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八乡的孩子都来这里上学,离得近的可以回家,家住的远的可以住在学堂里,李晓舒采用的是现代化的管理制度,让百姓放心把孩子放到学堂里。他们也可以安心的劳作,如今十里八乡的居民,大多都是她雇佣的药农,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都是种植的一把好手了。稍微有点天赋和学识的都被提拔做了工头,管理着一片山。
“李姑娘,好久没见您过来了,今日怎么有空到这里来?”
在学堂门口守着的,是一位年过六旬,身体还算硬朗的老人家,平日里也不用他做什么,就是有人来访,开一下们,为了安全起见,学堂有大门和小门,小门上还特意开了一个小洞,方便看清来人的面孔。她还请了武艺不错的护院,孩子们在学堂里的安全,不成问题。
“陈叔,您老最近身体还好吗?孩子们没什么事吧?”
一进门,李晓舒就问道。
老人家笑得合不拢嘴,“好好好,一切都好!有姑娘照看,哪儿能不好啊!这位是?”
陈叔看到了身后跟着的年轻人。李晓舒看了他身后的楚奕一眼,心里暗道,刚才进绣坊的时候,他不跟着,就在门外等着,这会儿倒是跟的很紧。
“他是我一个朋友。路过这里,顺便游玩一下。”
楚奕闻言,悄悄拉了拉她的小手,还轻轻地在掌心捏了捏,李晓舒回头瞪了他一眼,楚奕不以为然,还冲她挑了挑眉,好像在说,你好好介绍我的身份。
陈叔看着小年轻眉来眼去的,哪儿能不明白其中的关窍,他笑道,“这位公子玉树临风,貌比潘安,是不可多得的良配!姑娘打算何时操办喜事啊?”
李晓舒觉得自己脸上有火在烧,她不再说话,提起裙摆匆匆往院子里走去。
楚奕冲老人家拱了拱手,也快步追上。
半夏把手中的东西递到老人的手里,笑道,“陈叔,这是姑娘路上专门给您带到点心,还热乎着呢!”
陈叔受宠若惊,“哟!姑娘还惦记我这个老头子爱吃点心呢!”
半夏笑了笑,正想提着裙摆跟上去,阿砚悄悄拉住了她,半夏瞪眼道,“做甚!”
阿砚敲了一记她的脑门,“怎么那么没有眼力见?姑娘和庄主在一起,你跟上去做甚?”
半夏脸色这才缓了下来,望着那远去的背影点了点头,“姑娘是有些不开窍,是得让她多跟楚公子单独相处。”
孩子们正在上课,小一点的孩子一个个摇头晃脑的,背着三字经,还有千字文。读书声很是悦耳。
大一点的孩子,课程就多一些,愿意学文,从医的,习武,都可以。
“这些孩子都很聪明,只是以前没有这样的条件,让他们学习,现在你看,他们都很珍惜这样的机会,就算将来不能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也能成长为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还有那些小姑娘们,虽然读书识字,也不能考取功名,但将来,她们长大了,也可以作为先生,教授孩子们上课,即使志不在此,我也有更好的去处让她们选择,反正不会只有嫁人生子这一条路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