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打不死的曹丕
鸣奇2025-07-28 16:282,068

  关于曹操要嫁女儿给刘协这件事,在曹祜看来,曹操做的很不好。

  不是不该做这件事,而是这件事做的实在太晚了。都许之事或许不合适,但最迟在官渡之战后,就该实行。

  两汉的制度,就是皇帝、外戚、勋贵三足鼎立,共同掌权,到了后汉,勋贵势弱,世家大族接过他们的权力。

  但是外戚的重要性,从不减弱。

  两汉十五位大将军,除了第一任韩信,最后一任袁绍,还有搞笑的韩暹,其他十二人,都是外戚,不是皇帝的外公,就是舅舅,或者大舅哥,小舅子。两汉甚至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非外戚不得担任大将军。

  曹操辅政,一直为人诟病,不仅仅因为他是权臣,而是因为他的身份不对。

  曹操是豪强,是地方官,跟外戚、勋贵、世家大族沾不上边,不符合汉家传统,别人怎么可能服你。

  勋贵、世家大族这两样,曹操这辈子别想了,但外戚还是可以的。

  若是官渡战后,将女儿嫁给刘协,成为刘协的皇后。他以皇帝岳父的身份,担任大将军,录尚书事,才是真的名正言顺,很多事情,就不会这么艰难。

  至于刘协有皇后这件事,反倒是小事。

  霍光秉政的时候,汉宣帝也有皇后。

  两汉废后还少吗?小薄后,陈阿娇,霍成君,小许后(许平君的侄女),赵飞燕,傅皇后,郭圣通,阴皇后,邓猛女,宋皇氏等等,数不胜数。

  可是曹操没有做。

  曹祜也不知道曹操是怎么想的,一步妙棋,始终不落。

  直到现在,突然想当皇帝老丈人,其实有些晚了,属于画蛇添足的招。

  都成魏公了,该挨的骂早都挨了,该走的路也趟过了,再做皇帝的老丈人,还有什么意义。

  “哪三位姑母?”

  “三女公子(曹宪),五女公子(曹节),还有九女公子(曹华)。”

  “我记得九姑今年才十岁。”

  “九女公子可暂且留在封国,待年龄长到可以婚配的时候再送进宫。”

  曹祜听得有些无语。

  “怎么会是三个?”

  “仪不知,听说是魏公提出的。”

  曹祜狠狠地拍了一下桌案。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将军慎言。”

  王朗担心曹祜说出其他犯忌讳的话,赶紧出言打断。

  曹祜摆摆手道:“景兴,你应该知道孝平皇后吧。”

  孝平皇后是王莽的长女,也是整个汉朝,唯二的两个直接成为皇后,享受两万斤黄金聘礼的女性。

  王莽要篡汉,王皇后反对,王莽建立新朝后,王皇后一直与王莽对着干。

  除了王皇后,杨坚的女儿杨丽华,石虎的皇后前赵安定公主,石敬瑭的皇后永宁公主(李嗣源之女),不管是老爹篡位,还是老公篡位,基本上都是以父为纲,利用女儿来影响皇帝,完全没有作用。

  “将军,这是魏公决定的,不宜多过问。”

  曹祜没有理丁仪,反而向王朗问道:“景兴,我记得刘季玉的次子,今年二十岁了?”

  “将军,这。”

  “你替我写信一封,就说我想与刘季玉和亲,以便插手益州之事,至于和亲人选,我希望是五姑母。”

  “将军,还请慎重。”

  “别的我都不知道,祖父安排的,我也不知道,只是就事论事。你现在就写,写完就以急报的方式,送往邺城。”

  王朗无奈,只得同意。

  丁仪看的,目瞪口呆。

  “将军,不好如此直接吧,若是触怒了魏公,那就不妥了。”

  “姑母嫁给刘璋的儿子,接下来益州之战,我们还能借刘璋之子的名号,嫁给天子,又有何用。

  天子薄情,他只会咒骂我祖父早亡,给他再多,他也不会领情。”

  “魏公未必会同意。”

  “魏公有魏公的态度,我有我的态度。不管魏公是否同意,我要让魏公知道此事。”

  这种事情,丁仪也不好多说,只得凑到曹祜身边,低声道:“将军,第三件事乃是一件私密事,尚不为人所知,我也是在东曹,凑巧知晓。”

  “何事如此神秘?”

  “丞相有意起复三公子为城阳郡太守。”

  曹祜一愣。

  “此言当真?”

  城阳郡属青州,是泰山军阀的自留地。

  青、徐二州的情况,颇为复杂。

  泰山军阀的头目是臧霸,他和孙观、吴敦、尹礼等聚合军众,自成一方霸主。

  臧霸先后投奔过陶谦,刘备,吕布,但属于藩属性质,独立性很强。吕布覆灭后,臧霸又投奔了曹操。

  当时曹操与袁绍争夺天下,他又不得徐州人心,为了拉拢臧霸等人,便将青、徐二州交给臧霸管辖。臧霸为琅琊相,吴敦为利城太守,尹礼为东莞太守,孙观为北海相,孙康为城阳太守,昌豨为东海相。

  后来昌豨叛乱被杀,曹操收回东海国,又让浩周(曾任徐州刺史)、武周(曾任下邳令)等经营徐州,收回下邳等地。

  但琅琊诸郡国则一直为臧霸等人控制。

  后来臧霸还成为徐州刺史,孙观成为青州刺史,可见泰山军阀的威势。

  “我是从毛军师那里得知的。”

  听到与毛玠有关,曹祜倒是不再怀疑,只是这件事实在太突然了。

  “将军,好像是孙康病重,不久于世,臧霸和孙观二人,联名表奏三公子为城阳郡太守。”

  “理由呢?”

  “东莱贼李条,之前为泰山郡太守吕虔攻破,李条逃走,今又欲在琅琊国兴起,为三公子诛灭。”

  曹祜听后,冷笑道:“既然是东莱贼,复起之时,不去老巢东莱郡,反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琅琊国。他难道不知,琅琊是臧霸的地盘,有重兵屯驻吗?”

  “将军,我也觉得有问题,只是臧霸、孙观联名上奏,魏公似乎也信了。”

  “呵呵。”

  曹祜一时忍不住笑了起来。

  李条之事,没有臧霸掺和,他那三叔,肯定不可能诛灭李条,再说他也没有那么多的军队,所以此事只能是臧霸做的。

  这就有意思了,无缘无故,臧霸为何帮他三叔呢?

  曹祜心中隐隐有了些猜测。

  让曹丕前往琅琊,似乎有些弄巧成拙了。

  【作者题外话】:注:李条,东莱贼,记载在《吕虔传》。

继续阅读:第344章 死中求活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的祖父是曹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