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开耕田地
夜已深了。
正黄旗营帐还有煤油灯在亮。
努尔哈赤和自己的两个儿子正在围着一个木桌子,互相商议着如何让正黄旗快速发展起来一事。
刚才多铎已经提到了,想要摆脱掉大明皇帝的控制,那么就只能另寻出路,唯一的法子便是离开辽东军营。
想要离开辽东军营,那么就需要有充足的粮食。
粮食从哪里来,只能靠从大明手中一点点地搞到。
所以,多铎走出了营帐之外,他手中打着一盏灯,准备去将自己的心腹们全部叫起来。
“我有要事要找你们,快快起身前来营帐之中。”
十个正黄旗士兵睁开了眼睛,他们望向营帐里有人掀开帘子,遮住了自己的脸庞,神神秘秘地说道。
从声音上来听,他们立刻知晓对方就是多铎。
因此,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立刻起身走出营帐。
片刻之后,一群人便是汇聚在了正黄旗营帐门口。
他们尚未迈起脚跨进营帐之中,因为没有得到多铎准确的命令。
努尔哈赤朝着营帐之外,小声地吆喝一声:“你们进来吧。”
这群人有序地走了进来,他们半跪在努尔哈赤面前。
这伙人一直跟随着多铎出生入死,可谓是混得风生水起。
即便在大部分的正黄旗士兵吃不饱饭的情况之下,他们依然是吃香的喝辣的。
因此,他们非常听从多铎的话。
此时此刻,他们低着头一声不吭,等候着努尔哈赤发话。
努尔哈赤沉默不语,反而转头望向了身边的多铎。
他知晓自己的十子多铎想出的主意,自然是可以说得更加清楚一些。
“今夜召见你们前来,当然是要紧的事情要处理!”
多铎握紧了拳头,冲着自己面前的十多人娓娓道来:“想必你们也已经知道了大明皇帝趁我在外,强迫父王以及皇兄两人签订了协定,居然要求咱们正黄旗迁徙出一半的人口,让给镶黄旗的鳌拜!”
十人刚回来正黄旗营帐,他们早就有所耳闻了。
本来还有一些人想要自己出手,好好教训大明皇帝一顿。
然而,经过头领的劝说,以及结合了正黄旗当今在辽东军营之中所居住,他们只好作罢了!
可是,这些人感到十分委屈!
正黄旗想当年可是整个建奴部落第一大旗,想不到现在居然已经沦落为了被外族汉人所把控。
大明皇帝提出如此无理的要求,部落首领也无能为力地阻拦!
经过多铎又一次的讲解,他们心中的怒气升天!
“待到我们正黄旗恢复到之前的实力,必定要让大明付出惨痛的代价!”
“大明皇帝已经骑在了我们的头上,要是还不还击,不知日后咱们的日子还怎么过!”
“王爷,我觉得咱们现在就应该仇恨要怎么刺杀大明皇帝……”
他们十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心中已经燃起了熊熊烈火!
想要打败大明,正黄旗现在只能忍气吞声,绝不能意气用事!
“你们的心情,我可以理解。”
“本王身为正黄旗的首领,自然是不愿意沦落到如此这般!”
“要知道咱们与明军之间可不是有一定差距,那压根就不是一个体量的!”
努尔哈赤的话,他们听闻之后,顿时唉声叹气起来。
自己心中有怨气却无从发泄,实在是难受至极!
他们低沉着脸,陷入沉思之中,一言不发。
多铎这时才开始全盘说出自己的计划。
“咱们现在绝不可以明面上与明军发生冲突,否则的话,必定是没有好果子吃。”
“不过可以暗地里进行筹划,慢慢地摆脱掉大明皇帝的束缚!”
十人认真地听着,他们望向多铎,追问道:“不知咱们应该怎么做。”
“正黄旗之所以受到大明皇帝的束缚,无非就是因为没有居住的地方以及充足的粮食,只要解决了吃住的事情,自然就可以挣脱掉了。”
“十爷,咱们不是已经勘探了深山之中的地形,现在已经没了那么多毒蛇毒虫。”
多铎点了点头,居住地的问题已经算是解决了。
虽然深山老林肯定不如辽东军营,但是最起码踏实。
现在的多铎每日要做的事情,必须观察四周的辽东士兵。
他生怕自己暗地里所干的小九九,第一时间被大明皇帝所知晓。
“本王想要说的事情是粮食的问题,还有人口需要壮大!”
多铎面前的心腹们颔首,他们也知道正黄旗目前的情况,基本属于粮食全靠大明赏赐。
至于想要增加人口,那也是迫不得已的一件事。
大明皇帝直接迁徙走了五千人,把正黄旗这么一个大部落,直接干成了一个小型部落。
“最近大明皇帝不是征召咱们正黄旗的士兵对辽东军营校场那一边进行开耕田地。”
心腹们知晓这件事,他们便来了气。
“大明狗皇帝,命我们从清晨干到晚上,中间只给我们提供水和一点点的饭。”
显然,这是把他们当作了牛马来使唤!
“虽然大明皇帝不做人,但这是一个好机会!”
多铎对着众人说道,他们一脸茫然。
天天当牛马,算得了是什么好机会。
多铎开始详细地展开说道:“既然大明皇帝命你们开耕田地,那么他一定是打算种粮食,那么咱们就有机会从中搞到一些种子。”
心腹们摇了摇头,他们知晓辽东士兵们收身的严苛程度。
但凡身上藏着一粒米,锦衣卫们也可以将其找出来。
因此,想要将东西从校场中带出来,那是不现实的。
多铎知晓他们的担忧,立刻说道:“咱们可以不带出来,只需要藏在一处地方就行了。”
十人目光对视,他们开始逐渐明白了起来。
“还是十爷有法子。”
多铎开始详细地将自己心中的计划说出。
“种子咱们需要藏起来,积累到一定程度,咱们可以送到深山之中,可以进行尝试种植。”
“即便种出来东西,咱们也可以等大明种下的粮食一旦成熟,便可以每日进行偷上一点,到时候运到深山里。”
心腹们点了点头,他们听从着多铎的安排。
“此事不可以让其他人知道,人多必定会说出来!”
多铎张口警告着自己面前的人们。
只听见他们十人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十爷放心,咱们的嘴绝对严实!”
铎铎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虽然信得过这群正黄旗士兵,但是人心总是难测的。
朱翊钧之所以可以将五千多正黄旗士兵迁徙走,还是因为他给了太多的好处。
因此,多铎认为绝不能开空头支票,必须给实打实的好处。
这样一来,这群人才能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做事。
并且一旦事情暴露之后,怎么保证他们不会说出来?
现在只要一个办法,只要他们组建家庭,才能控制住他们。
“你们为正黄旗做事,自然是不会亏待你们!”
“虽然正黄旗现在处于困难时期,但还是可以拿出一些东西出来的。”
心腹们望向多铎,顿时满脸笑容。
他们明白自己尚未做事,已经有好处要给他们了。
“既然大明皇帝将建奴女子都许诺给那群叛徒,那么本王觉得给你们一人两个美人,这样的条件应该是不错的。”
顿时,十人心花怒放。
他们当然是乐意的。
随后,多铎拍了拍手,里面就有二十多正黄旗少女走进来了。
“只要你们用心做事,日后好处还会多多。”
心腹们的哈喇子已经流淌在地面上了。
自己面前的女子可谓是十分妖媚。
本来这二十多人就是多铎一手选出来,并且通过了一些培训。
起初的用意是送给大明皇帝,想用她们得知对方的一些计谋。
现在看来,大明皇帝肯定是不吃这一套的。
所以,多铎觉得这群女子必须用起来,不然岂不是可惜了。
“今晚,你们就可以搂着她们睡觉。”
十人脸上露出一丝的猥琐之情。
“不过,在此之前,本王还需要带着你们干一件大事!”
虽然多铎的计划非常周全,但还是需要找到一个藏东西的绝佳之处!
心腹们跟随着多铎的脚步,他们穿梭在夜色之中,一群人来到了校场之上。
此时,已经是夜半三更了。
校场上,虽然人已经不多了,但还是有辽东士兵守在这里。
多铎带着心腹,他不敢直接硬闯进去,毕竟对方手里有燧发枪。
他们蹲在一个角落,开始听着守卫们的对话。
“你家那娘儿们给不给劲?”
“哈哈哈,你别说,还真是挺猛的。”
显然,这两个年轻力壮的明军正在互相交流夫妻运动的心得。
“不过没办法,今夜是咱们看守,不能放松警惕。”
其中一个守卫立刻将话题扯到了正事上。
两人便没有继续说话了,他们开始认真起来。
多铎见状,这下子更没有机会了。
现在应该将这两个守卫给支开了?
刚才听闻了两人的对话,多铎觉得他们还是对女人比较感兴趣。
那么要是有呻吟声传出去,这两人肯定是饥渴难耐。
立刻,多铎二话不说,他立刻命几个人回去,将正黄旗女子叫过来几个。
片刻之后,多铎望向她们,一脸正经地说道:“一会儿你们配合着他们演一出戏,声音越大越好。”
这群女子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他们算是正黄旗的特工了。
果不其然,心腹们立刻脱掉了裤子,他们开始进行着男女之事。
女人们配合着他们,虽然是真在做,但是叫声略显有些夸张了。
不过,校场之上的两个守卫隐隐约约地听见了。
他们以为是有辽东士兵跑到这边开始进行打野战。
顿时,他们心中痒痒的。
毕竟明明自己被窝里有女人,自己现在却站在这里寂寞空虚。
不一会儿,他们的意志就松懈了起来。
“真是好不害臊,居然有人在外面……”
“要我说,反正这校场上也没啥人来,不然咱们先回去……”
两个守卫们对视一眼,他们眯眼笑着。
两人便快步离开了校场。
多铎见明军已经走了,他认为机会来了。
可是,现在的正黄旗士兵正在兴头上。
他一脚踹向几人的屁股,呵斥一声:“先把正事给办了!”
一群人迈开了腿,他们进入校场上,借助微弱的煤油灯,开始询问地面上的坑。
多铎深知经过多次的战斗,火炮早已将地面打成了一个个巨坑。
只要自己找到一片最为隐秘的角落,那么就有机会……
“十爷,这里有一个巨坑!”
一个心腹冲着多铎吆喝一声。
多铎便上前走去,观望自己面前的巨坑。
这个巨坑的位置很好,压根不起眼。
最为主要的是被一片草丛所掩盖住了。
多铎当即决定将这个地方作为以后藏东西的位置!
“你们日后一定要保证不被其他人发现!”
十人点了点头,他们又找到了一些泥土,将巨坑上面覆盖了一层。
因为辽东军营之前有毒蛇出没,基本没人会闲得无聊走草丛之中。
所以被发现的概率很大,更何况正黄旗士兵们看守着。
多铎找到巨坑之后,它便带着手下士兵离开了校场。
……
天渐渐地亮起来了。
大明营帐之中,朱翊钧已经起床更衣。
他坐在龙椅之上,今日要宣布一件重要的事情。
待到文武大臣们进入营帐里,他才缓缓开口说道:“今日之所以这么早召见诸位爱卿,还是为了校场耕种田地一事。”
海瑞听闻之后,他摸了摸下巴的胡子。
他又早就知晓皇上想要在辽东军营里开耕田地。
现在听到皇上这么说之后,他觉得倒不意外。
只是,谁人知晓为何建奴部落三番五次地入侵辽东,还是因为这里着实种不成粮食,所以才有了一口吃的打仗!
朱翊钧当然也是知道的,所以他才召集这么多人进行商议。
“不知陛下打算在辽东种植什么?”
海瑞开口询问道。
“朕打算继续效仿之前的法子,咱们就在辽东种植马铃薯吧。”
在场的众人无一例外都知晓大明皇帝已经将马铃薯推广到整个大明方方面面去了。
马铃薯这玩意就有一个好处,比较耐寒,并且容易储存。
辽东的气候本就寒冷,种不了一点的稻谷。
即便是小麦,那么也需要看时间。
然而马铃薯只需要在恒温之中培育一段时间,那么成功种植的概率并不小。
而且辽东士兵们需要大量的热量,这些马铃薯正好补充他们的能量所需。
可是,问题来了。
辽东军营有适合种植马铃薯的土地吗?
海瑞反正是认为没有的。
即便是一大片空旷的校场,那么也不太适合种植。
因为经过十多次的战役之后,地面上早已堆满了火炮,还有火药弹空壳。
想要将校场开耕出来,并且保证土壤肥沃,必定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海瑞认为这是不值得的。
朱翊钧继续说道:“朕已经命人去开耕校场那边地了,想必你们也早已看见了。”
“只要把这片地方给收拾出来,差不多也有五十多亩地,那么一年所得到的马铃薯可是不少!”
朱翊钧的想法是理想主义化的。
海瑞之前一直跟随着徐贞明一起搞马铃薯培育,他当然知晓种植农作物并不小,尤其是在这里恶劣的地方。
“陛下,恕老臣直言,我并不看好开耕校场的地。”
“要是进行开耕的话,肯定要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并且那里的土地经受了火炮的摧残,不知肥力能不能种植。”
李老三和朱希孝两人见海瑞已经开口说了。
他们也可以劝说道:“陛下,海大人所说不假。”
“臣昨日前往校场,发觉压根就开耕不起来,里面全都是一些火药。”
连李成梁这位过去的辽东大将军也是摇了摇头,他之前就打算开耕校场这块地,可是到头来,还是失败了。
“皇上,罪臣命辽东士兵种植小麦,发觉校场的地实在是太干旱了,压根就长不出来麦子。”
他们所言的情况,朱翊钧早已猜到。
他之所以不顾一切地开耕田地,因为他压根不怕耗费人力物力。
反正现在正黄旗和镶黄旗加在一起一万多人,他们完全可以承担田地的开耕。
并且校场必须开耕,不然的话,总不可能一直靠京城运送粮食过来,给辽东士兵续命。
这种法子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一旦时间长久了,那么弊病都出来了。
辽东士兵之所以这么懒散,还是归结于他们不需要自食其力!
所以,朱翊钧不顾众人的反对,还是决定将自己的眼光放长远一点。
对着文武大臣们说道:“虽然校场的土地品质不行,但是这已经算是比较好了,没有什么可选的了!”
“朕打算用三个月的时间,将建奴部落士兵们全部调动起来,必须将校场这片田地给开耕出来,并且赶在秋季之前种下马铃薯!”
海瑞见已经无力劝阻朱翊钧,只能点头答复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