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祜从顿丘巡视完,刚回府中,李孚便来见他。
曹祜此番来邺城,随行的官吏,王朗、王思都被曹操委任了官职,新任命的左右长史辛毗、陈矫,尚未到邺城。剩下的官职最高的,便是从事中郎李孚和丁尊。丁尊平日里都在曹祜身边,李孚便代管着邺城大将军府的事务。
李孚到后,便将昨日铜雀台前发生的事情,详细告诉了曹祜。
曹祜听了,也是心中一惊。
在讲究“天人感应”,极度相信谶纬学的东汉,严才之举的破坏性和杀伤力是惊人的。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曹操不能妥善处置此事,曹魏的合法性将会受到极大挑战。
曹祜坐在太师椅上,手轻轻敲击着桌案。
这件事情,不好处置啊。
“这个严才是谁?”
“严才是京兆人,今年四十一岁,官拜议郎,是前扬州刺史严文则(严象)的族弟。善经学,不治产业,家贫。”
“严文则?”
“严象。”
曹祜这才知道是谁。
三辅人在建安初期,在政坛的实力很强,单是一州之长就有三,分别是凉州牧韦端,徐州刺史车胄,扬州刺史严象。只可惜车胄、严象,先后死于非命。
严象在建安初为尚书郎,得荀彧看重,以督军、御史中丞的身份,前往扬州讨伐袁术,后来又担任扬州刺史。
建安五年(200年),严象被孙策所设的庐江太守李术攻杀,时年三十八岁。
京兆严氏本来门楣就不高,严象死后,严家日趋没落,曹祜还真不知道有个严才。
这个严才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猪待在风口,也能飞上天,过河的卒子只要机会得当,也能拱了老将。而这个严才,选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对曹操施了致命一击。
“子宪,有没有人指使这个严才?”
“不太可能。严才此人,虽官拜议郎,却沉湎于学术,整日混迹在太学之中,对升官这种事,也不是很在意。
此人差不多有十年未升获升迁。
太学之中有人评价他,是个‘书呆子’。这样的人,什么条件可以收买他?”
“也只有‘书呆子’才能做这种事啊。”
严才之举,无异于自杀,甚至有可能曹家灭族,没有某种坚定的政治信念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
曹祜似乎有些理解了他的行为。
严才只怕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的。他的行为就是为了表明一种政治态度,为了操守死而无憾。
而这,正是一部分儒学之士的最高追求。
“此事有些麻烦了,若真杀了此人,反倒让他成了一个殉道者,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大将军,此事还是要尽早处理,迟则生变。”
曹祜自问颇有心计,正的、奇的策略,往往都能想出来。可今日这件事,他实在是束手无策。
这件事的根本是老天爷不下雨。
这时丁尊说道:“这严才真是个狠人,他怎么就敢确定,十日之内,一定会下雨。若是魏王宣布还政于天子,最后却没有下雨,严才岂不是愚弄了天下人。”
“万一下雨,不久证明他说得是对的吗?”
曹祜忽然一动。
“你们说,严才会不会善于观测气象,确定了十日之内会有雨,这才敢赌这一场?”
李孚、丁尊、郑度三人皆有些吃惊。
这鬼天气,一点不像要下雨的模样。
郑度说道:“如果十日之内能下雨,反而是好事。到时魏王不还政给天子,上天依旧降雨,那就说明,天旱与此事无关。
所有谣言,将会不攻自破。”
“还是那个问题,谁也不知道,这老天爷到底何时才能下雨。”
“有个人或许知道。”
众人皆看向曹祜。
曹祜道:“周仲直(周群)或许可以,益州大儒杨厚的父亲杨统擅长求雨,朝廷凡有灾异,多访求于他。
杨统后作《家法章名》及《内谶》二卷解说。
而我记得周仲直恰恰学过此术。
传说周仲直少时跟随其父学习,专心于占验天算之术。周家庭园中建有一座小楼,周家家境富裕,有许多奴仆,周仲直常令奴仆轮流到楼上观察天上的灾变征兆,刚一发现云气,奴仆即告诉周仲直,周仲直亲自上楼观察云气,不论早晚日夜。所以凡有气候变化,周仲直都能亲自看到,由是他的预言往往得到应验。
周仲直擅长观天,如果周仲直在邺城,或许能够预测何时下雨。”
周群挂着大将军府文学从事的身份,正在长安筹办数学院。而邺城、长安,相隔千里,传信过去,让周群前来邺城,又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
而以现在邺城的局势,根本等不了这么久。
“到底如何能确定,何时下雨?还是先去信给周仲直,让他立刻前来邺城。”
这时郑度道:“大将军,若是十天之内无雨,二十天,甚至一个月,两个月都无雨呢?”
曹祜没有说话。
真要是这个结果,那可就麻烦了。
毕竟曹操肯定不会交权。
曹祜也是心中发愁,老天爷到底怎么不下雨。若是在后世,还能人工降雨,可现在他也没有大炮啊。
“大将军,有个人,或许可以求雨。”
曹祜听了,立刻看向丁尊。
“何人?”
“大将军,魏王在邺城,养了很多方士,我记得有一人,名叫襄楷,擅长天文、阴阳之术。”
李孚立刻问道:“可是平原人襄公矩?”
“子宪识得此人?”
“大将军,此人曾参与王文祖(王芬)之乱。”
曹祜一愣神,有些知道此人了。
“襄公矩是平原国人,桓帝时因宦官专权,襄公矩便借天象异常上疏谏言。延熹九年(166年)曾两次上《星变疏》,批评刑罚严酷、宦官祸国及杀害忠臣等弊政,因言辞激切被交廷尉定罪。
中平五年(188年),襄公矩与冀州刺史王文祖、陈太尉子逸、许子远(许攸)、周旌等密谋趁灵帝省亲时发动政变,废灵帝改立合肥侯,事败后王文祖自杀。”
王芬还曾邀请过曹操参加,曹操写了一篇《拒王芬辞》,拒绝参与。后来王芬又邀请陶丘洪、华歆,也被华歆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