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而言,帝君有事需要臣子去办,直接下旨就可以了。
如果是帝君重视的臣子,或者重视的事情,帝君最多传召臣子,在皇宫之中见臣子一面而已。
帝君主动去见臣子,这是不太合乎礼法的。不过礼法这东西,说到底还不是帝君说了算吗?
或许这世上存在那种礼法可以约束帝君的朝代,但这样的约束力,在一个帝国创立之初,对杀伐果决的开国君王,显然是不适用的。
而后将军赵所向身为帝国的军方重臣,对于帝君的莅临虽然有些惊讶,但也不至于惶恐。
毕竟,这种事情对他来说也不是第一次了。
而毫无疑问的,帝君的这次莅临,见的当然是“楚轩”了。
身为这个国家的掌控者,日耀大帝对待这个国家的一切事物都有着直来直去的资格。而这次到了后将军府,日耀大帝卫无常也没有丝毫墨迹的意思,甚至未曾与后将军赵所向寒暄,径直来见叶有福。
日耀大帝会莅临后将军府,楚轩早有所料,而这个时候,他也早有准备的回到了后将军府,好整以暇的等待帝君的莅临。
“臣叶有福参见帝君,帝君天威圣德,万寿无疆!”
日耀大帝一瞬不瞬的盯着叶有福看了许久,这才缓缓开口:
“寡人注意到你,是颇为偶然的一件事情。当然,以你的才华能为,就算没有哪次偶然,寡人也会注意到你。
对于你的才华,寡人是十二分的认可。但对于你这个人,寡人却是存在了几许怀疑的态度。
最初的时候,寡人是怀疑你的动机与目的,后来你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寡人颇为欣慰。可是不知怎的,寡人对你心中始终存在一抹疑虑,不愿,亦不肯轻易重用你。”
趁着日耀大帝微微一顿,叶有福接口道:
“有福做了一些事来改变帝君的看法,不过做的并不到位。然而幸运的是,帝君有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魄力,未等有福拿出十二分的诚意,帝君便决定重用有福了。”
严格来说叶有福这算是打断了日耀大帝说话,不过选择的节点恰到好处,日耀大帝想要发作也发作不得。
而且借的内容更是恰到好处。
在日耀大帝看来,自己将尚未展露头角的叶有福挖掘出来,予以培养,重用,这是一份知遇之恩。虽然叶有福起飞的步伐太快了,出乎他的预料,但这份恩情,叶有福却是生受了。
而叶有福提出反驳的观点却是……
我虽然未曾手段尽出,但也是故意将锋芒展露给你看的,你挖掘到了我,与其说是你重用来我,不如说是我成功的毛遂自荐了。
当然,不管怎么说,你肯重用我这份恩情,我是认可的。
说来说去,叶有福认可日耀大帝的重用之恩,却不认可日耀大帝的知遇之恩,认为那是自己毛遂自荐的结果。
说到丢,便是日耀大帝对叶有福恩情大小的争辩。
对于苍穹世界的背景而言,尤其是有才能的人而言,知遇之恩,这是比救命之恩还要更大的恩情。
而从叶有福的角度讲,无疑,日耀大帝对他没有那么大的恩情。
“你!”日耀大帝手指着叶有福,气的说不出话来。
“有福,不得无礼!”日耀大帝身旁,赵所向没有一皱,开口斥道。
赵所向曾经想要收叶有福为义子来着。结果没有收成,但二人之间的关系,却充斥情同父子了。
连带着,在赵所向的引领下,日耀帝国的大半个军方在立场上都倾向叶有福,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关系。
赵所向既然是叶有福的长辈,自然能呵斥他了。
叶有福对着赵所向含笑一礼,随即看向日耀大帝。
听得赵所向帮腔自己,日耀大帝的眉头反而一皱,对着赵所向摆了摆手,道:
“这样也要,你这般有什么说什么,总比西门第一那般说话天马行空的要好。”
叶有福蔼然一笑,道:“有福性情如此,还请帝君多多见谅!”
赵所向是军人不是政客。如果是在星光帝国这样的朝堂之上,以他的性格,基本上是仇人一大把,不会使用任何权谋。
但是在日耀帝国就不同了。摊上了日耀大帝这样一个阴刻的帝君,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讲究技巧,久而久之,就算是莽如孙胜出,那也肯定是粗中有细的。
就拿赵所向的这一句补刀来说,看似呵斥了叶有福,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巧妙的改变了日耀大帝的心态,这份说话的机巧含量,不输给任何玩弄权术的老头子。
他的这一记神助攻,倒是省却了叶有福的好多心血。
此刻屋中只有叶有福,日耀大帝与赵所向三人。照理说,日耀大帝此来是与叶有福秘密议事的,就算是赵所向也该回避。
赵所向自然懂得这个道理,提出了回避的请求,日耀大帝却拒绝了。
显而易见,日耀大帝是觉得,又赵所向在场,以赵所向的立场,无论如何此刻他都会牵制叶有福才是。
日耀大帝却想不到,利用赵所向牵制叶有福是没错,可结果却是,赵所向一记神助攻下去,帮的反而是叶有福。
日耀大帝对上叶有福那似笑非笑的神情,真的很想打上一拳。
不知用了多少毅力,终于按纳住这种冲动的日耀大帝深吸一口,凛然的看向了叶有福。
“好,既然这样,那寡人就直言了,寡人问你,你……”
“请帝君见谅,这里是私下场合,故而有我以有福自称,若是正式场合,我自当自称为臣了。”话未出口,日耀大帝再次被叶有福打断。
“有福,休要放肆!”赵所向再一次出口训斥。
对此,日耀大帝在感觉气闷之余,也只能无奈的翻了个白眼了。
他想问的是:“你是否是寡人之臣。”
叶有福的说话有点混账,打断他的说话更加混账,但就答案而言,还是颇为令人满意的。
可是满意归满意,就是有一种一口气憋在心里又发泄不出来的感觉。
尤其是在赵所向出口训斥叶有福之后。
赵所向训斥叶有福了,他反而不好开口了。堂堂帝君,跟随着臣子随声附和,像话吗?
可是不附和又能怎么办?难道处置叶有福?开什么玩笑,那样日耀帝国就彻底乱了!
没办法,日耀大帝只能再次将这口气憋在心里。
叶有福拱手又要对日耀大帝赔罪,日耀大帝没好气打断道:“行啦行啦,少来这套虚的,寡人来意,心中说想,你不是不知,就别卖关子了吧,给寡人一个说法吧!”
叶有福看着日耀大帝,道:“就算是一个人的两根手指,也难免碰撞和摩擦,何况诺大的帝国呢?可是,手指的摩却不能影响用手去做事,同样的,一个帝国无论是内斗还是什么,都是可以存在的,但却不能影响这个帝国的安稳,更不能引发这个帝国的动乱,帝君是这样想的,对吗?”
听着叶有福的侃侃而谈,日耀大帝再也按纳不足心中怒火与愤怒,声音陡然高了八度,怒斥道:
“什么叫寡人是这样想的,那道不该是这样吗?一些目光短浅之人做出混账事寡人会处理他们,可是你这样的智者,却做出这种事情来,寡人真的就不解了!”
日耀大帝当然知道这一场琉璃风暴的罪魁祸首。
能够将诺大的帝国在不动声色间搞得风雨飘摇,还能有谁呢?
叶有福呗!
至于叶有福为什么这么搞,日耀大帝也是心知肚明。
目前在叶有福的运作下,整个日耀帝国包裹他这位日耀大帝在内的所有权贵,巨商都成了日耀帝国底层百姓仇恨的对象,可是日耀大帝却知道,在叶有福的运作下,最终的矛头,指向的一定是卫健桓。
朝臣大帝施压,日耀大帝可以压下;,外交舆论上的压力,日耀大帝照样可以避重就轻;可是面对日耀帝国即将爆发的的动乱与危机,日耀大帝他……
他也无可奈何了!
总不能因为自己的一腔意气,将帝国搞得七零八路吧?
卫健桓是他的儿子不错,也是他最中意的继承人。可是卫健景也不是捡来的啊,换一个继承人来平复帝国的危机,这不是不行。
可以说,从日耀大帝决定摆驾后将军府那一刻起,卫健桓就已经彻底的输了夺嫡之争。
至于叶有福与卫健景的决裂,日耀大帝又不是时刻监视叶有福的,不知道很正常。
至于最终等上太子之位的,在日耀大帝看来是有着叶有福支持的卫健景无疑,可是没了叶有福的支持,那事情就截然不同了。
这场关于夺嫡的博弈,日耀大帝最终输给了叶有福,日耀大帝心中的愤怒还真没有多少。
他的棋品未必有多么高,但毕竟是赢了太多次了,偶尔输一盘,不可能就大发雷霆。
日耀大帝恼怒叶有福的是,他的这一策绝户计,对日耀帝国造成的损失。
百姓对上层的仇恨,民生经济的萧条,这一系列的恐怖后果,是从根本上触动了日耀帝国利益的。
因为内斗而损害国家的利益,这才是一个帝君所万难包容的。
面对日耀大帝的责问,叶有福轻叹一声,躬身到地,说到:
“有福此计,确实损害了帝国的利益,更是有伤天和,请帝君降罪。”
“你……”日耀大帝眼中闪过一抹浓烈的杀机,随即这一抹杀机变为失望,冷冷的丢下一句:“你们真让寡人失望!”
说罢,转身就走。
日耀大帝此行虽然是问罪叶有福,但却还是抱有了希望的。他希望,在叶有福口中,得到的答案是他的计谋,看似损害了帝国的利益,但却能够巧妙的避开,这只是计划的一环罢了。
可惜,他没有得到这样的答案。
这样的结果虽然让他恨不得杀了叶有福,却也可以理解。
毕竟,叶有福面对的是他这个日耀帝国的主宰者,如果不是这样的手段,又如何让他妥协呢?
但是理解归理解,愤怒还是愤怒的。
西门第一在那里撂挑子,他日耀大帝虽然恼怒,却也留了一线,出了这样的事情,日耀大帝第一时间想到自然是西门第一,也第一时间派人去请了。
结果……西门第一依旧在称病。
君臣之间关系出现了不可弥合的裂痕,西门第一称病,日耀大帝很愤怒,但也无话可说。
毕竟,细算起来,终究是他卫无常有负西门第一。
可是涉及到了关系到国运的事情了,西门第一都不予理睬,这就意味着西门第一强势的拒绝了日耀大帝提出的缓和君臣关系的契机。
西门第一这么做,几乎等同彻底断绝了为臣之心。
日耀大帝对西门第一,自然失望透顶。
而在这样的关头,日耀大帝依旧可以去拜访西门第一,却解决问题。但这样,就意味着日耀大帝再次请出了西门第一。
在别无选择的时候,日耀大帝肯定会这么做,可是现在,日耀大帝还有另一个选择——叶有福。
拜访叶有福,那是为了问罪,也是为了认输,是的,仅仅是博弈认输而已。而拜访西门第一,那却意味着他日耀大帝对西门第一妥协。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耀大帝只是稍微做了些权衡就选择了叶有福。
而除了认输与妥协之间的不同,日耀大帝选择叶有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日耀大帝对叶有福怀有希冀,觉得他这么做可能是另有玄机,未必是牺牲自己的私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
可惜,听了叶有福的回答,日耀大帝知道自己失望了。
尽管失望,愤怒的恨不得杀了叶有福,但日耀大帝又不可能真的杀了叶有福。没有叶有福,日耀帝国席卷天下的可能性都要减半!
日耀大帝当然可以处置叶有福,但是那样没意义,万一叶有福变成了第二个西门第一,那损失的还是日耀帝国。
最终,愤怒异常的日亚大帝只是冷冷的丢下在这么一句话,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