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陆军的超级远火
柱台2024-07-19 13:522,025

   秦关说的,正是我军后世火力重要构成。

   在秦关的前世,灯塔有个东西我们陆军一直很羡慕,就是海马斯。

   用了多年,我们超越了海马斯,火箭炮开始独步天下。

   但是要到那种程度可不容易,因为这个领域还真不一般,我们引进过毛子的火箭炮系统,也赶不上海马斯,最终还是自己努力进行改进才达到。

   火箭炮这个东西,在普通人眼里看起来很简单。

   一个弹头,后面加火箭发动机就完事了,想打远了你就加装药?

   其实,这样是不行的。

   “火箭炮?那东西能行?”

   在这个年代,张参谋长也很怀疑,“那东西打得不远,也不能打近,都没有榴弹炮好使,而我们想填补的,是加榴炮射程之外的空白啊!”

   没错,在这个时代,我们的火箭炮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地步。

   喀秋莎那样几公里射程的,我们顶多也只能做到二十公里,上不去了,单纯增加发射药的话,你都不知道这东西能打到哪里去……

   身管火炮之所以能打远,是因为有膛线,炮弹是稳定的。

   而火箭炮在这个时代,打出去是不稳定的。

   加弹翼,喀秋莎时代就加了弹翼,用处也不是特别大。

   只能保个十几二十公里,所以火箭炮的精度非常感人,也只有在大面积覆盖的时候,比身管火炮好使,就是火力准备打击敌军阵地的时候。

   关键是这东西装药固定,你打近了也不行……

   所以在使用方面,火箭炮有些尴尬,我们也进行了很多科研努力。

   突破是比喀秋莎有突破的,但射程就是上不去。

   关于这一点,秦关当然有办法,后世他也是搞航天的,凡是火箭相关都难不倒他,这个倒不用在借助国外的力量了,自己就能搞出来。

   “来,其实我有个设想……”

   秦关把张参谋长拉到办公桌旁,画了个草图,是一个车载火箭炮系统。

   但秦关画的,跟传统认知有点不一样,所以张参谋长一下也没认出来。

   “这是什么?”

   “这就是未来的陆军远程火力部分。”

   “这车上装的都是箱子?”

   “对,这箱子是火力模块,可以吊装各种口径的火箭炮系统,甚至可以装中近程导弹,按照部队的需要临时吊装,反应速度快,射程远。”

   张参谋长瞪大了眼睛,他开始有感觉了,仔细端详这个草图。

   其实这个思维很简单,就像是海军的垂发一样,只不过载车装的是两个箱子,每个箱子就等于是一个更大的垂发坑,里面你可以组合各种口径的弹药。

   比如导弹,可以塞两枚,大口径火箭弹,可以塞四枚,甚至兼容小火箭弹……

   这样一来,载车背的就是两个模块,你想打什么射程的都有。

   而后勤系统就按照实战需要组合就可以了,临时吊装上去。

   “看起来很不错,但还有个问题。”

   张参谋长毕竟是实战过的,一线亲自摸过装备,“使用导弹的话,太贵了,你比如打白眼狼,他们没有什么目标值得一枚导弹,火箭弹的话……射程不够。”

   陆军要的,是便宜覆盖,如果高价值精确打击,再叫空军二炮不迟。

   问题是,射程如果提起来,火箭炮连覆盖的精度都做不到。

   秦关笑道:“有这活儿,陆军为什么要交给其他军种?在射程内都一起办了,导弹为什么贵,还不是因为那一套制导系统,这些今后会越来越便宜。”

   “真的会便宜?”

   “那得多年以后了,只能这么说,工业品会一直降价。”

   对咱们来说,工业品就没有保值的可能,会降到很恐怖的程度。

   别人造的简易无人机都得好几万,还是刀乐,而咱们在一千块以内就可以搞定,这是最便宜的类型,看看这差距,打起来就是铺天盖地。

   所以工业化有什么好处,那就是战场上下起了智能的钢雨。

   我无人机比你人还多,你怎么跟我玩?

   “张参谋长,火箭弹要打远,也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我们不如加一些简易的制导,一步到位,这些制导比导弹便宜就行了,反正经得起消耗。”

   “啊……那这火箭弹跟导弹还有什么区别?”

   “更便宜啊,而且,这是属于陆军的。”

   加一些简单制导多好啊,解决了远程精度的问题,否则火箭弹打过去能偏出十万八千里,其实也不亏,搞个子母弹头,一枚就能覆盖一大片。

   而导弹,制导更加精细,弹头可以打击更高价值的目标。

   你实在要问这个有什么区别,搞那么清楚干什么,算好成本就行了。

   “有道理啊……”

   张参谋长缓缓点头,“到时候我都不用求二炮和空军了,我们自己有导弹,这能打多远?”

   秦关琢磨了一下:“要搞大型远火的话,现在还缺少载具,能把毛子的载具搞来就好了……我们可以先延伸到八十公里到一百公里内,以后再搞几百公里的。”

   “啊,可以有几百公里的火箭炮?”

   “当然可以有,但载具问题……我们不是不能造,得另起一个项目。”

   载具问题,其实现在可以解决的,因为有了秦关的柴油机。

   柴油机稍作修改,功率就可以满足大型载具要求,别说陆军的远火,你载东风都没问题,但这个产能现在还是提不起来,工业能力不是简单的技术。

   现在搞个生产线太贵,只生产几十辆不划算,多了你又没钱。

   而工业品往往是越多越便宜,越少越贵,这就恶性循环了嘛。

   “唉,说到底还是因为没钱……”

   “没关系,张参谋长,要不再等几年,我们的产业就能跟上了。”

   按照秦关的估计,现在提升了速度的开放,比前世已经快了十几年。

   但试验车的测试现在就可以开始搞了,测试个几年等工业化进程好像也可行。

   “那还得等多少年,我们南边都快打完了!”

   “同步进行两种远火设计,一种比较现实的,另一种可以是终极形态,您看怎么样?”

   

   

   

  

继续阅读:第三百零六章 学术专家夫妻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国重器:从80年代搞科研开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