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普天之下,哪有什么氐人
鸣奇2025-07-28 16:272,255

  河池城外,曹祜和高柔看到城中大火,立刻下了望楼。这时郝昭派人来报,窦茂又派来了使者。

  虽不在城中,可关于窦茂的处境,曹祜很清楚。

  “文惠,窦茂已山穷水尽了。”

  “将军,这一次不管咱们提出什么条件,来人都会答应,不过是不是真心投降,那就难说了。”

  “窦茂非是真心要降,难道我就真心想招降?”

  曹祜说完,二人俱是大笑。

  窦林很快到了中军帐前,他在帐外,便拜倒于地,口称姓名,一副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的模样。

  曹祜见状,只得将他唤入帐中。

  “窦茂愿意交出部众和军队,向我大汉投降?”

  窦林想起来时兄长的话,头抵着地,低声说道:“将军,只要大汉活我河池一族的性命,我河池氐愿意归附大汉,无论什么条件。”

  “无论什么条件?”

  “无论什么条件。”

  曹祜正想说话,徐质匆匆入内,低声道:“将军,苏府君到了。”

  曹祜一惊。

  “文师到了?”

  曹祜站起身来,也顾不得帐中还跪着的窦林,便向外而去。

  此时苏则正在辕门等待,曹祜来到辕门前,不待苏则说话,便一把将其抱住。

  “文师,自临泾一别,我无一日不念你。”

  “则也思念使君。”

  “文师,有你在武都,奇策百出,才有今日大军摧枯拉朽之事,此番攻打武都,你是第一功臣。”

  曹祜说着,让人牵来自己的坐骑。

  “使君,这是?”

  “文师,今你凯旋而归,应该享受最高规格的礼遇,和独属于你一人的荣誉,我为你牵马,咱们一同入营。”

  苏则大吃一惊,连称不可。

  曹祜却拉着苏则的胳膊,将他推上战马。

  “文师,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君,你苏文师便是我大汉的国士,当得如此荣耀。”

  苏则满心感动,难以言喻。

  能被称一声“国士”,死也值了。

  (苏则是真国士,曹丕代汉时,他是金城太守,听说汉朝灭亡,以为刘协驾崩,他穿上丧服为刘协发丧,还嚎啕大哭。)

  曹祜牵着马,载着苏则进了大营。众将士看得目瞪口呆,曹祜却毫无异样,甚至有些欣喜的模样。

  重视人才,从来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要付诸于行动。

  连一些惠而不费的事都不愿去做,凭什么让下属对你感恩戴德,铭记于心。有些东西,钱永远买不到。

  曹祜就不信,他今日为苏则牵马,苏则不会以死效忠。

  苏则被引进大帐,没想到窦林也在。

  窦林见到苏则,脱口而出道:“苏府君也是来谈判的?”

  苏则笑而不语。

  曹祜却道:“文师是我大汉官吏,何来谈判之说。”

  窦林满心地疑惑,只是他顾不得苏则,甚至没想着再掩饰,便直接说道:“将军,请大汉允诺我部投降,我部必誓死效忠大汉。”

  曹祜转头看向苏则道:“苏则,你觉得此事是真是假?”

  “窦茂此人,极善于矫情饰貌,表面良善,实则内心奸诈。他早将河池城当作他的私有之物,绝不会轻易投降。

  我料他此番来降,不过是缓兵之计。”

  “苏府君!”

  窦林没想到苏则会这么说,立时大喊起来。

  苏则却不搭理他。

  “窦林此人,有勇力,剽捷非凡,乃是窦茂的左膀右臂,此番前来,必是心怀不轨,亦速速处置。”

  “文师所言有理。”

  曹祜点点头,然后在窦林瞠目结舌中,让人将其带走,斩首示众。

  曹祜根本没有招降窦茂的意思。

  之所以杀窦林,不过是激励士气,同时也彻底将窦茂钉死在反派的身份上,将汉军占领河池,最大程度的正义化。

  很快便有两个卫士端着窦林的脑袋来到堂上。

  曹祜下令击鼓聚将。

  诸将聚集帐中,早已摩拳擦掌。

  “诸位,今日窦茂派人来降,没想到竟暗藏祸心,意欲谋刺于我,可他打错了算盘。我不是来歙,岑彭,他也不是公孙述。

  今日咱们便攻破河池,让窦茂知晓,大汉不可辱,汉军不可辱。”

  众人纷纷高呼。

  曹祜乃命郝昭、徐晃等人分从各个方向出击。

  这一次,不管是窦茂还是雷定部,曹祜准备一举全歼。

  诸将散后,曹祜拉着苏则来到桌案前。

  “文师,此战你为头功。”

  苏则道:“总算没有误了使君大事,则不敢居功。”

  二人寒暄几句,曹祜便道:“文师,你到武都郡,接近半年的时间,且与我说一下武都郡的情况。”

  “使君,我大汉素来讲羌氐,将氐人归为羌人的一种,其实二者并不相同。羌人野性大,多游牧,而氐人却长于农耕,居于板屋土墙之中,能织布,还能蓄养六畜,还能制作漆、蜡。

  而且氐人姓氏皆为汉姓,氐人多精通汉语,氐族衣服与我汉人相似,族群汉化程度很高。

  氐人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武都郡、汉阳郡南部,广汉属国,大约有二十万人。

  单说武都郡,丛山峻岭,环境恶劣,征伐极为不易,若要彻底平定武都郡,短期内绝不现实。

  所以我以为,招抚、同化和以氐制氐并举。”

  后世讲五华乱胡,其实五胡里的匈奴人和氐人,跟汉人没有太大区别。像灭晋的刘渊,曾师从汉儒习经,以孝闻名,并州汉人,都把他当作本地的乡党。

  两晋时期,汉人眼中真正的胡人,其实是深目高鼻羯族,顶多再加上塞外的拓跋鲜卑。

  “文师且详说。”

  “既然氐人与我汉人礼仪、风俗皆同,便将他们当作汉人,教授汉家文化,传播汉家风俗,不断增强他们的向心力,使之彻底融入我大汉之中。

  为了加快对氐人的同化脚步,我建议将氐人迁往关中等地。”

  又是迁民。

  “张德容也建议我迁移氐人,充实关中,只是我担心,这些氐人,身居腹心之地,一旦成祸,便是心腹大患。”

  苏则想了想道:“可分散居之。除了关中,河南、河北等地皆可,每郡只安置一两千户即可。不要让他们居于山地,而要让他们居于平原,让他们种地。

  如此几十年,便能彻底同化。

  只是氐人迁入中原,或许会与当地人发生矛盾。”

  苏则此议,倒是颇符合曹祜的心思。

  “这世上哪有什么氐人,听你所言,我看所谓的氐人,就是一些羌化的汉人,我记得《商颂·殷武》中便说过,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这说明早在殷商时期,氐人就已经归于我华夏之中。

  只是因为一些历史原因,他们才居于武都等地,自称氐人。

  现在,氐人归于我大汉怀抱,从前之事,不必再提。所有氐人,只要心向我大汉,便是汉人。”

继续阅读:第341章 华夏别种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的祖父是曹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