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祜的车拐过街角,正遇曹彰的马车。
曹彰马车停在一边,他站在车前,正是专门在等曹祜。
曹祜见状下了马车,曹彰立刻上前。
“四叔父如何在此?”
“子承,今天色尚早,我知城外有处打猎的好去处,特邀子承一起,前去田猎,不知子承可愿去否?”
曹祜看了看天,此时已近申时,再一个多时辰天就要黑了,并不算早。而且这种莫名其妙的邀请,也不安全。
眼看曹祜犹豫,曹彰又道:“子承,还信不过四叔?”
“四叔父言重了!”
虽然曹祜不太愿意去,但还是同意了。
他需要拉拢曹彰,于公于私。
曹祜让李先护送母亲回府,他则骑马与曹彰一同,从金明门出了城。
众人一路向西,出城约十余里,到达一处湖畔。此地果然有一些出来饮水的猎物,有獐子,鹿,甚至还有野狼。
二人俱是箭术高手,一番较量,射杀了数头猎物,也算收获颇丰。
到了傍晚,眼看天色不早,曹祜想回城,曹彰却是让人搭起了烧烤架子,邀请曹祜一起享用今日的田猎果实。
曹祜看出曹彰有事,可是曹彰不说,他也不提。
不知过了多久,曹彰才道:“子承,今日之事,五弟并非针对你。”
曹祜笑道:“四叔父,五叔的态度,我很清楚,自以为当世无双,却怀才不遇,因此愤世嫉俗。
这样的人,我见过太多。
我承认,五叔的确文采过人,当世少有,可那又如何?能够治国,还是能够领兵?
我能够越过诸位叔父,成为大父的继承人,不是因为大父偏心,而是我一刀一枪,用战功堆起来的。
谁如果不服,也可以将我这条路走一遍。”
曹彰叹道:“我们兄弟,确实不如你。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
“四叔父,大父之前可挑选的继承人,一直是三叔父和五叔父,四叔父治国的能力,确实差一些,可在我看来,若论心性,四叔父远比他二人强。”
“我的能力,确实不如三兄和五弟。”
“能力可以培养,心性却未必。四叔应该理解大父将你放在上谷郡的用意。四叔的军事才华,大父一直看在眼里,从未忽视。”
曹彰沉默片刻,方才说道:“子承,这次来见你,我正是心中没底,不知到了上谷,该当如何。
我听说,上谷、代郡等地,多为胡人所据,我到了上谷,是萧规曹随,还是打击胡虏,驱除贼寇?”
“四叔父想萧规曹随吗?”
曹彰坦然道:“我去上谷,自是想做出一些事业来。”
“那我跟四叔父说一下上谷郡的情况。上谷郡中,最大的敌人是鲜卑人,即步度根部、扶罗韩部与轲比能部。
当年檀石槐一统草原,建立了鲜卑汗国,连年入侵我大汉幽并之地。熹平六年(178年),大汉最后一次北伐,由名将护乌丸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护匈奴中郎将臧旻指挥,统精锐骑兵三万余人,分三路出塞,却惨遭大败,最后返回的士兵,不到十分之一。
(个人以为,檀石槐的能力,跟冒顿单于、完颜阿骨打、努尔哈赤差不多,完成了部落的统一和击败了中原王朝。轲比能的能力,大概跟耶律阿保机、慕容皝差不多。)
天幸檀石槐早亡,否则我大汉北疆,只怕就难安了。
檀石槐当初将鲜卑一分为三,即东部鲜卑、中部鲜卑、西部鲜卑,各自为政,他活着的时候,尚能统御各部,可他死后,鲜卑汗国很快四分五裂。
檀石槐死后,儿子和连继位,和连既无才力,性又贪淫,断法不平,人众叛者居半。中平年间,和连在钞略北地郡时被人射死。
当时和连之子骞曼年小,兄子魁头代立。后蹇曼长大,与魁头争国,部众离散。
蹇曼兵败早亡,而魁头也不久去世,汗位便落到其弟步度根手中。
步度根继位时,西部鲜卑彻底脱离鲜卑汗国,而东部鲜卑也自成一派,只剩下中部鲜卑。
步度根的部众,在太原、雁门等郡,他还有个兄长,便是扶罗韩,是中部鲜卑大人。
至于轲比能,他本是鲜卑的一个小部落头领,以勇健、断法公正、不贪财物而为部落大人,后来又吸收北逃的汉人,学会使用兵器和文字,甚至效仿我大汉,制定官职和制度,乃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如果放任轲比能成长,只怕又是一个檀石槐。
三人之人,步度根亲汉,可以拉拢为己用,当然也不能完全信任,胡人毕竟重利轻义,反复无常;扶罗韩威信不高,能力亦一般,可暂且不管,但不要让他被轲比能兼并。
至于轲比能,要想尽办法,限制他的发展。
轲比能的地盘,就在上谷、代郡一代,叔父少不得与他冲突。
除了这三人,代郡的乌桓人,实力极强,绝不可忽视。”
曹彰听后,豁然开朗,他头一次知道,鲜卑人内部,还有这么多的门道。
“子承,你是如何知道这些的?”
“叔父只怕没有去过铜雀观吧,也没有去过兰台。关于鲜卑人完整的资料,当然没有,但是零散的资料,却有很多,这些都需要自己去整理,然后得出结论。”
曹彰听后叹道:“我终于知道,大父为何选择子承你了。与你相比,我们兄弟确实不如。”
“要想成功,总得付出比别人百倍的努力。”
“子承,我还有什么要注意的?”
“护乌桓校尉阎柔,此人与鲜卑、乌桓,多有勾连,难以尽信。”
“阎子直(阎柔)不可信?官渡之时,阎子直主动投靠,父亲甚爱之,曾言‘我视卿如子,亦欲卿视我如父也。’”
“四叔知道阎柔是怎么发迹的吗?阎柔自少在乌桓、鲜卑中为俘虏,后为鲜卑人亲近信任,于是借着鲜卑的部众,杀害护乌桓校尉邢举,取而代之。”
曹彰听后,大吃一惊。
“对于一个从小成为奴隶,却能借助胡人力量,杀害大汉两千石,还取而代之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是真的。
五叔父,我给你推荐两个人。
一个是幽州人田豫田国让,此人久在边塞,熟悉幽州情况。而且他是公孙瓒旧部,和阎柔等人,关系一般,最关键的是,他不得重用。
另一个是徐州人王雄王元伯,此人有胆智技能,文武之姿,可助叔父,绥靖胡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