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师部深潭
车轮滚滚2025-10-12 09:422,049

又来了。林峰心中暗叹,只好再次搬出那套“老猎人、药铺学徒、旧杂志、自己琢磨”的万金油说辞。

钱总工听完,不置可否地点点头,眼神中的疑虑并未减少,反而更深了。显然,这套说辞对于他这种正经理工科出身的知识分子来说,太过离奇和缺乏说服力。

刘厂长似乎没太在意这些细节,大手一挥:“英雄不问出处!能打鬼子就是好样的!林峰同志,师部把你调来,是希望你能发挥特长,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棘手的技术难题。目前厂里情况……有些困难啊。”

随着刘厂长的介绍,林峰很快了解到师部兵工厂光鲜表面下的困境。

虽然规模大,设备相对好(有一些缴获的国军和阎锡山部的机器,以及通过秘密渠道购买的部分零件),但同样面临着原材料短缺、设备老化、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而且,由于规模大,一旦遇到技术瓶颈,影响的产量和范围也更大。

目前最大的两个难题:

一是子弹复装的发射药问题。厂里还在使用相对落后的黑火药,复装子弹的威力和可靠性一直上不去,战士们抱怨很多。也曾尝试仿制缴获的日式无烟火药,但工艺复杂,关键原料(如丙酮、乙醚等)根本无法获取,几次试验都失败了,还差点出事故。

二是75mm山炮的炮弹供应。缴获和购买的炮弹打一发少一发,自产炮弹的弹体铸造和加工问题不大,但弹头装药和引信可靠性极差,哑火率高得吓人,甚至发生过膛炸事故。

“林峰同志,你之前在独立团搞的那个……硝化棉,听说效果不错?”刘厂长满怀期望地看着他,“能不能在咱们厂也搞起来?还有那个硫酸硝酸,咱们厂虽然也能生产,但产量低,成本高,杂质多,你看能不能想想办法改进一下?”

林峰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压力和责任。这里的问题更宏观,也更复杂。

“厂长,钱总工,我会尽力的。”林峰郑重表态,“我需要先熟悉一下厂里的设备、工艺流程和原材料情况,才能提出具体的方案。”

“好好好!应该的!”刘厂长很高兴,“让王协理员带你到处看看,需要什么配合,直接提!”

接下来的几天,林峰在王协理员的陪同下(某种程度上也是监视),深入走访了各个车间:铸造、机加工、火药、装配、化工……

他看到了一些比独立团先进不少的设备,比如真正的皮带车床、钻床、甚至还有一台老式的冲压机。但也看到了更多的问题:设备缺乏保养,精度下降严重;工艺流程粗糙,全凭老师傅经验;化工车间条件简陋,安全隐患突出;技术员和工人虽然热情很高,但缺乏系统培训,理论知识匮乏。

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隔阂和阻力。厂里的许多老师傅和技术员,对这个空降的、如此年轻的“副总工”并不服气,尤其是当他提出一些改进意见时,往往得到的回应是:“以前一直都是这么干的,没出过问题”、“你说的那个太麻烦,费工费料”、“理论上是那样,但实际条件达不到”……

总工程师钱俊清对他倒是保持表面上的客气,但涉及到具体技术决策时,却异常谨慎和保守,更倾向于沿用“成熟可靠”的旧方法,对林峰提出的诸如“硝化棉溶剂法塑形”、“雷汞击发药改良”等新思路,总是以“条件不成熟”、“风险太大”为由搁置。

林峰意识到,师部兵工厂这潭水,远比独立团要深。这里不仅有技术难题,更有人事关系的错综复杂和固有观念的顽固壁垒。他空有超前的知识和系统支持,却有一种有力使不出的感觉。

这天,他正在化工车间查看那几口效率低下的铅室法硫酸生产设备(比接触法落后一代),思考着改进方案,就听到旁边两个老工人低声抱怨:

“唉,又停了!这破管子又漏了!”

“可不是嘛,这老古董早该淘汰了!可钱总工说还能用,不让换……”

“听说新来的那个林副总工有点本事,独立团那边搞得风生水起,不知道他有没有办法……”

“嘘……小点声!人家是副总工,咋会看得上咱这摊子……再说,钱总工那边……”

林峰默默走开,心中了然。看来,要想真正做点事情,光有技术还不行,必须先打破这无形的枷锁。

他需要一個机会,一个能证明自己、也能打破僵局的机会。

就在这时,厂部通讯员急匆匆跑来:“林副总工!刘厂长请您立刻去一趟指挥部!前线紧急任务!”

林峰心中一动,立刻快步向指挥部走去。

或许,机会来了。

林峰快步赶到厂部指挥部时,发现气氛异常凝重。刘厂长和钱总工都在,还有几位作战部门的参谋,正围着一张地图,眉头紧锁。

“林峰同志,你来了。”刘厂长看到他,立刻招手,“情况紧急,长话短说。前线主力团在攻打鬼子一个大型据点时,遭遇了硬骨头。鬼子据点里有一座钢筋混凝土的核心碉堡,火力凶猛,我们的迫击炮和山炮炮弹打上去就跟挠痒痒一样,牺牲很大,进攻受阻!”

他指着地图上那个被重点标记的据点:“师部命令我们,必须在48小时内,提供一批能够有效摧毁坚固工事的特种爆破器材!至少要有能炸开半米厚钢筋混凝土的威力!”

钱总工推了推眼镜,脸色难看:“厂长,不是我们不想办法。现有的炸药就是黑火药和缴获的一点黄色炸药(苦味酸,易渗出的TNT),威力有限,而且极不稳定。我们之前试制的高爆炸药,因为雷汞敏感度问题和技术不成熟,几次都……都失败了,还伤了人。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拿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指挥部里一片沉默。前线的战士在流血牺牲,而后方的兵工厂却拿不出克敌制胜的武器,这种无力感沉重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继续阅读:第91章 前线的求援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亮剑:我的M24一响,李云龙馋哭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