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鸦雀无声,气氛肃杀。
谁也没有想到。
十大名儒齐聚,矛头直指李龙鳞。
不仅要李龙鳞向宋青鸾的尸体下跪,而且还要他引颈自戮!
“尔等,胆敢...”
武帝气的浑身发抖。
宋青鸾是什么东西?
名为大儒,实为国贼!
李龙鳞堂堂太子,岂能向国贼的尸体下跪?
大夏皇族的威严何在?
简直是岂有此理!
当然,更过分的,是秦汉阳让李龙鳞引颈自戮。
秦汉阳不过是一介书生。
凭什么口出狂言,命太子自尽?
老九可是朕钦点的太子!
更是朕的心头肉!
若不是老九,朕早就死了,九龙夺嫡,天下一片纷乱!
无论对朝廷,还是百姓,老九都是功臣!
最大的功臣!
可是,这些肺腑之言,武帝都不能说。
人死为大。
武帝也没有想到,宋青鸾居然会自杀。
儒门借这个机会,抨击李龙鳞!
他们占据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居高临下,让李龙鳞百口莫辩!
无论这是谁想出来的计谋。
实在是太狠毒了!
这是要将老九,置于死地啊。
天坛是祭天的地方,是神圣的,庄严的。
儒生们本来还不敢造次。
秦汉阳的这番话一出,再加上十位大儒站出来撑腰,儒生们胆子顿时大了起来。
“李龙鳞,你害大儒入狱,受尽屈辱,被逼以死明志!你好狠!”
“李龙鳞你狼子野心,残害忠良,不配当太子!”
“宋大儒含冤受辱,死前一定十分绝望!吾等读书人,虽手无缚鸡之力,却要以笔为剑,将你的恶行,记载于书中,让天下人尽皆知,将你钉死在耻辱柱上,被后世子孙唾弃!”
“堂堂大儒,被太子害死在诏狱之中,此事流传出去,大夏国将不国!”
一道道愤怒的声音,响彻云霄。
大部分儒生,空有一颗拳拳正义之心,是被人蒙蔽的。
他们苦读圣贤书,想当然认为,大儒就是好的,就是品行崇高的圣人。
还有一小部分儒生,特别是秦汉阳为首的大儒。
宋青鸾是什么货色,他们还不清楚吗?
当然清楚。
沽名钓誉,垄断科举,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打压贤才...
什么坏事,宋青鸾没有做过?
偏偏还要装作道貌岸然,两袖清风,是一个典型的伪君子,假道学。
而秦汉阳他们,跟宋青鸾是一路货色,甚至可以说是同党!
正是他们联手,让儒门成为学阀,操纵科举,朝堂上才会一片乌烟瘴气,庸官遍地,兽禽食禄。
李龙鳞这位太子,很显然是看出了大夏朝堂的症结所在,才会拿宋青鸾开刀!
这个举动伤害到儒门的根本利益。
大儒们当然不肯坐以待毙。
因此,沈轻舟在天牢中,只写了一封信,就请来十位名儒出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打算将李龙鳞置于死地!
宋青鸾含冤入狱,以死明志。
这个人设立得极好,足以让不明真相的百姓深感同情,催人泪下!
“住口!”
荣国公张权忍不住呵斥道。
宋青鸾死在诏狱中,确实是一件捅破天的大事。
读书人悲痛和气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可时间和地点都不对啊!
皇上正在举行祭天大典。
这里是天坛。
古人都很迷信,他们相信在天坛说的话,上天是能听到的。
你们这些儒生,在这里吵吵嚷嚷,若是惹怒了上天,降下灾祸怎么办?
好!
就算上天置之不理。
你们在祭天大典上出言不逊,又是要太子下跪,还要引颈自戮。
皇上的颜面何在?
大夏皇族的颜面何存?
张权是勋贵,是皇亲国戚。
他虽然一直在摇摆不定,在朝堂中间寻找微妙的平衡。
可谁敢侮辱皇上,损害大夏皇族的尊严。
张权第一个不答应!
“闭嘴?荣国公,你们勋贵,如今已成了太子的走狗了吗?”
“呵呵,好一个官官相护啊!”
“荣国公,今天你让我们闭嘴,明日太子就拿你们勋贵开头,到时候,老夫倒是要看看,谁还会为你摇旗呐喊!”
“吾辈读书人,无惧生死,敢作敢当!你要吾辈闭嘴?可笑!可悲!可叹!”
“大夏如此黑暗,就不怕友邦惊诧吗?”
秦汉阳为首的大儒们,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可是嘴巴却十分厉害。
一顶顶大帽子扣下去,砸在张权抬不起头来。
张权本就是武将出身,不善言辞。
一时间,他脸色涨红,说不出一句话来。
跟读书人对喷,他实在不是对手。
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
住在鸿胪寺的番邦使者,居然全都来了,正在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这些使者,来自大夏的附属国。
虽然他们的国家小,可是数量多。
一旦今日祭天大典上的事传出去,大夏好不容易在番邦之中树立的威信,就全毁了。
到时候,这些番邦小国,一旦起了异心,宣布脱离大夏。
那损失可就大了!
要知道,大夏如今的财政状况极其堪忧,国库亏空,赤字严重。
一个番邦进贡来的岁币,虽然不多,只是九牛一毛。
全都加起来。
确是一个惊天数字!
若是番邦脱离大夏,连岁币都不交了。
大夏肯定要完。
武帝眉头紧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无论是谁定下这计谋,都极其狠毒!
不仅仅是借大儒之名,要除掉太子李龙鳞。
而且还不惜损害大夏的利益,借番邦之势!
是可忍孰不可忍!
“魏伴伴!”
武帝对身边的大太监使了个眼色,脸色狠厉。
必须想办法,控制局面!
甚至要动用锦衣卫!
否则,一旦局面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魏勋是武帝肚子里的蛔虫,顿时会意,轻轻点了点头。
片刻之后。
张易就带着一众身穿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锦衣卫,来到天坛,维持秩序。
至少,不能让大儒和儒生们太过靠近,影响祭天大典。
这么多番邦使臣看着呢。
如果儒生们闹下去,实在是有碍观瞻,忧伤国体!
先稳住场面,不要闹得太大,等到祭天大典过去,再慢慢秋后算账,想办法收拾这些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