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N次元>亮剑:我的M24一响,李云龙馋哭了!>目录
第145章 精卫的觉醒越南?铬铁矿?林峰的心脏再次剧烈跳动起来。这简直是雪中送炭!如果真有稳定的铬矿来源,“精卫钢”的性能和稳定性将能再上一个巨大的台阶!
危险?从穿越到这个时代的第一天起,他何曾远离过危险?
技术的征途,仿佛没有尽头,总是刚翻过一座山,又看见更高的峰峦,以及更广阔的、却也更凶险的天地。
是留在黄崖洞继续深耕,还是奔赴更远的异国他乡寻找资源?是接受“鲲鹏”的召唤走向更大舞台,还是坚守在更需要他的生产一线?
林峰发现,自己再次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每一个选择,都关乎个人安危,更关乎这支军队未来的技术走向。
他望着黄崖洞高耸的烟囱和隆隆的车间,眼中闪烁着坚定而复杂的光芒。
无论前路如何,他知道,“精卫”填海的使命,远未结束。
潘同志带来的消息,像两颗重磅炸弹,在林峰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一边是远赴异国、危机四伏却可能带来战略资源的越南勘探任务;另一边是调往核心、权力更大却必然深陷漩涡的“鲲鹏”计划。两个选择,都充满机遇,也布满了荆棘。
他没有立刻做出决定,而是需要时间消化和权衡。潘同志也没有催促,留下信息后便悄然离去。
接下来的几天,林峰一边继续指导“精卫钢”的稳定生产试验,一边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去越南?风险极高。且不说长途跋涉、穿越敌占区的艰难,即便到了越南,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如何寻找矿坑?情报是否准确?那里局势复杂,日、法势力交错,一旦暴露,九死一生。但成功的回报也极大,如果能找到稳定的铬矿甚至锰矿,根据地的合金钢之路将豁然开朗!
参与“鲲鹏”?这是走向更大舞台的机会,可以整合资源,系统性地规划整个八路军的军工发展,实现自己更多的技术构想。但那里必然是权力和理念交锋的中心,他一个毫无根基的年轻人,能否驾驭?是否会陷入无休止的内耗,反而远离了挚爱的技术一线?而且,沈工和黄崖洞这边,自己刚刚打开局面,就此离开,于心何忍?
他找到沈工,没有提及“鲲鹏”计划,只是委婉地询问了对越南任务的看法。
沈工听后,沉思良久,缓缓说道:“风险确实巨大。但战略资源的重要性,你我都很清楚。‘精卫钢’虽好,但根基建立在四处搜罗的废料上,终非长久之计。若能找到稳定的矿源,善莫大焉。”他看了看林峰,语气复杂:“总部既然征求你的意见,说明对你极为看重。于公,我应当支持。于私……”
沈工叹了口气:“我是真舍不得放你走。‘长城’项目刚有起色,很多工作离不开你。但我也知道,雄鹰终究要翱翔于更广阔的天空。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沈工坦诚的态度让林峰感动,也让他更加纠结。
夜晚,他独自登上黄崖洞附近的山顶,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和隐约的灯火,思绪万千。他想起了师部兵工厂的煤烟,想起了刘厂长那只信任的独眼,想起了牺牲的老师傅,想起了“启明星”和“精卫钢”出炉时的激动……
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个人的功成名就,还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这支军队的战斗力?
答案显而易见。
“鲲鹏”计划固然诱人,但那是长远布局,需要长时间的论证和权力博弈,远水难解近渴。而越南的矿藏,却是眼下就能抓住的、可能改变战局的关键资源!这个机会稍纵即逝!
与其进入总部陷入可能的内耗,不如深入险境,为根据地的军工打下最坚实的资源基础!这才是当前最急需、也是自己能发挥最大作用的地方!
至于“鲲鹏”计划,或许可以换一种方式参与——提供技术思路和规划建议,而不必深陷行政管理事务。
决心已定,林峰感到一阵轻松。
他找到潘同志,给出了自己的答复:愿意带队前往越南进行勘探任务,但暂不考虑调入“鲲鹏”计划核心管理层,希望能以技术顾问身份提供支持。
潘同志对这个答案似乎并不意外,他点点头:“好!我会向上级汇报你的决定。越南任务凶险,你需要什么支持和人员,尽快拟一个名单给我。”
林峰立刻开始筹备。他需要组建一支精干的队伍:不仅需要地质人员,还需要可靠的警卫、翻译、以及熟悉野外生存和侦察的战士。
他从项目组挑选了一名年轻但细心、对矿物识别有浓厚兴趣的技术员小王。通过潘同志,从总部警卫团协调了两名身手不凡、有敌后活动经验的老兵。翻译人选则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
就在人员筹措紧张进行时,沈工找到了林峰,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厂里一位负责档案整理、平时毫不起眼的老管理员,在听说需要懂法语的人后,主动找到沈工。这位姓陈的老管理员,年轻时曾留学法国学习机械,后来回国报效,颠沛流离,最终到了根据地,因为身体原因被安排做文书工作。他不仅懂法语,还会一些简单的越南语。
“老陈同志背景可靠,只是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不知能否承受长途跋涉之苦。”沈工有些顾虑。
林峰立刻去找了这位陈管理员。老人戴着高度的近视眼镜,身材瘦削,但眼神却异常清澈和坚定。
“林副总工,我虽然老了,但心还没老!”老人声音不大,却很有力,“我学机械,本想工业救国,却报国无门。如今你们在前线造枪造炮,我在后面只能整理文件。现在有机会能为咱们的兵工厂找到好材料,我这把老骨头,就算扔在南洋的山沟里,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