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还算这丫头有点良心。”
凌霄正为着洛无忧让他把郭艺零放回去的事儿不爽,就来了这消息。
好歹心里是平衡了点儿,不过,这皇宫嘛还是要去的。
玩弄人心这事儿怕是没人比他更在行了。
凌霄也知道,若是他消失,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麻烦。
麻烦倒是其次,只是他曾经答应洛无忧的事儿怕是就泡汤了,凌霄从不是半途而废的人,况且在他看来,洛无忧只得他守护。
皇宫。
“陛下,凌霄公子那里已经有人看着了,还有一事,老奴要禀告。”
“哦?何事?”
慕容恪心里清楚,若不是要紧的事儿,高德不会现在这种时候禀报的。
“定国公府两位小姐,去梅花庄时所穿的衣裳乃是定国夫人刚进门时送过去的。”
终于有消息了,他就说,那般精致的衣裳,不会有女孩子不喜欢的。
当时,三公主知道这衣裳是拿出去送人的时候,还闹了一回,事实上,正是洛家姐妹穿了那套衣裳,才给了三公主足够的刺激,导致她最终狠下心来算计洛无忧的。
“消息,可确定?”
“十分确定。”
高德自然知道事情的重要性,他已经反复查证过了,确实是那衣裳无疑。
“这么说,答应北冥淮烈也无不可。”
高德不说话了。
“黎蔓儿那里怎么样了?”
“据精卫禀报,那黎蔓儿确实是怀孕了,孕相很好,只是精卫觉得黎蔓儿的脉相有些奇怪,但就是说不出所以然来。”
“无妨,怀孕的女人脉相奇怪并不是大事,只要怀相好,身体没什么太大的不适,倒也不打碍,不过保险起见,拍派去一位御医诊治一下也无妨。”
“是,老奴这就去办。”
若是定国公府的子嗣只剩下黎蔓儿的孩子,再除掉洛伊凡,他倒不是不可以放定国公府一马。
不过,定国公府也不会再是定国公府罢了。
将领还是要培养啊。慕容恪有些头疼,千军易得,良将难求啊!
定国公府,洛伊凡此时脸色不大好,正坐在自己书房里想事情。
这次的事情引起无忧的反感,他是有所预料的,不过,像这样,站在门外被女儿轰出来的事情,洛伊凡实在也高兴不起来。
好在洛伊凡了解洛无忧的性子,知道她不是钻牛角尖的孩子,想来,不久便能想通。
洛无忧想通了么?其实早就想通了,她只是不忿自己老爹分分钟就把自己卖给北冥淮烈,故意使性子罢了。
也免得日后,洛伊凡碰到类似的情况,依旧不打招呼就先斩后奏。
“凌霄那边可有回信?”
已经是第二日晌午,该有消息了才对。
“回小姐,还没有。”
“哼,怕是那厮还在气本小姐让他把人撵回去的事情。”
洛无忧的确了解凌霄,凌霄确实是在气这件事情。
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消息,这件事本身就足够了。
若是凌霄想走,怕是早就自己过来了。依着凌霄的脾气,若是真的很久见不到洛无忧,定不会连道别都没有。
“宫里有什么动静?”
“皇上先后派出去了几批人,咱们得人都盯着,据说其中一波去了大俞那边,梅花庄上也去了人,另外那些个当日受邀的人那里也都去了人。”
“慕容恪疑心不小,若是没什么动静都没有,我才要猜想他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若是这次的事情能让他调查出真相,北冥淮烈此番不是白来了?调查到最后,还不是会随了北冥淮烈的心思?”
洛无忧心里当然有数,她事先并不知道北冥淮烈的计划,也不知道三公主会在梅花庄突然动手,所以去梅花庄,才通同姐姐穿了那衣裳。
现在想来,这事儿,怕也会帮慕容恪下定决心。
洛无忧恨得牙痒痒,无意中帮了算计自己的人,洛无忧怎么想都不爽。
只是,这事情既然闹到了慕容恪那里,也不是她能一力掌控的,归根结底,还是定国公府现在的形势不好,她不能妄动罢了。
有朝一日,定国公府摆脱了慕容恪的钳制,她要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北冥淮烈大约也知道自己理亏,昨夜竟然没有过来,想来这个时候慕容恪盯的也紧,不来也是出于谨慎。
“冥夜,什么时辰了。”
“殿下,已经过了晌午了。”
“都这个时辰了,也不知道无忧的身体好些没有,有没有消气。”
北冥淮烈自然清楚洛无忧的脾气,昨日那样的情况下,她是不得不配合北冥淮烈,可若说是不气,那是不可能的。
“洛二小姐聪慧绝伦,想必能明白殿下的苦心。”
“就算明白,依着无忧的脾气多半也会把这笔账算在我的头上的,唉,想想真是头疼,怕是接下来一段时间,我都不会有好日子过了。”
“殿下您当初在制订计划的时候就已经想到洛二小姐的反应了,如今这样,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在定国公府与皇家这样的处境下,能把事情办成就已经十分不易了,洛二小姐受些委屈在所难免。
“只是,我没想到无忧的医毒之术这般了得,若是知道,定不会让她受这第二次苦楚,身体别落下什么毛病才好。”
“洛二小姐自己也算是半个大夫,想来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儿。”
“如今,慕容恪的人盯的这么紧,我也不方便再去定国公府,不知道无忧会气成什么样。”
被他惦记的洛无忧此时却是正在凝眉深思。
不知道慕容恪这次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虽说按照常理,北冥淮烈不会失手,可难保慕容恪不一时脑抽。
这样的事情他也不是没做过,当初他登基时已经有了儿子,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很快立太子,却不想一拖就拖到了现在。
慕容恪这样的人,有时候真的天马行空,不过好在他是个极端自私的人,所以行事手段,多少都会露些痕迹。
说实话,若不是慕容恪将心力过多的放在阴谋诡计上,他未必不会成为一个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