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换好衣服,曹祜和母亲羊氏再次前往相府。
半路走到一处院子,便见门口挂在白幡,门口不见人,也不见有人前来。
曹祜随口问道:“这时何处?”
石苞作为车夫,这些日子早把邺城的情况弄得一清二楚,立刻说道:“将军,这是前萧侯府上。
过了这里,便出了戚里,隔一条街,便是相府。
听说是丞相怜惜萧侯生病,希望萧侯少受颠簸,这才将离着相府最近的位置赐给了萧侯。”
曹祜没想到是曹熊的府邸,倒是有些理解为何府上门可罗雀了。
曹祜略一犹豫,便对羊氏说道:“阿母,我去看一看。”
“阿福,我陪你一起去吧。”
“阿母还是不要去了。我去还能说是了解情况,连阿母都去了,很可能为外人当作一种态度。阿母且待我片刻,我去去就回。”
下了马车,曹祜便见大门紧闭,里面寂静无声,若非有门口的白幡,都不知道这里有丧事。
张球叫开大门,阍者见到来人,很是吃惊,急忙要前去禀报。
曹祜直接让人打开中门,自往正院而去。府中人丁稀少,到了正院,才听见里面有“嘤嘤”哭声。
这时从堂内走出一女子,正是曹熊之妻。
曹熊之妻卫氏,乃是卫兹之女,比曹熊年长三岁。卫兹乃陈留名士,举孝廉出身,多次受三公征辟不就。曹操起兵讨董时,此人以家财资助曹操募兵五千。后来卫兹成为张邈部将,又随曹操西进讨贼,在汴水阵亡。
可以说卫兹是曹操最早的天使投资人。
卫氏出身名门,虽然感伤于丈夫的过世,但见到曹祜,亦是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卫氏不认识曹祜,听得曹祜身份,立刻说道:“丁氏祖母的事,是我家君侯之过,我一直未能向丁氏祖母请罪,甚是不安。今日子承不顾旧恶,前来探望我母子,未亡人不胜感激。”
“六婶母,一码是一码,六叔有恶,我不会原谅,可他到底是我的叔父。”
曹祜说着,环视着简陋的灵棚,只见堂内仅有几个女眷,再无他人,不由得皱着眉头说道:“婶母,我六叔的丧事,就是这般潦草。”
卫氏听了,也是脸色一暗,忍不住落泪。
看着寒酸的布置,曹祜的火气“腾”一下涨了起来。
“六婶母,府上没有幕僚、仆役帮着操办丧事吗?相府没有人来过问吗?礼官何在?”
卫氏低声道:“自君侯被削去爵位,贬为庶人之后,府上的幕僚、仆役、婢女散去大半。你六叔是畏罪自杀的,相府除了把尸体送来,并未派人过问此事。
从前你六叔是列侯,可现在只是庶人,我们也不敢大张旗鼓地举办丧事,唯恐触怒了丞相。只能按照庶民仪制,自然简陋了一些。”
“六婶母怎么不向相府和其他几位叔父求援?”
“母亲去世,我作为儿媳,不能前往相府守灵,已经是不孝之举,安敢再麻烦几位兄长。”
“那相府呢?”
卫氏犹犹豫豫,方才说道:“其实我派人找过相府管事的,可是他们说没有前制,不知该如何处置。
还有人说,你六叔已经去世,没牵连子女,已是万幸,让我们莫要再节外生枝。”
曹熊有一子,名叫曹炳,尚不满周岁。
“六叔确实不是列侯了,可还是大父的儿子。六婶母放心,这事我管定了,你们稍待,我现在就去相府。”
“子承。”
卫氏红着眼圈,向曹祜行了一礼。
回到车上,羊氏眼看儿子脸色不虞,便问道:“阿福,子威府上,可是有事?”
“我那六叔是畏罪自杀,再加上有卞氏祖母的丧事,哪还有人顾得上此事。府上没个人帮着六婶,朝中的文武大臣,担忧牵连自身,也无人敢前来吊唁。府上凄凄惨惨,让人心酸。”
羊氏素来心善,听得此事,顿觉不忍。
“阿母不必担心,六叔该死,可是曹家的尊严不能丢,他的葬礼不是他一人之事。今寒酸至此,丢脸的乃是曹家。”
曹祜此时也有些埋怨曹丕三人,尤其是曹植、曹彰,亲弟弟的丧事,你们当兄长的也不过问一下。
到了相府,便是早上哭灵。
这顿灵哭完,一天的事才能正式开始。
哭灵完毕,曹祜脸色难看地坐在那里,如冰块一般,一副生人勿进的模样。
众人顿觉有异,可也不敢上前。
还是曹绍上前询问缘由。
曹绍是曹操的堂弟,官拜郎中。平日曹氏家族内部诸事,皆有曹瑜负责,曹绍操办,所以曹绍名声不显,却甚得曹操信任。
眼看曹绍开口,曹祜立刻说道:“叔祖,我想请问,我那六叔,还是不是我祖父的儿子,还算不算曹家人?
他今离世,为何无人过问。
今日一早,我前往六叔家中探望,凄凄惨惨,除了一群女眷哭灵,连个主事的男人都没有。他是被我祖父削去爵位,贬为庶人,可还没有被逐出曹家,还是曹氏子弟。
难道要看着他暴尸家中,连入土为安的机会都不给他?
不要忘了,我那六叔与我们一般,流的都是曹家的血。”
曹祜说完,众人面面相觑。
这时曹丕问道:“六弟的遗体已经被送出来了?”
“早就送出来了,难道大父还不让他入土为安?难道你们不知道吗?诸位叔父,我心中愤懑的很,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曹祜说完,站起身往外走。
这时曹彰赶紧拦住他。
“子承,是我之过。母亲之事,让我疏忽了六弟的丧事。”
曹祜打断道:“四叔父,我不是来问罪的,现在最关键的是,怎么弥补,别在让曹家在世人面前丢人现眼了。”
出了相府,曹祜直奔董昭府上。
曹祜一开始确实是出于义愤,但他很快意识到,这件事是个机会。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真闹大了,也得有人负这个责任。
相府官职最高的是中军师荀攸,但他不管事,只是挂个名,日常事务由左军师凉茂和右军师毛玠二人负责。
而这二人,皆是倾向于曹丕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