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英准备撤退,魏平突然一人一马,突出阵前。
在离着埋伏不远的地方,魏平高声喊道:“治元多,你在对面设下埋伏的事情,我家大将军早知道了。你个跳梁小丑,东施效颦,还是早早投降吧。”
魏平奚落了对方一场,打马返回。
而治元多听到部下奏报,整个人都快气炸了。
汉人实在太狡猾了。
虽然他听不太懂魏平的意思,但是他明白,汉人早就知道他们设下了埋伏,根本不可能中计。
此番算计,未能将汉军引来歼灭,反而让安定羌再遭大败,损失惨重。
安定羌本就实力不强,连连受挫,跟着治元多算是倒大霉了。
而联军本就不高的士气,因为再次兵败,跌落到谷底。被临松卢水胡半撺掇、半威胁的众人,此时也怨声载道。
真要是再这样下去,联军真的要散了。
而治元多心中却满是不解,他有些不明白,汉人是如何知道他们的计策的?这不应该啊。
治元多有个谋士,乃是汉人,名叫倪买德。
此人是个生活在河西的胡人,但是祖辈都是汉民,他本人更是在县中做过郡吏,有文化,也对汉人颇为了解。
治元多心有诱惑,倪买德便道:“大王,咱们能在高平城中有探子,汉人又为何不能在联军中有探子?”
治元多听后,心中一惊。
“你是说有人私通汉军?”
“只有这一种可能,否则汉军如何会知道咱们有埋伏?此事并不算出奇,毕竟联军有十多部,想投靠汉人的,也是有的。”
治元多盘算着倪买德之言,越想越觉得有理。
肯定是有人私通汉军,走漏消息,才让伏击一事没成。否则他出此奇策,汉军怎能不中计。
看来联军之中有坏人啊。
只是这个坏人是谁呢?
当天傍晚,治元多根据倪买德的建议,再次召集众人。
在倪买德看来,汉军战力强悍,联军一直担心不敌汉人,所以人心混乱,此番兵败,更是畏汉军如虎。
不少人还埋怨治元多乱出主意。
若是众人知晓,此番兵败,并非治元多算计不足,乃是有人走漏消息,责任不在治元多身上。
那么众人对汉军的畏惧之心,便可能减弱。
而治元多没有责任,自然仍可以继续指挥各部。
治元多听了,也深觉有理。其实他根本不在乎众人畏惧汉军,他更担心,因为连番的兵败,影响了他的威望。
这对他是致命的。
靠着实力,治元多几乎成了联军的首领,这位置刚坐热,他可不舍得丢了。
众人到后,治元多便开始推卸责任。
他洋洋洒洒说了许多,最后总结来说,就是这次伏击失败不是他的责任,而是联军之中,有人做了叛徒,将他们伏击汉军的消息告诉了汉军,这才导致功败垂成。
他们接下来,要找到这个人,并除掉此人。
治元多和倪买德的算计并不算错,通过推卸责任,众人确实精神了不少。众人纷纷咒骂这个奸细,仿佛一切的失败,都是因为这个奸细。
而质疑治元多的,也有所减少。
只是他二人不清楚。
联军之间,本就互不信任,各有算盘。只是因为临松卢水胡实力最强,勉强联合在一起。
即便这样,也是一直在解散边缘徘徊。
现在出了内奸,各部相互间的不信任更加深。
而且各部之间,本来就有矛盾,很多甚至是世代仇敌,是被卢水胡强压着走到一起的。这次因为内奸之事,斗得更加厉害。
治元多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他尽力去安抚各部,调解众人的矛盾,可根本没用。
联军的混乱一日胜过一日。
而高平城中,谢罕来见曹祜,汇报已经跟拓跋匹孤已经谈妥了。
拓跋匹孤是个聪明人,他能在不得父亲喜爱,甚至失去继承人的情况下,拉着一批忠于自己的势力南下,就可见手腕和见识。
他很清楚,联军之中,人心混乱,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虽然人多,可是失败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汉军却实力强大。
若是能投靠大汉,便能借助汉人力量,站稳脚跟。
拓跋匹孤不在乎地盘在哪里,他只想要一个安身之地。
“大将军,我已与拓跋匹孤约定好,三日之后,我军攻打胡虏联军,而拓跋匹孤则趁机临阵倒戈。”
曹祜听后,将谢罕写的情况说明,随意地放在地上。
“子艾,你是不是有些关心则乱了?”
谢罕一愣,不知曹祜之意。
“咱们先动手,那拓跋匹孤若是突然改变主意,不再倒戈;或者此次倒戈,就是一次算计咱们的阴谋,又当如何?”
“大将军,拓跋匹孤愿以长子为质。”
“拓跋匹孤不一样是长子吗?照样被他父亲所抛弃。对于胡人来说,亲爹都不重要,更别说儿子了。此事没有任何意义。”
谢罕颇为吃惊,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告诉拓跋匹孤,我也不要他的质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他先攻打卢水胡,掀起叛乱。
只有拓跋匹孤先动手,主动权才会在咱们手里。”
“唯!”
谢罕知道这个条件很苛刻,但曹祜说得有道理。
果然谢罕派出的使者见到拓跋匹孤,提出要他们先动手时,拓跋匹孤便怒了。
他们若先动手,便会从配角变成主角,到时候遭到攻击的卢水胡肯定向他们报复。在汉军发起攻击之前,所有的压力都在他们的身上。
拓跋匹孤当然不愿意。
“说好了我们在战场上与临松卢水胡翻脸,又为何要改变主意,让我们先动手?难道你们汉人不相信我们?”
“我家大将军说了,只要大王你先动手,除了原有的条件,我们还给你们三千石粮食。
你们从云中南下多时,始终没有稳定后方,粮食应该不多了吧。
这五千石粮食在逢义山西南,你们完全可以派人前去点验,再做决定。”
听到有粮食,本来还义愤填膺的拓跋匹孤立刻便同意了。
在拓跋匹孤看来,做出一些牺牲换三千石粮食是值得了。至于汉人,他们急于击破卢水胡,难道还会坑他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