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宫中/出来,他们直接回蒋府,今晚进婶做了几桌好菜,尚老爷子他们也会过府一叙,算是为他们践行。
晚上,大家喝得痛快。
尚进有意不让沈明珠和康大夫喝太多,把他们师兄妹二人叫到了书房,商量起了开工坊制农药的事。
以前,康大夫是和贺家合作除虫剂和除草剂,尚进决定要进军商场时,他就写信给贺东平,贺东平也很爽快把这两样东西给他经营。
东南地带,这个农药的生活交给尚进和康大夫。
西北地带,这个还是贺家来经营。
尚进想到了这个生意,也是藏有私心 的,这样一来,他就有理由不时上门找白芷。
“小嫂子,我和贺大哥都商量好了,东南地带,农药的生意就交给我和康大夫。小嫂子聪明,点子多,以后可要多琢磨一些于农作物有助的药水。
小嫂子不在京城,那可以把方子捎回来,交给白大夫和康大夫,我会和他们一起商量着办的。”
闻言,沈明珠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笑着点头。
“行!我知道了。到时有什么不懂的,你就可以找我师兄,还有白芷。”
尚进笑嘻嘻的应好。
康大夫瞧着尚进,再听着他们二人的对话,有些明白过来了。
“师妹放心!我一定会凡事都跟白大夫商量着办的。”
……
第二天一大早,城门刚开,蒋宸的四辆马车就出了城门。
沈明珠让三个奶娘回家了,给了她们一笔丰厚的酬劳,现在由他们夫妇和蒋小乔,阮阮一起照顾三个小的。
三个小的正是好动的时候,每天都在马车里度过,他们常会闹。
沈明珠几人只能变着法子逗他们玩。
这样一来,日子过得充实,也挺累的。
这是他们几人真正意义上的每天十二个时辰都围绕着孩子转。
阮阮感慨:“当家才感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
这话几人都深有体会,不停的点头赞同。
蒋小乔也在心里想,自己要跟着三哥三嫂去西北,这样做会不会让家乡的娘亲担心?这样是不是不孝?
走走停停,他们花了一个半月的时候,终于来到了传闻中的西北。
这里原房子与南方不同。
屋面平缓,一般只是在椽子上铺上织就的芦席、稻草或包谷秆,上抹泥浆一层,再铺干土一层,最后用麦秸拌泥抹平就行了。
虽然也有用瓦的,但却只有仰瓦而无复瓦。这类房屋的防雨功能较差。屋顶很平,像个平台,屋顶上可以晒玉米,当地叫“仓房”。
进入西北地界后,蒋小乔和阮阮就常常趴在车窗往外面,看到什么不同的,她们就大声的惊呼,招呼沈明珠也去看看。
他们真正要去地方,离这里还要两天的路程,沈明珠在来之前就看过地区图了,那个地方说是西北,其实算是关中地区。
那里的房子,也大多都是四合院。这与他们那边倒是挺相似的。
至于吃的?
关中地区地理上是个小平原,主产小麦、玉米,百姓大多都吃面食。
沈明珠想到了现代关中的美食,油泼面、臊子面、蘸水面、蒜蘸面……牛羊肉泡馍、锅盔、肉夹馍、八宝辣子……她忍不住的吸了吸口水,心想不知这里关中有没有?
两天后,他们到了目的地。
沈明珠从马车上出来,站在马车上往四周望去,顿时有些不太好了。这与她想象中的关中差得有点远啊。
太荒凉了!
许是这里很少有这样的马车出现,当他们的马车停在蒋府门口时,过往的百姓都驻足观望。
蒋府是上官靖提前让人过来打点的,府里下人什么的,全都安排好了。
上官靖知道他们的习惯,只是安排了一个门房,两个厨娘,一个管事,两个打扫庭院的妇人。
至于护院,也安排了两个。
大门打开。
上官靖带着人从里面出来。
“你们可算是来了,我这几天都快住在你们府上了。”上官靖笑着调侃,他身后的贺东平也是一脸笑意,可目光却是往马车上瞄。
“靖大哥,贺大哥。”
蒋宸抱着红豆从马车上下来,打了一声招呼就把红豆往上官靖怀里一塞,转身就接过沈明珠怀里的绿豆,直接往地上一放。
“站好了。”
然后,扶着沈明珠下来,再抱过蒋小乔怀里的黄豆,也是直接往地上一放。
这当爹的还真的是把两个儿子糙着养,闺女就当成宝了。
阮阮牵着蒋小乔,两人一起跳下马车。
阮阮牵过绿豆的手,蒋小乔牵着黄豆。
二人上前行礼,“请王爷安。”
上官靖摆手,“在这里无需多礼,大家就是兄弟姐妹,走吧。先进去说话,你们这一路辛苦了。”
蒋小乔颔首,眸子一转,与贺东平四目相触。
她不知自己是怎么了?看到贺东平竟不自觉的就红了眼眶,“贺大哥,好久不见!”
贺东平瞧着她,心里不是滋味,“好久不见!”
蒋宸大手一挥,“先进去打点一下吧。”说完,扭头看向李贵和宋魁,“你们和兄弟们辛苦一下,先把东西卸下来。晚一点再各自归置屋子。”
“是,三爷。”
一行人进了大门。
外面的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
有些胆子大的,就围上来问李贵,“小哥,你们这是打哪来?刚才那位公子是?”
李贵停了下来,看着百姓,笑着道:“那是我们家的三爷,他也将是这里的知府蒋大人,我们三夫人就是皇太后认的孙女,明珠公主。
以后啊,我们都会长住在这里。
各位,我们刚到贵宝地,现在要先把东西搬进去归置,我就不跟大伙多聊了。”
百姓们早在上官靖到来后,就听说了,他们这里要来一位新的知府大人,也听说了这位新知府大人的情况。
可听说归听说,他们也不确定是不是真的。
他们这个地方穷,还因靠着陈国,时常还有些小动/乱。这里差不多一两年就换一个知府,一个个都没有干出什么大事,却是急急的调离这里。
百姓们平时有什么事要找官府,大多都得到了真正的解决。
久而久之,这里百姓都有些麻木了。
生活过得苦,他们就有一天过一天。
在上官靖到来之后,看着上官靖做了一些关注民生的事,还提前说了新知府的事,这让他们隐隐觉得这位新将军,还有那个新知府与以前的都不同。
或许,他们真的可以有全新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