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祜接到张富降书时,正与高柔下棋。
看到降书和文册内容,曹祜虽然面上平静,可拿棋的手不自觉地抖了一下,棋子也落在了棋盘。
这一子下的正巧,本来应该落败的曹祜,凭借此子,竟然反败为胜。
“真是喜报。”
曹祜随手将降书和文册递给高柔。
高柔却是没有曹祜的定力,惊愕地站了起来。
“知道汉中富,却没想到有这么富。九万户人口,若是算上隐户,还有更多。至于四十万石粮草,足够大军在益州一年的开支。
至于锦绮彩绢,更是足够封赏三军将士了。”
“现在是六月底,并未秋收,今年的粮食,尚未下来。待到八月,又是一场丰收,预计还能得十万石粮食。”
“知道张鲁富,可万没想到,竟是这般富庶。文惠,你说益州的刘璋,该有多富庶啊?”
一个小小的汉中平原,都让张鲁盆满钵满,而拥有成都平原的刘璋,曹祜实在不敢想。
要知道成都平原(1.88万平方公里)是汉中平原(3000平方公里)的六七倍。
二人闲聊两句,高柔便道:“将军,取汉中不难,而安汉中难。”
“文惠为何这般说?”
“汉中有三个问题?其一,人口,此为优势,亦是劣势。汉中人口众多,胡汉杂居,矛盾众多,形势复杂。
本地人与外地人,汉人和胡人,这些都是大麻烦。”
“文惠是想劝我迁移汉中人口。”
高柔点点头。
“没错。在我看来,迁移人口,有四个好处。
第一,关中人口空虚,本就需大量人口补充,汉中百姓,多从三辅南迁,让他们回迁,影响较小,百姓们也不会反感。
第二,大量的百姓迁走,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矛盾,也会减少。
第三,将一些巴蛮、西南夷牵走,也能削弱本地蛮夷的实力。
第四,借机将当地豪强大族等势力,全部迁出,削弱他们在本地的影响力,减缓土地兼并的矛盾。”
“文惠所言有理。”
“第二个问题,便是五斗米道。
张鲁以教立国,本地百姓,多信仰五斗米道,二十多年来,五斗米道延伸到汉中社会的方方面面。
将军想过,该如何处置吗?”
“文惠有主意吗?”
“柔不懂,便不敢妄言。但是这群人,信鬼神而不信圣人之道,必然会成为大麻烦,为人裹挟。”
“宗教,是个大问题。”
“第三个问题,便是蛮夷。
巴地多山,汉民稀少,聚居此地的,皆是蛮夷。虽然迁徙一部分人北上,但仍有大批蛮夷,生活在这里。
这些蛮夷,化地自居,恶习缠身,想要让他们归于王化,实为不易。”
“文惠,你这一说,我感觉汉中成了一个大麻烦了。”
“将军,我也是考量的有点多。”
“你这是未雨绸缪。”
高柔的提醒,让曹祜有了惊醒,虽然这些事现在俱不好解决,但至少放在了心中。
没过多久,曹震又送来一封信。
看着信的内容,曹祜是哭笑不得。
“之前是张鲁跑了,他的儿子张富降的。张鲁被伯與堵住了南逃之路,只得返回,没想到儿子已经替他降了。
父子二人,抢着投降,实在是啼笑皆非啊。”
“将军,魏公有一句话说得很对。”
“什么话?”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曹祜大笑道:“你也是促狭。”
南郑已降,曹祜便点起人马,迅速赶往南郑,接受投降,接管地方。
接受一个势力的投降,曹祜也是第一次。
从褒中到南郑,并无多远,曹祜一行,很快赶到。
看着河北岸不过千余人,却凛然不可犯的曹震部骑兵,再看看河南岸,上万人马,却如牛羊般畏怯的张鲁部。
曹祜终于明白,世人常强调的一股气,到底是什么东西。
曹祜到后,众将来迎。
曹祜笑问道:“那爷俩还在闹?”
“父子一起来降,不过张鲁肯定是不满意。”
王双插嘴道:“我就不明白了,有啥不满意啊,张鲁父子二人,还有向人投降的癖好啊?”
众人大笑。
北宫勇骂道:“你懂什么,汉中投降,只能封个列侯吧,关系到爵位给谁呢?”
“先老子,再儿子。”
“张富还好几个弟弟呢,给他老子,能不能落到他的头上,就不好说了。”
众人因为高兴,言语间也颇为随意。
曹祜也笑骂道:“你们给我听好,往后家里的破事,都管好了。谁家出现争爵位的事,小心都不给了。”
众人又笑了起来。
他们现在可没爵位,曹祜之言,倒像是许诺。
曹祜赶到南郑后的次日一早,张鲁和儿子张富,开门投降。
父子二人,按照流程,带着臣属四十余人,披着头发,身着素衣,反绑着双手,拉着棺材,出西门十里而降。
其模样好不凄惨。
张鲁父子到辕门处,跪在地上。
曹祜见状,赶紧出来相迎。
见到张鲁,曹祜便上前道:“张公,你我乃是同乡,何至于此。”
张鲁是沛国丰县人,一家子跨越半个中国,从江苏跑到四川传教去了,也是闲的。不过也侧面说明了,两汉的益州,好玄道、谶讳事。
后汉书的《方术列传》,三分之一是益州人。
张鲁看着曹祜年轻甚至有些稚嫩的脸庞,也是唏嘘。
“罪人张鲁,抗拒天军,今向龙骧将军请罪。”
“张公,不必如此。”
曹伸手将张鲁父子被绑缚的手解开,然后脱下自己身上的大氅,披到了张鲁的身上。
“张公,你父子在汉中,虽不思尊奉天子,甚至割据一方,实为大过,但对待百姓,并无恶行,治理地方,多行善举。
而且今能及时醒悟,追毁己过,归顺王师,乃是功臣。”
“多谢将军。”
张鲁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
曹祜又道:“今王师到达汉中,只为国家统一,万民安定。汉中百姓,昔日之事,一如旧例。诸位当各安其居,各乐其业。”
众人听后,纷纷欢呼。
看到后面的舆榇,曹祜又令人焚毁。
这时石苞将轺车驾来,曹祜先登上车,又让张鲁坐到副车上,二人并行进入南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