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祜询问策略,若是新丰战前,众人指定开口。可是今日却没人说话,而是纷纷看向曹祜,忖度曹祜的心思。
曹祜有些享受这种感觉,但并不提倡。
好话听多了,耳朵容易堵。
“新丰一战,旗开得胜,全赖上下一心,三军将士用命,这一战,为我军此番西进开了一个好头。然行百里者半九十,千尺竿头须再攀,虽然开了一个好头,可自古以来,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者,不在少数,所以今日真的需诸位,建言献策。”
文钦先说道:“一把火烧了新丰的粮食,我军撤回渭北,避而不战,用不了半月,叛军必生乱。”
“仲若所言有理。”
有文钦带头,郝昭、夏侯霸等人,纷纷支持。
此策算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待叛军因为粮尽生乱,士兵崩溃之后,众人再冲上去,必能大获全胜。
正当将领们一面倒地支持烧毁粮食,全军撤退时,徐邈站出来说道:“中郎将,万不可如此。”
“徐将丞是何意?”
“我军就此一退,固然不费吹灰之力,坐等叛军生乱即可,可是中郎将有没有想过。韩遂、马超等逆贼,眼看粮草不济,立刻撤兵西逃,退出三辅,又当如何。
卒乃天下之事,无不可能。半个月的粮草,已经足够改变战局了。
其次,这十余万石粮草,乃是叛军搜罗三辅所得。三辅本就贫瘠,人少地荒,不客气地说,朝廷接下来经营三辅,需要这些粮食。
若是就此付之一炬,接下来朝廷在三辅喝西北风吗?”
文钦听后反驳道:“徐将丞,朝廷不缺粮草。”
“谁跟你说的?”
徐邈一副恼怒地模样,厉声斥道:“今年冬冷,不知有多少百姓要冻饿而死,朝廷需提前准备救济物资;荆州、淮南的贼军,俱是蠢蠢欲动,很可能趁着寒冬侵犯我境,粮食上要向荆州、淮南倾斜;叛军若败,凉州必然动荡,今雍凉动乱数十年,朝廷若能乘胜追击,必可事半而功倍,可若是失了此良机,再想平定雍凉,只怕难了。
这些都需要金钱,粮食,你说新丰城中这十多万石粮草,于我重不重要?”
文钦被问的一时语塞。
“那徐将丞认为该如何?”
“不仅不能退,反而要死守新丰,挡住叛军西逃之路。”
文钦听后瞠目道:“叛军若败,必然急于西逃,我军若守卫新丰,这岂不是要跟叛军在新丰死拼。”
徐邈没有说话,可却是这个意思。
文钦连忙看向曹祜,曹祜却没有说话。
这时丁尊说道:“中郎将,鹰扬军新创,兵力不足,各部间配合也生疏,一旦死守新丰,未必能胜,反而有覆亡之险。”
丁尊心中要骂死徐邈了,在他看来,徐邈老贼,尽出馊主意。在新丰将鹰扬军打光了,对曹祜有什么好处?此策简直是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
丁尊甚至怀疑,徐邈要故意坑害曹祜。
眼看丁尊反对,徐邈立时又说道:“此言差矣。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域,挡住叛军西逃,事关全局,哪怕我等全军尽没,只要能帮助丞相全歼韩、马叛军,也是值得的。”
“徐邈,我忍你很久了。”
丁尊已然怒了。
“你是不在乎鹰扬军的死活,我等辛辛苦苦建立的军队,凭何为你做踏脚石?”
“表兄。”
曹祜盯着众人道:“有些话一旦说出去,哪怕是无心之失,也覆水难收了。”
丁尊转过头去,不再说话,面上却满是不服。
“休先,你觉得呢?”
“徐将丞说的有道理,文军侯和丁从史说得也有道理。”
杨暨两不得罪,可曹祜很显然不准备放过他。
“我是问你的看法。”
杨暨眼看搪塞不过,只得说道:“若是能不丢新丰,最好还是不要丢。”
杨暨,却很敏锐。他看得出来,若是曹祜不想留下来,根本不会讨论这些事。
曹祜又依次询问了众人意见,文官多觉得要死守新丰,可武将却认为应该退往渭河北岸。
曹祜也明白原因。
死守新丰,文官履历上好看,可仗却要武将来打。
曹祜正犹豫间,徐邈突然拜道:“中郎将,一旦我军弃守新丰,三军上下,必会以为我军消极避战。只怕之前新丰一战的胜利影响,也将大打折扣。
我军有数千兵马,十余万石粮草,还有坚城可倚,实不能退啊。”
曹祜听后点点头。
“徐将丞所言有理。”
相比较武将的拙言,文官更善于辩论,众人讨论多时,文官占据了上风,最终曹祜决定守卫新丰。
众人散后,曹祜独留下徐邈。
眼看帐中只他们二人,曹祜上前对着徐邈深深一拜。
“今日之事,多谢徐公。”
徐邈道:“中郎将,恕邈不解,既然中郎将有心守卫新丰,又为何要求邈陪你演这一场戏呢?”
“徐公,守卫新丰的利弊,今日已分析的很清楚。诚然我可以凭借大胜之威,要求三军将士,守卫新丰。
可这是一件与他们利益相背的事情。
一个主帅,不能为底下多数人谋求利益,那他一定会被抛弃。
我想守卫新丰,可我不能强逼所有人守卫新丰,至少现在,我对这支军队的影响力还没达到那个程度,所以为了完成目的,只能请徐公祝我。”
徐邈苦笑道:“我只怕要被所有人恨死了,走路上都有人丢臭鸡子。”
“徐公这是为曹祜背过。”
曹祜说着,又对着徐邈一拜。
“中郎将,我还是不明白。你今日又为何与我说这些,你可以不用跟我说的,无人会知晓。”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让徐公代我背过,已是不得已的事情,尚可说是为了大局。可我不能装作不知,任由徐公受此委屈,此非君子所为,也会背离我的良知。”
徐邈神色有些复杂地看着曹祜。
他第一次意识到,这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竟然如此厉害。曹祜的形象,渐渐与他理想中君主的形象重合在一起。
“邈今日始知公子乃真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