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有一块现大洋,就足够他这点小乐子持续好多天。
今天他使劲吃使劲玩,不过花了二三十枚。
想想邻居福海曾经跟他吹过的牛。
福海家富裕阔绰的时候,一天就要花两块现大洋。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于是文三给自己定了一个标准。
无论如何,今天一定要花个50枚!
剩下的攒起来,慢慢花,赶到事儿的时候应个急。
为了花够50个钱,晚上文三决定喝两杯,好好的搞几个硬菜。
本来想进吴胖子酒馆,再去喝两杯。
但是摸摸还在肿着的脸,扭头就走了。
他现在已经没脸进那个酒馆了。
那天瞧热闹的这么多,他的名声早就臭了。
去那里喝酒,还怎么吹牛?
一张嘴,就会被众人奚落。
一句话,在那里已经混不下去了。
扭头,文三儿就去了另一家酒馆。
这家酒馆明显比吴胖子的酒馆装潢更加讲究一些,并且各种小菜也齐全。
在台前招呼客人的,并且还是一位靓丽的少妇。
文三小眼睛立刻眯了起来。
30挂零的人没有结婚,就看不得这个。
话里话外,都有点讨便宜的意思。
少妇明显见多识广,天天跟买酒的老爷们儿逗趣儿,几句话就把他打发了。
在女人面前,文三格外大方。
今天手头也阔绰,直接买了一盘子猪头肉,外加油炸花生米。
一咬牙一跺脚,买了一瓶莲花白。
吃着猪头肉,嚼着花生米。
品味着莲花白醇厚的味道。
比以前喝的那些散酒,不知道口感要好多少倍。
文三儿这才体会到有钱的好处。
如果天天都能有一块现大洋,那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日子。
看着醉生梦死的文三,现场的观众都笑喷了。
【这一块钱这么经花吗?】
【这可是现大洋,一块现大洋等于280个铜钱。】
【要知道,过去文三一天也就花个10个铜钱。】
【10个应该都不到,应该就是7~8个,他要省下两个作为明天的早饭钱。】
【像他这种单身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所以也不在乎什么积蓄和存款。】
【这么说的话,拉黄包车其实收入不低,一个月两块钱,就等于560个钱,今天文三这么作,也才花了二三十个。】
【他如果天天都这么花,估计撑不到月底。】
【并且他还得交车费呢!车行老板拿走了6成,他只能拿到每天收入的4成,所以说生活标准一下子降下来了。】
【其实它可以更省一点,如果家里有人做饭的话,每天4个铜钱就可以了。】
【他基本上都是买着吃,当然比自己开火要贵得多。】
【一个拉车的单身汉,哪里还有功夫做饭?】
【并且他连个媳妇都没有。】
【就这点钱怎么养媳妇儿?】
【所以说是个死循环。】
这个时候王晨看着观众们的弹幕。
也陷入了深思。
其实文三拉黄包车收入确实不算太低。
每天两块现大洋,吃饱喝足,然后略有盈余。
但是两部作品的金融体系一对比,他就有点糊涂了。
因为在我的一辈子里,后来福海当巡警,一个月都已经6块现大洋。
却被人人嫌弃工资低,根本活不下去。
两个金融体系似乎有点出入。
文三拉黄包车,一个月两块钱大洋。
并且还被车行抽走6成,也还能活得下去。
为什么福海当巡警,一个月6块钱,居然四处被人嫌弃没钱?
细细的一分析,王晨这才得出结论。
因为巡警有两个巨大的花销。
因为天天要在街上转悠,活动量跟拉车的没啥区别。
有事儿没事儿,还要追个贼,拿个脏。
遇到敢拼命的贼,还挺危险。
每个月有很多额外的支出。
比如说皮鞋钱!民国时一双皮鞋,价格可非常贵。
那个时候皮鞋是稀罕物,一双像样点的皮鞋,起码得七八块钱。
这个时候巡警硬性的要求就是必须穿皮鞋!
天天巡街,皮鞋的磨损是相当惊人的。
基本上两三个月就得一双鞋,一个月6块钱,三个月也才18块。
一下子就要减去8块钱的皮鞋钱,那就等于一个月三块钱。
并且巡警比起拉黄包车,更没有什么自由度。
黄包车累了,还可以在树荫下歇一歇。
但是巡警每天都有自己的巡视任务。
每天还冒着生命危险。
所以说6块钱根本不多。
万一碰到小贼给你一刀,医药费得自己出。
万一伤了残了,那就完了。
从我这一辈子那部剧的细节可以看出,巡警也都是买着吃。
就算家里有人做饭,他们中午也没空回家。
有一个细节,王晨还记忆犹新。
那个时候福海和瑞子姑娘的事儿已经捅破。
他正满心要攒钱,将瑞子姑娘娶进门。
但没什么本事的他,只能求刘芳子把他调到大宅门去站岗。
因为这样的话可以多一块钱。
但是中午饭,就不能跟大家搭伙吃了。
为了省钱,福海甚至舍不得去吃肉包子。
最后七挑八选,在烧饼摊,买了6个指甲盖大小的小烧饼。
按照一般成年男子的饭量,再加上巡警的活动量。
至少得吃10个,才管用。
而福海为了省钱,就买了6个。
花了区区一毛多。
但是干吃饼子实在太噎,又花了点钱,买了块酱萝卜。
可以看得出来,福海那个时候的生活状态,其实比文三好不到哪里去。
关键点在哪里呢?
因为他要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瑞姑娘的养母,需要彩礼!
这说明无论在哪个时代,娶妻生子都是及其昂贵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