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曹操之言,曹祜心中一警。
昨夜发生的事,老爷子今日便知,难说不是派人在监视着众人。
虽然说私下里结交大臣,颇犯忌讳,严重的甚至会被问罪。可是既然曹操点出了此事,曹祜就不能否认。
“大父,我昨天是去征辟何曹掾之子何曾的。后来又向他讨教了一些治理地方的学问,所以聊得晚了。”
曹祜说着,从怀里掏出昨夜何夔给他的册子。
“这是何曹掾这些年总结的经验,不得不说,他在处置地方豪强,还有贼匪方面,颇有经验。
没有太强硬,又不会太柔,与之相比,我做事就太刚了。何曹掾的经验,于我来说,颇有启发。”
曹操随手翻了一下册子,发现真的是何夔写的治理经验。
“你还随身带着此物?”
曹祜听后,又从袖子里掏出两册书。
“这是我找的关于凉州的风土志,另一侧是我请人写的益州的豪强大族志。平日里我都会拿出来看看。
时间就像抹布里的水,看着已经扭干净了,可是挤一挤,还是有的。
从前读书的时候,每天看书看得都烦,可自出仕以来,这才发现,那还有什么闲散时间可以读书,每日里只能见缝插针。”
曹操叹道:“你比大父强。”
“我也是没办法,不了解地方,便没法做到胸有成竹。读书的时候,整天想着出仕,出仕之后才发现,还是读书好。”
“你怎么想到征辟何曾了?”
“不瞒大父,左冯翊缺人,甚至很多县都缺令长,我在左冯翊杀得人头滚滚,各级官吏几乎清空。现在政策是推行下去了,可是官吏着实不够。
不仅是何曾,我还看好很多人。”
“还看好谁?”
“相府主簿太原郡人令狐邵,颍川郡人石韬,汝南郡人孟建,河内郡人司马芝,陈国人吴瓘,乐安郡人任燠,九江郡人仓慈。”
曹操听后,忍不住笑道:“这些人除了令狐邵,其他俱是地方名令,很多都是要升任太守的。
你这把人家从富庶之地,调到荒僻之所了,人家能愿意。”
“大父,我以为越是边地,越需要真正的人才。毕竟边地胡汉交杂,局势更加混乱,若是庸夫前往,岂不越治越乱,最后酿成大祸。”
“话虽如此,可是谁愿意前往苦寒之地。”
“那就选拔官吏之时,优先选拔有边地任职经历的人,那样各级官吏便会抢着前往了。
大父,我有个想法。凡是在边地任职满六年的官员,只要考评中等者,可升一级;考评上等者,可升两级;满十二年者,只要申请,可调往内地富庶之处。
如此一来,边地官吏有干劲,也不必担心终老于边地。”
“此言有理。”
曹操点点头,他看得出,曹祜确实在深刻思考边地的用人策略。
“大父,那我想要的人?”
“都给你便是。要兵我给你兵,要粮我给你粮,所以又何惜几个县令。可若是不出成绩,休怪我处置你。”
“多谢大父,大父放心。”
“你准备怎么安排他们?”
“先去充任县令、县长,再行安排。若是做的好,一两年之内便可提拔。
这些官员之前很多有屯田的经历。相较中原,其实雍凉之地,更需大规模屯田,正需要他们的经验。”
祖孙二人,其乐融融,谁也不提昨天之事。
到了次日,曹操突然下令。
设龙骧将军长史和功曹二职,以谏议大夫王朗为长史,原龙骧将军丞高柔为功曹,以丞相府主簿令狐邵为繁阳亭侯家丞。
此令一出,众人俱惊。
按照汉制,哪怕是重号将军,除了特殊安排,皆不开府。到了后期,官制混乱,地方割据,很多人自行开府,但是朝廷能直属的将军,除了曹操,尚无开府者。曹操给曹祜设长史、功曹,难道要给曹祜开府。
很快曹操又下令,只设长史、功曹,不开府,如五官中郎将旧制。
众人这才松口气,但仍是惊愕。
如五官中郎将旧制,这就是说,曹祜取代了曹丕,正式成为第一顺位的继承人?
众人的心情,有喜有忧,复杂无比,甚至连曹祜只是一个亭侯,却设家丞一事,也没人在意了。
(西汉列侯可设家丞,到了东汉,食邑千户以上置家丞、庶子各一人,但默认是县侯。)
曹祜知晓此事,亦是心中惊愕。
他有些不明白祖父将王朗放在自己身边,是为何意?很明显,以王朗的身份,担任杂号将军长史乃是屈就。毕竟魏公国建立,王朗先是担任魏郡太守,又担任少府、奉常等职务。
曹祜匆匆来到铜雀台,曹操正在吃午饭,见到曹祜,连忙招到身边。
“这鹿肉鲜嫩,正适合你。”
曹祜心神恍惚地陪着曹操吃了一顿饭。
这饭吃完,曹操笑道:“阿福,今日见你连饭都没吃多少,可是不和你胃口?”
曹祜一咬牙,便道:“大父,我心中忐忑,所以吃不下饭?”
“说说,因何而忐忑。”
“大父为我置长史、功曹二职。王公乃国家重臣,我不过一孺子,入仕尚不满一年,如何能让王公辅弼?”
“往后习惯了就好了。”
“希望大父收回成命,而且我是亭侯,不适合有家丞。”
“阿福,人家都高兴升官,你倒好,反倒是一再推诿,好像是一件坏事一般,让人实在是费解。”
“大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不过十六,已经是将军、列侯,封赏再殊于常人,我实不安。”
“现在不安,晚了。你的身份在这里,就会受人瞩目。”
“大父,别人或许高看我,可我内心却要自警。”
“好了!”
曹操拍了拍曹祜的肩膀。
“大父不会害你,你且受着便是。我可能还会给你选几名文学,伴你读书。”
曹祜心中更惊,却也只能接受。
“对了,你不是一直关心马腾的生死吗?今日相府已经下发了赐死马腾的谕令,看在他昔日功劳的份上,我给了他一个体面,让他在狱中自裁。你若是还想见他一面,自可前去。”
“多谢大父!”
【作者题外话】:注:《三国志注魏书十六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自太祖迄于咸熙,魏郡太守陈国吴瓘、清河太守乐安任燠、京兆太守济北颜斐、弘农太守太原令狐邵、济南相鲁国孔乂,或哀矜折狱,或推诚惠爱,或治身清白,或擿奸发伏,咸为良二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