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礼下于人
鸣奇2025-07-28 16:282,097

  曹祜的铁面无情,着实吓坏了所有人。

  五十三颗血淋淋地人头摆在众人面前,甚至还有跟随他多年的老兵,可曹祜一丁点也没手软。

  此时此刻,众人才明白曹祜执法的决心。

  有着五十多颗人头为例,再无人敢违抗军令。

  曹祜又连夜召集诸将,命其前来长安议事。

  除了宣布免去殷署职务,令其戴罪立功,更重要地是宣布了三条铁律,“令行禁止,封赏不克扣,不许掳掠。”

  曹祜很清楚,一支强大的军队,要有铁的纪律,纪律中有无穷的战斗力,所以必须做到令行禁止。

  当然,严明的纪律不是万能的,必须依靠充分的物资保障,而要做好这一条,就必须做到封赏不克扣半分。

  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何处有满饷,关外黄太极。虽然是网络梗,但也能看出不克扣的重要性。

  哪有什么战斗民族,全在管理。

  而不许掳掠,是保证他们是人,不是畜生。

  这两年,曹祜屡战屡胜,在军队中建立起强大的威望,因此诸将无人敢反驳。哪怕是殷署,虽然不忿只是一件小事,却被免去职务,但也只能老老实实地领命。

  此事之后,曹祜麾下军队,军纪肉眼可见地好了起来。

  经此一事,曹祜便决定实行以牙还牙法。

  法律是对人的约束,可很多人就是不怕刑罚,刀不砍到身上,他们是不会知道畏惧的。

  曹祜并不喜欢“以牙还牙”这种方式,但很多时候,确实管用。

  很多人不是不想犯法,而是畏惧犯法后的代价,犯法的成本越高,违法的可能便越小。

  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醉驾”。

  在“醉驾”入刑之前有多少人醉驾,而入刑后呢?数量天差地别。他们之前难道不懂酒后驾车的危害吗?不过是犯错成本太小,毕竟哪怕撞死人,死的别人,又不是自己。而现在为什么又改了?刑拘,入档,让他们感到怕了,承担不起后果了。

  于是曹祜下令,凡**,偷盗,贩卖人口,抢劫之罪,皆以其所犯之罪惩之。**的妻女被淫,偷盗的钱财被罚,劫掠的没为奴,贩卖人口的子女、妻子没为奴,抢劫的断手、断脚。

  总之,要让犯罪分子,不敢犯罪。

  (总有人说不对人贩子施重刑是为了保护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可实际上重刑会大大减少人贩子的数量,所保护的,远非某一两个人,而是成千上百的人。)

  不少人觉得曹祜太过苛刻,但曹祜却是力排众议。

  当年诸葛亮治蜀,便是用威刑严法,动辄判罪、杀头,以法正为代表的很多人俱是反对,但诸葛亮却不为所动,最终益州大治。

  (都觉得诸葛亮是仁治,其实诸葛亮是法治,甚至是严刑峻法。)

  百姓不怕法律严苛,只怕执法不公,有法不依。

  ······

  四月中旬,凉茂、傅干、司马懿等人,到达长安。

  为了表示对凉茂的尊重,曹祜亲自出城相迎。

  作为曹操手下的老人,曹祜给足了尊重。

  众人亦是赞叹曹祜的心胸。都知道曹祜与凉茂不合,曹祜此举,堪称是胸怀大度的典范。

  到了州府,众人坐下,曹祜便道:“凉公,自听闻你为京兆尹,我是日思夜盼,就等你来,今日算如愿了。”

  曹祜的态度令凉茂也有些生疑,二人的关系,何时如此亲近?

  “不瞒凉公,我后日便离开长安,若非等待凉公,前些日子便走了。此番大军征伐汉中,我与伯然一同,亲抵前线,后方粮草物资,一应事物,尽交给凉公了。”

  凉茂听得此言,颇为心惊。

  他实在不知曹祜此为何意?

  不过凉茂并不打算接此事,他初来乍到,根本不熟悉情况。而供应大军物资,又是不能出错的。

  按照凉茂之前的设想,他要稳扎稳打,先掌控京兆,然后观局势变化。

  “使君,我初来关中,并不熟悉情况,实不敢担此大任,唯恐出现差错,误了南征汉中的大事。”

  “凉公,你过谦了,你之前是相府左军师,区区一个后勤事,能有什么差错。”

  “使君,非茂推脱,实在是军队后勤,不能出半分差错,否则便要坑害全军。不管我能力如何,只一个不熟悉,就是大问题。”

  “如何有这么严重?”

  “还请使君见谅。”

  曹祜盯着凉茂许久,突然笑了起来。

  “凉公,不会是还记恨我吧。当初六叔之事,我也是一时冲动,这才告到祖父那里,若是曹祜有过,曹祜在这里向你赔罪,还请凉公见谅。”

  曹祜说着躬身一礼,吓了凉茂一跳。

  “使君,茂虽庸碌,不至于此。”

  “那就好。”

  “凉公,你看雍州众臣,我与伯然南下,夏侯将军负责陇右事,徐长史负责夏侯将军的后勤,傅彦材坐镇州府,领州中事务,张德容坐镇右扶风,绥靖地方。

  凉公若实在不愿担责,那你给我找个合适之人,负责后勤之事?”

  曹祜之言,将凉茂逼到墙角。

  凉茂也知道,若是再拒绝,只怕世人便认为是自己之过了。

  凉茂只得起身拜道:“既蒙使君信重,茂也只得领此重任。”

  曹祜听后大笑。

  “汉中一战,最重要的便是后勤,今有凉公总揽后勤事,我无忧矣。”

  当晚曹祜摆下宴席,为凉茂等人接风洗尘。

  众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折腾到二更天方散。

  回到京兆尹后院,凉茂坐在榻上,紧皱眉头,不住叹气。

  这时凉茂的外甥金乡人夏侯文才便问道:“舅父,初来长安,曹使君也颇为敬重,委以重任,如何这般焦虑?”

  “正是曹祜对我,委以重任,我才担忧。常言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我二人有隙,他何至于此。

  而且关中与汉中之间,有秦岭相阻,运粮并不容易。再加上此番南征,颇为仓促,朝廷也没有发各郡粮草至长安。

  所以此番总揽后勤,非是易事,乃是个烫手山芋。”

  夏侯文才听后大惊。

  “要不舅父向曹将军请辞?”

  “晚了,曹祜折节待我,世人皆看在眼中,我怎还能推辞,否则就是我心胸狭隘,还记恨他啊。”

  【作者题外话】:注:夏侯文才,出自魏青龙《范式碑》。

继续阅读:第328章 我听说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的祖父是曹操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