了很多努力,现在捡起来也算充分利用。”

   宋总这个想法是很正常的,以后世的目光看来,很现实。

   因为到了三代机时代,灯塔就是用两型战斗机高低搭配装备空军,高配是双发大推,而低配是单发大推,这样看起来就很合理,因为单发成本肯定低。

   就算建造速度,其他地方再贵,也不会被发动机限制。

   要两个发动机的,天然会比单发生产速度慢,所以看起来很现实。

   也只是看起来而已,我们现在研制三代机,再怎么低端也是蹒跚学步。

   这一型飞机是我们首次走完研制的全过程,之前都不算。

   歼六歼七不说了,歼八的开端,只是宋总离开601的时候,说了一句“干脆把两个歼七并起来”的话……当然,没有证据表明是因为这个出了歼八。

   但是,歼八的历程也大概就是两个单发并列。

   直到歼十,才真正走完全程,飞机上的每个系统都是我们整体研制。

   “宋总是觉得整体余量太大了吗?”

   “对,余量太大的话,那这飞机设计得就没意思了。”

   “不如这样,宋总,你就按照我的数据来设计,我保证测试能成。”

   “秦所长,你话可得说清楚了,这个数据可是大事,你可以不精确,但不能太离谱,十七吨推力的发动机,你真的能保证吗?”

   不怪宋总不信,灯塔现在的主力发动机,只是F110.

   我们都知道,这是F15和16上面的动力,当然前面也早就在用了,有各个阶段的改型,可这个发动机的指标,也才十二吨左右,现在还在测试……

   宋总有疑虑也是正常的,因为我们前几年也爱吹牛。

   一旦达不到这个,差个一两吨还好,如果都没有灯塔正在测试的推力大,那就相差一大半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整个飞机设计都得推倒重来!

   

   

   

  

继续阅读:第三百一十八章 宋总,搞隐身飞机吧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国重器:从80年代搞科研开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