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娘来白库屯找菊红,偷偷摸摸的,怕别人知道。要是知道她这个姑娘家的先提亲,多丢脸啊。
她进了菊红家,让菊红的儿子去把在窑场做饭的菊红叫回来。
菊红听说双双娘来了,猜着她应该是为她家姑娘来的,可自己这边也没信呢。
上回找张梅花提这事,张梅花有点犹犹豫豫的,于是,她便想着先下手为强,直接带了姚双双和白俊秋见面。
她心想:只要两人看对眼儿了,这婚事就成了。
当时看白俊秋对姚双双很满意,她便高兴地等着张梅花主动向她提这事。
可这三日过去了,她观了张梅花,完全没有要跟她说点甚的意思。
她正想着今日提提这件事的,没想到双双娘竟然找上门来了。
“哎呀,嫂子你怎来了咧?”菊红见双双娘没坐,站在门口,便打招呼。
双双娘却是一把抓住她,直奔主题。
“大妹子,你上回说的我家姑娘的事,怎的,有信没?”
菊红尴尬一笑:“嫂子,我也等信咧。那男娃见了双双到是满意,也不知道他有没有跟他娘说,这几日不见他娘找我,我也不好问。”
“唉,我家那个死娃子,硬是看上了那个小子,说非他不嫁,你说这可如何是好!”
没想到双双姑娘还挺痴情的。
“那这样,你先回,等我消息,我再去说合说合。不管如何,我给你个信。”
“那太好了,大妹子,谢谢你啊!要是这事成了,我定有重礼。”
“甚礼不礼的,他们要成了,这不我也有个娘家人在身边吗。”
两人客气一阵,双双娘又偷摸地回去。
菊红回到窑场,走到张梅花身边,咬咬牙,干脆直接问。
“白二娘子,上回我娘家侄女来我家,我便带她与你家二牛见了一面,两娃子都很满意咧。你家二牛可与你说过此事?”
张梅花这几日没怎的理菊红,就是生气她跟自己说这事,自己还没答应,她便带女娃子与儿子见面。
这还不说,还惹得小灯哭了一场,她后来听小碗偷偷告诉她这些,可生气了。
她心里有气,听菊红这般问,便不冷不热地回道:“二牛跟我说了,说他不同意这门亲事。”
“啊?”菊红没想到是这回答,有点不相信,“他们见面时,我看二牛挺中意那女娃子的……”
“菊红,娃们的亲事是父母说了算,你跟我说过,我说要商量,你便让他们娃儿见面。现下是我家二牛不同意,我这做娘的就没法子了。”
菊红听了,顿时后悔,还以为自己棋高一筹,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
要是自己不贸然带两娃儿见面,或许张梅花答应下来,二牛也就要顺从了。
“这……唉,怪我,怪我太心急了……白二娘子,你家二牛为甚不同意咧?那女娃子长得可好看了,甚都会做……”
“我哪里知道,二牛自己拿的主意,还有小灯也说了,二牛还小,还想送他去县里学堂识字,我家二牛要考秀才,这几年都不许给他提亲。”
“啊?二牛还要去县里识字?那……这……”
这可如何是好,二牛一字不识,还要去县里,到他考秀才,这得多少年啊。
姚双双要是等,且不等成老姑娘了。
男娃子过二十不成亲还行,女娃子过了二十,就难找婆家了。
菊红心灰得很,早知这样,就不自作聪明了。
菊红亲自去了一趟姚双双家。
她自然没有说是自己心急做错事,而是将二牛要去县里学堂的事,还有二牛不同意的事添盐加醋地说了一通。
姚双双听了直落泪:“那我便等他,他上多久的学,我就等多久。”
双双娘:“你个傻娃子,等他考上秀才,何年何月?要是五年八年你也等?”
“我就等!”
“你等我等不了!”双双娘拍桌子:“天下没男人了?你非要认他一个。他都说了不同意这门亲事,就是没看上你,你还没脸没皮地往上贴,贱不贱啊!”
姚双双扑在床上哭,哭得伤心。
菊红也在一旁劝说:“我看这事就算了,我家双双这般好模样,还怕找不着一个更好的?”
双双娘:“就是,一直只有我们双双挑人家的,还不曾有人这般对我家双双。有甚了不起的,我们还看不上他们家咧,穷得吃上顿无下顿的。”
“是是,你们不用急,双双也小,待有合适的,我再给你物色。”菊红也安慰道。
姚双双哭了一阵没说话,她们还以为劝好了。
谁知姚双双猛地坐起,一抹眼睛,咬牙道:“婶子,我就要嫁到你们白库屯去,你再给我找一家,我哪里也不去,就嫁去白库屯!”
双双娘:“……”
菊红:“……”
说个媒反而还脱不了身,菊红有点后悔多这个嘴。
细细想了几日,排来排去,也只有白老大白有才家的白亮与姚双双合适,村里其他的除了三十岁以上的光棍,再就是未成年。
可是,白老二家不同意的婚事,说给白老大家,这能行吗?
早知道这样,当初事还没成,自己就不该到处显摆的,现下村里人都知道这事,还怎好去白老大家开口咧。
于是,菊红又心生一计……
白季和白月做的酒曲也要晾晒了,他们就怕村里人不知道他们学会了做酒曲,院子里不晒,偏弄一簸箕放在院外的石磨子上晒。
这样,从他家门前过来过去的村民便能看得清楚。
“哟,桃仙,你家怎这些个酒曲咧?”
桃仙抱着娃儿在院门口坐着,看着晾晒的酒曲。
“我家白季做的,正晒着咧,晒好便去县里换钱。”
“呀,那你家岂不要像小灯家的,要发财了啊。”
“哼!各做各的,我家酒曲可比她家好,能卖好价钱。”
“那好,那好……”
黄小灯的酒曲一次做得多,又是别人先定好的,有主,她也就不急,尽量让每道工序都到位。
赵飞燕和宋五枝想的是:要赶在黄小灯去县里卖酒曲前,她们做的酒曲先去县里叫卖。
酒曲一晒好,白季和白月就去县里卖酒曲。
他们早在家商量好价钱,连林九水都说他们这酒曲好,自然要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