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玥觉得,陈思宁就是个惹祸的篓子。
说工作就说工作,说房子就说房子。
哪有那么多的废话,这种话当着易飞的面说,让他怎么接。
赵丽丽没上去挠她,算她运气好。
喜欢就喜欢,还不是那种喜欢,一个女孩喜欢男孩,还能是哪种喜欢?让人听着颇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再说下去,谁知道她会说什么。
陈思宁对管理公司很有一套,比自己还要强。
就是小孩脾气,有什么说什么。
易飞接过文件袋,并没有打开,“我对玻璃基本上也是外行,主要还是看郭老师的。”
他只知道哪些玻璃利润高,大约的研发方向。
具体细节就不是太清楚。
以他现在的脑力开发程度,如果静下心来去研究这个,肯定比别人要快的多。
可是没有必要。
人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也没有必要非得领先别人十年二十年的。
始终比他们先进点就行。
郭书怀两次去国外学习、考察,以他对玻璃的精通,哪怕对方藏着掖着,他也能学到不少东西,他又是个研发狂人,由他带领一些研发人员,未来让飞灵玻璃厂在玻璃行业占有一席之地是没有问题的。
不能只占一席之地,要做到行业的龙头老大。
郭书怀无外乎多要点研发资金,多要点先进设备。
这些都是小问题。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说不上是问题。
邹晓玥把一年来飞灵玻璃厂的进度做了个简单汇报。
不同于刚陈思宁记帐似的汇报。
她说的主要是研发、生产线等技术上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的一些方案。
主要说的是研发中心。
飞灵玻璃厂现在研发中心已经有四十多人,郭书怀原来带领的二十来人,他又挖来了几个退休的这方面的专家以及新近大学毕业的二十来人。
人是不少了。
但大部分缺少研发经验。
尤其是新加入的大学毕业生,虽然专业相当,但还需要时间经累学识、经验。
四十多人的研发中心,年龄搭配也合适。
对一个工厂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但这不是郭书怀的目标,也不是易飞的目标。
易飞等邹晓玥讲完了,和她探讨一会,才打开了文件袋。
文件是郭书怀手写的,厚厚的一本。
易飞书快速的翻阅着,主要内容是他对汽车玻璃、光伏玻璃等新型玻璃的理解和发展方向,最后提议应该进一步加大飞灵玻璃厂研发中心的投入,包括人力和物力,他有信心经过数年的发展,飞灵玻璃不落后于世界上任何一定玻璃生产公司。
不用看,他就知道,这个研发狂人就是要人要钱的。
不过,他喜欢。
郭书怀的见解很前前瞻性。
易飞不太精通玻璃的研发,但对一些特新型玻璃材料的发展还是清楚的。
主要是前世偶尔看到或听到的一些信息,当初可能过个两天都忘记了,现在却能记得清清楚楚。
易飞合上文件,“晓玥姐,郭老师提出的要求尽量的满足他,尤其是资金方面,飞灵的资金不够的话,就向曲总要,飞灵隶属青江集团,只是人员这方面我帮不上太大的忙,丽丽的材料研发中心也才四五十人。这个事得你和郭老师解决,有才华的就想办法挖来,郭老师认识那么多专家学者,想办法弄到江城去啊,一名专家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就赚大了。”
想把企业做大做强。
人才才是最关键的。
有些项目现在挺赚钱,但要是不发展技术,过几年一毛钱都赚不到。
这就是很多公司昙花一现的原因之一。
只是丽飞公司现在也缺人。
他们只能自己想办法。
邹晓玥说道:“郭老师还是能挖到一些人的,但是他有些顾虑,他和我说过,再挖一些人来,搞得飞灵玻璃公司研发中心好像成他个人的了,怕小易总有想法。”
她自己是没有这个担心的。
易飞的眼界,她是清楚的。
郭老师前些年一直呆在国营企业,有这种想法很正常。
一个部门还分成好几拨人呢。
他好容易碰到易飞这个肯在研发上花钱,又给他充分自由度的老板。
生怕两人中间有了嫌隙。
做事反而有些放不开手脚了。
怎么说,以前啥都敢干,连市府区府都糊弄,现在有些谨小慎微了。
每天都在哀叹,搞研发太烧钱了。
易飞笑道:“郭老师想多了,晓玥姐回去告诉他,他要是能把国内玻璃行业的专家都挖到飞灵玻璃厂才好呢,研发中心四十多人远远不够,未来十年,要发展成几百人、几千人,在科研方面,我向来是不遗余力的。别管对方出身如何,只要在某个方面、某个环节有才华的人,都尽量挖来,当然也得培养出年轻的研发人员,使公司可以长期、可持续性的发展。”
他一直相信,华夏人是最聪明、最吃苦耐劳、最有韧性的人。
只要在某个领域持续的投入。
很快就能在这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这些是经过证明的。
就拿光伏产品来说,华夏2000年才起步。
短短二十年,在这个领域就发展成龙头老大。
目前,华夏落后。
只是前几十年经济太落后,又被西方国家围追堵截。
而近几年,一些人被西方洗脑,说什么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想。
企业投入研发的就不多。
产品落后就是自然而然的。
邹晓玥说道:“那我就没啥事了,我这次来临东,主要是和郑总、冷总她们学习下,管一个大厂对我来说还是有些压力的。”
飞灵玻璃厂算是大厂了。
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琐事,管理一个厂不是件简单的事。
郭老师研发可以。
管理厂他帮不上忙。
赵丽丽说道:“回去再任命两个副厂长,替你分担下工作,不要啥事都想自己干,飞灵玻璃厂虽然隶属青江集团,但它本身就能发展成集团公司的规模,要学会用人。”
她发现,无论是丽飞集团还是青江集团。
经理厂长都生怕别人搞砸,事无巨细都要去管。
有些不敢启用新人。
这个观念是要改一改的。
邹晓玥说道:“我也想啊,可没有合适人也不行啊。”
她又不是易飞。
看人贼准,万一出了纰漏,到时候不好交待。
易飞说道:“差不多就试试嘛,不行再换,这几年容错空间还是挺大的,过几年,竞争力度加大,容错空间就小,培养一批管理人才也是这几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几个人又聊了会,就到了午饭时间。
去餐厅吃饭的时候。
赵丽丽拉住了陈思宁。
陈思宁吓了一大跳,这是要和自己算帐了吗?
她有点心虚地说道:“丽丽姐,我对小易总真的没有想法,我就是想要那套房子。”
“你有想法就有想法呗,易飞又没有想法。”
赵丽丽说道:“你紧张什么啊,我只是想问问,你说的房子,附近还能买到吗?”
陈思宁拍拍自己胸脯,“你说这个事啊,我以为你要跟我秋后算帐呢,不太好找,主要是大部分产权不清晰,买了说不定有麻烦,干嘛,你还想再买一套。”
不是已经有两套了吗?
还要买啊?
买那么多干什么啊?
他们又不去住。
赵丽丽说道:“不是我想买,你想想啊,邹晓玥是青江集团的副总经理,又是你的好姐妹,不给她也配套房子也说不过啊。”
陈思宁说道:“她说她不要啊。”
赵丽丽无语,“你别管那么多,回去就找,找不到让李红卫去找,别告诉晓玥,找到后一些装修,给她个惊喜。”
她现在相信了。
陈思宁对易飞真的不是那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