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古代言情>杀前夫!夺皇权!嫡长女她心黑手狠>目录
第九十九章 人质孙应,孙氏庶子,此番跟着裕王而来是为争一个从龙之功,而非送死。
临安城门已被紧闭,若无卫国公手令,任何人不得出入。
他只能铤而走险!
宁昊一身金漆铁甲,骑在高头大马上难得有了一丝威势,然而他神情并不怎么好,甚至透出隐隐的青黑。
看到宁姝慕出现在此处时,他眸中流出一丝嫌恶,“为臣当忠君爱国,区区嫡女,以身殉国是其之幸!逆贼,你还不束手就擒!”
这些日子发生的事太多,他只觉这个嫡女是个扫把星,当初就不该将其接回府中。
如今,更是该早些去死更好!
裕王周身已被血迹染红,他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己计策周全,怎会再一次一败涂地!
大顺宫墙红砖绵延数千米,四面十一门职守不同。
今日时近午时,他率兵自驻守有中央禁军的东宫门而入。
身着青甲,伪装成京营士兵的阮孙两氏私兵凭着突袭将禁军杀了个七零八落。
而与此同时,南宫门被早先控得手中的北奉细作打开,本以为两面夹击是胜券在握。
谁知本该龟缩于京营装作什么都不知的卫国公竟突然出现在宫中,将已然探入宫闱的乱军来了个瓮中捉鳖。
皇帝在丹凤楼上看了一出谋逆好戏,悠闲得身旁甚至有两位美人相伴。
明骞面色阴沉道:“宁昊,你忘了当初答应过本王什么吗?”
“逆贼,你休得胡言!”宁昊面皮抽搐,“本公对大顺忠心耿耿,对圣上忠心耿耿,此前不过将计就计,你如今已事败,还不速速束手就擒!”
明骞觑了一眼如木偶般拿捏着的女子,倏尔冷笑一声,“看来卫国公并不在乎自己的这个嫡女。”
宁姝慕毫不意外。
孙应在长公主府没掩饰自己身份的问题,再延续着此前猜测稍加揣度便能推出他真正受命何人。
不过想拿她威胁宁昊也太过天真。
宁昊本就恨不得她死,就是卫国公府当真是父女情深的典范,圣上当前,宁昊难道还敢当着众人面放了这些逆贼离开不成?
“你们威胁错了人,”宁姝慕淡声道:“如今在此作主者是当今圣上,父亲纵然心疼我,也需得了圣上之命才敢动作。”
孙应狠压下手中短匕,“你给我闭嘴!”
马匹嘶叫不断,兵士却无任何退后的迹象。
孙兴哑声道:“皇帝!你连脸面都不要了吗?昏庸无道,事事靠着臣子谋划,到了此时,甚至连一介女子都不肯放过!”
回声在宫墙之间回荡,过了一会,有道尖细的声音回,“圣上说,‘不放过女子的是你们。更何况,朕又不是傻子,为何要放虎归山?’”
这是个太监在代为传话。
那宛若鬼哭狼嚎的声音好似在四面八方嘲讽着这笼困兽,而卫国公令下,包围圈再次缩小。
孙兴的手开始颤抖,“明骞,你把本公子害惨了,害惨了!一个草包还想学着先帝成事,本公子就不该信你!”
明骞阴鸷地瞥他一眼,再将目光落回丹凤门上丹凤楼时,突而就狂笑了起来。
“东临帝,东临帝!不论曾经还是现在,你当真是蠢到了极致!你真以为本王孤注一掷,会什么后路都没给自己留吗?!”
众人心中都是一跳。
太监再传,“‘逆子,朕真是平日里对你太好,让你忘了自己的身份。’”
“身份?什么身份?裕王的身份?皇子的身份?还是罪臣之女所生儿子的身份?!”
明骞嗤笑,“你毫无顾忌宠幸贵妃不过是看在她一无所有,你毫无顾忌用我用得顺手也不过是知晓我们没能力谋取更多!”
“可惜,你这些年左拥右抱倒是舒快,”他露出诡谲的笑容,“可曾想过不过五年,你必死无疑!再无缘这锦绣人生,繁华盛世啊?”
五年?宁姝慕愣了一下。
除夕已过,今年已是东临十四年,那么五年后就是东临十九年,曾经东临帝就是在东临十九年,裕王谋逆后没多久就薨逝的。
难道说这也和明骞有关?
“你也想到了是吗?”明骞紧盯着宁姝慕,素来儒雅的脸上泛出了一抹红晕,“对了,我怎么忘了,你该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才对。”
“你来告诉他,我说的到底是不是实话?”
宁姝慕皱眉,避而不答,“你给圣上下了蛊?”
“你在胡说什么!”听得云里雾里的宁昊当即脸色大变。
宁姝慕莫名看他一眼,没疑惑几息就明白了缘由。
此前她多次质问宁昊母亲的死是否有蹊跷,却从未提及过真正的死因,他恐怕还以为自己被蒙在鼓中。
有人将此处的交谈如数传入了东临帝的耳中。
那个负责传话的太监又吼了起来,“‘你莫不是在蒙朕?你前往戎河一带三年之久,何曾有过接近朕的机会?’”
蛊毒这种东西,大顺严令禁止,既是为了维护正统,也和刚定都时的一件丑事有关。
太礻且在乱世中平定一方,身子虚耗却渴望长生,曾召集过无数术士入宫,整日里炼丹作法。
宫中乌烟瘴气,太礻且的子嗣看不过去大多劝诫,结果是惹了圣怒被封王遣去封地,唯有后来即位的安帝因无能应承而留在了顺京。
于是在太礻且纵容下,获了权的术士一时把控朝政,风光无两,以至于后来野心膨胀至极竟生了挟天子以令朝臣的想法。
这媒介便是蛊毒。
但谁也不会想到,本想借此成为无冕之帝的术士,那引以为豪的炼蛊手法竟是名不副实。
日复一日的追捧让他忘了自己的真本事,居然以为自己当真能够成功,然而半成品入体不过半日,太礻且就暴毙而亡。
知晓内情的安帝即位,第一件事就是杀尽了宫中术士。
后来事情传入封地,兴王这才在洪德内应下,起兵一路推入顺京。
有此为鉴,大顺又怎能不对蛊毒忌讳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