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暗流汹涌
车轮滚滚2025-10-12 09:412,083

“王协理员的问题提得很好,这确实是关系到我们兵工厂发展路线的大问题,需要我们所有人认真思考。”林峰先是客气地肯定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声音陡然变得铿锵有力,“但是,我认为我们不能静态地、孤立地、只算小账不算大账地看待这个问题。”

“第一,关于精度和可靠性。王协理员,请问这个世界上有哪一种新武器,从诞生之初就是完美无缺的?我们的‘铁拳’,从无到有,从一个概念到第一声炮响,再到今天的改进型,它才诞生了多久?它就像一个孩子,刚刚从蹒跚学步,开始走向稳定行走。它的每一次改进都在提升性能,都在逼近完美。我们不能因为它现在还跑得不够快,就断言它未来没有奔跑甚至飞翔的潜力。前线战士的勇敢和牺牲,不是用来否定我们工作的理由,恰恰相反,他们正是用生命在为我们的技术改进争取宝贵的时间和实战机会!”

“第二,关于资源消耗。没错,生产‘铁拳’消耗了我们宝贵的钢材、铜料和电力。但我想反问一句,如果没有‘铁拳’,当我们的战士面对鬼子坚固的炮楼和横冲直撞的坦克时,我们需要付出多少战士的生命作为代价,才能炸掉它们?那些牺牲的、负伤的,一个个年轻鲜活的战士,难道不比钢和铜更宝贵吗?他们难道不是我们最珍贵、最无法再生的‘资源’吗?用一些冰冷的物资,换取我们战士生命的保障,提高他们生存的几率,这笔账,无论怎么算,都是值得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关于脚踏实地和好高骛远。王协理员,我们兵工厂从来没有放松过手榴弹、地雷和子弹的生产。事实上,有了稳定的电力后,这些基础武器的产能和质量同样在稳步提升。发展‘铁拳’这样的攻坚利器,与夯实常规武器的基础,从来都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两条腿走路!我们今天能攻克无后坐力炮的技术,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明天我们就能在此基础上,去尝试制造更好的迫击炮、步兵炮,甚至是山炮!如果我们因为害怕困难、因为计较眼前的投入,就放弃向更高技术水平的攀登,那我们将永远停留在‘小米加步枪’的阶段,永远只能依靠战士的血肉之躯去对抗敌人的钢铁洪流!”

林峰的声音并不高亢,但每一个字都像一颗子弹,精准地击中了在场每个人的内心。

他的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将一场关于“性价比”的讨论,直接上升到了关乎根据地未来、关乎战略全局的高度。

他站起身,目光灼灼地扫视着刘厂长和所有与会者,掷地有声地总结道:“所以,我的意见是,‘铁拳’项目不仅不能停,不能缩减,反而要加大投入,优先保障!我们要用更快的改进速度、更扎实的战斗成果,来回报前线的信任,来证明它的价值!前线战士们的需求,就是我们兵工战线最高的命令,也是唯一的标准!”

“说得好!”刘厂长再也按捺不住,重重一拍桌子,霍然站起,用他那洪钟般的声音吼道,“老子完全支持林峰的意见!打鬼子就是要敢想敢干,敢于弄新家伙、硬家伙!怕这怕那,畏首畏尾,那还打个屁的仗,不如回家抱孩子去!‘铁拳’项目照常进行,而且所有资源优先保障!谁他娘的再有意见,让他来找我老刘!”

厂长亲自发话,一锤定音。王协理员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肌肉抽动了一下,但很快又被他那招牌式的笑容所掩盖,只是那笑容怎么看都显得有些僵硬和冰冷:“呵呵,既然厂长和林副总工都这么有信心,那我当然也希望‘铁拳’能越来越好,为前线立下更大的功劳。我只是本着负责的态度,提个醒嘛,毕竟,咱们的资源确实有限啊。”

会议在一种尴尬而紧张的气氛中不欢而散。但林峰清楚地知道,这场围绕着技术路线和资源分配的争论,只是一个开始,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王协理员和他背后的势力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他们像潜伏在阴影中的狼,只是在等待下一个更致命的机会。

而林峰要做的,就是在下一次发难到来之前,让“铁拳”以更快的速度进化,用一排排被击穿的钢甲和一座座被摧毁的炮楼,用无可辩驳的赫赫战功,彻底堵住所有质疑者的嘴。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会议室的墙壁,再次投向了自己脑海深处那片只有他能看见的湛蓝光幕。

在那里,还有更多关于炮钢冶炼技术、膛线精密加工方法、甚至是火箭增程弹的基础理论,在静静地闪烁着光芒,等待着他去解锁。

技术的攀登之路,布满了荆棘与险峰,永无止境。而在这条路之下,深潭中的权力博弈,也从未有片刻停歇,暗流已然愈发汹涌。

电力带来的变革是肉眼可见的,它像一股强劲的新鲜血液,注入了兵工厂这具略显陈旧的躯体。过去,车间里总是回荡着人力驱动的拉床吱嘎作响的呻吟,以及匠人们粗重的喘息。

而现在,伴随着厂区角落里那座小水电站发电机低沉而持续的嗡鸣,整个兵工厂的脉搏都变得沉稳有力。车间里,一盏盏明亮的电灯驱散了角落的阴暗,让过去依赖天光的生产限制成为了历史。

工人们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三班倒,机器的轰鸣声昼夜不息,生产效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大幅提升。

林峰抓住了这段来之不易的稳定时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铁拳”无后坐力炮的改进和量产工作中。

在电力驱动下,新式的高速砂轮和精密研磨工具发出了令人心安的啸叫。

炮管内壁的处理不再是单纯依靠老师傅手感的苦力活,虽然受限于整体工业水平,拉制出完整、标准的膛线依旧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内壁光滑度的显著提升,极大地减少了弹丸在发射瞬间的初始扰动,让它的飞行姿态稳定了许多。

继续阅读:第118章 硝化甘油乳化稳定化工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亮剑:我的M24一响,李云龙馋哭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