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上元节,也就是后世的元宵节,传说这一日是天官诞辰日,朝廷民间皆在这一日燃灯祭祀太一神。
一直居于深宫的天子也难得有机会在这一天离开皇宫,前往离宫祭祀。
祭祀从黄昏开始,一直到次日天明结束,在此期间,天子一直居于离宫之中,待祭祀结束后,方可离开。
不过今天的天子,心情并不畅快。
不知何时,许昌城内,忽然刮起一阵歪风。
说是天子身体不好,有心传位于济阴王刘熙。
刘熙是刘协的次子,其母乃是贵人宋都,今年已经十四岁了,是刘协活着的儿子中最年长的一个。
也不知道消息是怎么出现的,却一时间甚嚣尘上,口口相传,仿佛跟真的一样。
刘协当然不愿意禅位。
虽然他是一个傀儡,可不管怎么说,还是天子,享受天子的待遇,真禅位给儿子,做个太上皇,就更没人在意了。
对于这个消息,刘协很是忧虑。
儿子刘熙当然不可能篡位,他担心的是,这是曹操在试探和造势。
刘协与曹操君臣二人,这些年来,一直保持着不远不近的关系。双方只有面子上的客套,相互提防如仇人。
在刘协看来,曹操要除掉自己,换一个年轻好控制的天子上位,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两年,曹操步步紧逼,先是“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又要恢复“古九州制”,又要进魏公,一如当初的王莽。
而王莽篡位前最后一个条件,便是天子年幼,他代为摄政。
刘协心中充满了恐惧,却又无可奈何。
正月十五,满城华光,却照不尽他内心的黯然。
二更时分,整座城中,已经是庭燎晃以舒光,华灯若乎火树,格外地热闹。
守门的士兵虽职责所在,没法擅离,可心早就飞到了城中。
就在这时,随驾的黄门侍郎董遇从离宫中出来,正遇上在离宫正门值守的虎贲中郎钟卲。
(中郎将,中郎,侍郎,郎中,名字差不多,可级别不同,依次降低,类似于清朝的几等侍卫。)
二人也是老相识,再加上一个是士大夫,一个是世家子,属于一个圈子的人,彼此皆是尊重。
钟卲上前打招呼道:“董侍郎,如何深夜离开?”
董遇道:“不瞒钟中郎,我是身体突然不虞,只恐冲撞了太一神,因此便向天子告假,回家休养。”
“董侍郎怎么了?”
“老毛病了,早年穷困,食不果腹,只能以野果充饥,现在常常胃肠痉挛,疼得难以站立。若非如此,我也不会在这种场合告假。”
二人又寒暄了几句,董遇才要离开。
就在这时,一队兵丁上前,来人乃是羽林右监张喜。
东汉时期,天子身边护卫繁杂。其中郎官类似于侍卫,主掌宫殿宿卫,凡皇帝出行则为车驾侍卫,分别属于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五个部门。
其中羽林中郎将名义上管着羽林军,可实际上跟其他中郎将一样,只负责管理郎官,即羽林郎,而真正的羽林军,分为羽林左、右骑,由羽林左、右监实际统领。
羽林郎和羽林军的区别,则是前者是干部,后者是士兵,双方只是前缀相同,并无太多交集。
张喜这个羽林右监算是宫中少有的实权人物。
见到张喜,钟卲和董遇脸色皆是一敛,张喜是个老兵,跟他们不是一类人。
张喜也不问好,直接大喇喇地问道:“董侍郎,天子正在离宫祭祀,你如何现在要离开?”
董遇只得将事情再向张喜说一遍。
张喜面无表情地问道:“朝臣出入宫中,皆有搜查有无违禁之物,不知钟中郎可搜查董侍郎了?”
钟卲听了,脸色便不好看。
“张喜,你这是何意?”
“我刚才没看到你对董侍郎搜身。”
钟卲有些恼道:“董侍郎每天出入皇宫,乃是清贵之人,自是不会有什么问题,何必每日搜身?”
“清贵之人,就不会有事?这是谁说的?”
“张喜,休要小题大做,这是我虎贲署的事。”
张喜也毫不示弱。
“我羽林左、右骑,奉命扈从天子,自当以天子安危为先,你拦着不让搜身,是要包庇什么人吗?”
二人皆是火气上来,毫不退让。
就在这时,虎贲中郎将夏侯廉赶了过来。
钟卲连忙向夏侯廉告状。
张喜见状,也不示弱,便要求请光禄勋蒯越前来,裁定此事。
事情越闹越大,夏侯廉知道是钟卲理亏,并不想冲突加剧,也不好偏袒自己人,便道:“既然没有搜身,那补上便是。”
夏侯廉说着,便让人给董遇搜身。
遍搜身上,并无夹带。
这时夏侯廉道:“张右监,看来董侍郎并无夹带,钟中郎有错,我批评他,不过也没有引发大的问题,此事就此揭过,可好?”
张喜还未说话,忽然风吹落了董遇的帽子。
张喜见状,上前捡起帽子,小心地检查起来,待遍观无物,这才还给董遇。
董遇双手倒戴其帽,张喜突然喊道:“慢着!”
钟卲有些恼了。
“张喜,你还有完没完,什么都没发现,还在这里吹毛求疵。”
张喜并不搭理,而是令人解开董遇束起的头发,果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现里面藏着一封书信。
众人脸色皆变。
张喜却平静地拿过,打开看了起来。
信是天子写给宗正刘艾的,内容是天子担心曹操废帝另立,请求刘艾联络太常徐璆,光禄勋蒯越,太仆韦端,大鸿胪韩嵩,大司农王邑,少府耿纪,司隶校尉钟繇等人,还有杨彪、司马防等老臣,劝阻曹操行悖逆之事。
内容不算太激烈,可天子往外界传递信件,而且差点成功了,其中蕴含的信号,是不言而喻的。
“夏侯中郎将,你看看。”
夏侯廉接过信来,粗略一观,却是脸色大变。
“夏侯中郎将,你看怎么办?”
夏侯廉的脸色很快凌厉起来。
“来人,将董遇和钟卲给我拿下。”
钟卲大惊失色。
“中郎将,这是怎么了。”
夏侯廉却不搭理,而是命人急招留守许昌的长史王必前来。
【作者题外话】:注:夏侯廉,夏侯惇族弟,封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