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颜阁这边推出了会员制度,每天都是热热闹闹,听说还有不少是从州府赶过来的夫人小姐。
这些夫人和小姐们听说过不久,州府要开玉颜阁分号,并且所有会员卡不限地区,她们也就没什么顾及了,大手一挥,直接将玉颜阁的每样单品都打包了一份,立刻升级成了黄金会员卡。
那豪气十足的模样,羡慕的其他夫人眼睛里直冒火!
而医馆这边,就先停业几天整顿。
周怀民每天都跑出去看宅院,直到第三天,才敲定了一个四进的宅院。
说起来也巧,这四进的宅院,竟然是贾府的院子!
虽说贾府不闹鬼了,贾极的病也好了,但是贾夫人心里总是犯嘀咕。
更让她没想到的是,搬回贾府的当天夜里,家里遭了一伙儿盗贼,将所有的家当全都偷走了。
其中就包括贾庆在世时,经营的所有店铺的地契,田契,房契,还有铺子的账本,还有贾夫人攒了半辈子的小银库,也被盗取一空!
可以说,除了这座院子,贾夫人几乎一无所有了。
贾府立刻报了官,只是那伙盗贼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任凭官府如何搜捕,根本抓不到人!
于是,她大病了一场,在贾庆去世的第二个月初,就撒手人寰了。
贾极也没有了往日少公子的富贵生活,住在偌大的宅院里,每天不仅要担惊受怕,还要忍饥挨饿,不得已才想到要卖掉宅院。
周怀民见到贾极,这才得知他就是贾庆的儿子。
于是,按照市价给了他两万两银票,买下这座四进的宅院。
另一万两,他去找苏妤借的钱!
而苏妤得知周怀民买下的是贾家的院子,也感到很惊诧,又看到贾极孤单可怜,便询问他打算做生意还是吃老本?
贾极才刚刚十四五的年纪,又被贾夫人保护的很好,看着机灵,但却心思单纯,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苏妤的问题。
周怀民便开口说道:“要不,问问老大的意思,看她……”
苏妤连连摆手说道:“这点小事,不用问老大,老大她忙得很,哪有时间管这些小事?”
“我说周怀民,你不要总拿鸡毛蒜皮的事情去麻烦老大,这一趟趟的跑回去,你不嫌累,老大都嫌你烦!”
“……”
周怀民被噎了一句,顿时脸色涨红!
他只知道要事事都听从老大的吩咐和安排,不敢擅自做主,却没想到,他会烦到老大。
如今被苏妤这么一提醒,他的确有点太木讷了。
苏妤也没想着让他难看,只是看向贾极说道:“这样吧,宅院既是买了你家的,你如今又无处可去,不如就先跟着周先生,左不过你现在也没地方可住。”
贾极没想到,自己卖了宅院,竟然还能住进来?
顿时,他眼睛一亮,期翼地望着周怀民。
苏妤见周怀民不说话,赶忙又说道:“老周,这孩子我瞧着不赖,跟他爹完全不是一个德行,正好你那边也得招募人手,就先让他跟着你打打杂,再看看能不能留下,如何?”
周怀民这才挑了挑眉,上下打量着贾极,点点头应下了。
自此,贾极就跟在周怀民的身边,或是帮忙打杂,或是帮忙接待,收拾医馆。
而周怀民也不让他白干,每个月给他一两银子的月薪糊口,还包吃住。
对比玉颜阁徐岚等人的月薪,医馆新招募上来的人手的月薪待遇,就有了天差地别。
苏妤帮着周怀民筛选出十个人,其中有四个人做了三天就被周怀民开除了。
不止是因为偷懒,还总在私下念叨着玉颜阁的月薪,嫌弃医馆给的低,撺掇其他人跟着他一起去找周怀民涨月薪。
另外六个人,没跟着那四人参与,最后,这四人去找了周怀民,刚一开口就被拒绝了。
“看来,你们并不适合这份工,既如此,我也不强留了,还请四位去别处另谋高就吧!”
四个人顿时面面相觑,等出了医馆大门,才不屑一顾地说道:“去别处就去别处,一个破医馆,干到死又能挣多少钱?”
“就是,反正我以后又不打算行医卖药,不做就不做了。”
“我听说,州府的码头招募长工,每天日结,如果肯卖力气,一个月能挣二三两银子呢。”
“真的吗?那咱们过去试试。”
“走!”
等四个人离开了,玉颜阁的二楼,苏妤才转身回到圆桌旁,满脸讥讽地说道:“真是四个傻子!”
徐岚为苏妤倒了杯茶,不禁抿嘴笑道:“老板不用与那些人计较,不是谁都能有福气,得老板提携。”
苏妤拿起茶杯抿了一口,听到徐岚的话,忍不住挑眉笑道:“哎呦,瞧瞧这小嘴儿甜的,看来,我这里还真是锻炼人,不错不错,好好干,以后你们享福的路,还在后面呢!”
徐岚依旧保持着如沐春风的笑容,并没有因为苏妤的话,就沾沾自喜,亦或是得意洋洋。
但要说心里不激动,那是假的!
只是,这段时间在玉颜阁,每天要接待那么多的夫人和小姐,徐岚包括奚迎柳四个女子,已经锻炼出来了。
最起码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哪怕那位夫人的脾气态度有多的恶劣,她们都能够保持微笑面对。
毕竟,每个月十五两银子的月薪,比大户人家的大丫鬟都不知道高出去多少倍。
听说,就算是州府富户家的大丫鬟,每个月最多才三四两月钱,这还是多的,万一犯了错,还要被扣去不少。
再严重点的,被主家打杀丢了命的都有。
还不如跟着苏老板,踏踏实实的干,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劳,挣干干净净的银子,那才叫舒心呢!
……
陆大鑫和丁天鸣已经开始准备去县城的鸿儒书院念书了。
鸿儒书院是璞玉县最好的书院,大部分考中秀才的,都在书院念书。
不过,书院不大,老师加上学生,总共不到百人。
即便如此,鸿儒书院也是得到官方认证的书院,也就是朝廷认可,加上县衙大力扶持,依旧人才辈出。
听说,从鸿儒书院考出去的举人,十个能有三四个考中举人,而每年的会试,璞玉县也能出一两个官老爷。
只不过,大部分考出去的学子,都没有再回璞玉县。
要么就是外放做官,要么就是留在繁华之地,总之,那些考中的学子,自己不回来,还连同家人都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