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回:不降臣苦走黄泉路忠义人喜出鬼门关
王惟福2023-05-25 11:015,916

  

  1

  段七和狼霸纵马走了五日到达襄阳,探知张献忠大营安札在东津,段七笑道:“东津可是鬼门关,张献忠竟然选中此处扎营,胆子也够大的。”狼霸不解其意:“什么鬼门关?”段七道:“东津原叫‘柜门关’,当年元军灭宋时,在此围攻襄阳,杀人三万,冤魂无数,所以后人又将这里叫‘鬼门关’了。”

  二人来到“鬼门关”,但见军士来来往往,一打探,都说张元帅住在城内襄王府,遂又赶至襄王府求见。二人报上姓名,卫士进府通报,不一会儿卫士出来,卸了二人兵器,引入府内拜见。

  张献忠端坐帅案,左侧坐着军师徐以显、谋士汪兆麟、严锡,右侧则是麾下四大猛将:平东将军孙可望、安西将军李定国、抚南将军刘文秀、定北将军艾能奇。见了段七和狼霸,朗爽笑道:“你众人乃江湖闲散之人,怎的也反了?莫不是见明朝将亡,我义军大功将成,也想过来分一杯羹?”

  张献忠麾下四大将军哈哈大笑起来。

  段七听了心里咯噔一下,暗思这厮出言不善,看我调侃他一番,遂笑道:“昏君无道,匹夫尚且举旗反暴,我等义士怎能落后?想当年,天下英雄个个虎落平阳,或潜伏于丛林之中,或奔逃于荒丘之野,或屈服于朝廷利剑之下,官军到处耀武扬威,杨嗣昌、熊文灿、左良玉之辈张牙舞爪,若不是我家元帅在大巴山神农架顶一声怒吼,天下义军哪有今日之盛?”

  张献忠与罗汝才兵败投降朝廷后,隐忍于谷城、房县,受制于熊文灿、左良玉,如独鼠困于群狗之中,不敢有丝毫僭越。后唐海起兵围困保康、房县,引来左良玉大军,张、罗二帅才不得已复反,几番拼搏方有今日之盛。因此,段七一番言语,隐含讥笑、挖苦二帅之意。

  张献忠听了颇为尴尬,呵呵一笑后,对徐以显、李定国等人道:“这位段七将军虽是女流,胆识气魄不亚于男儿,想当年一个人在信阳鸡公山高举义旗,难能可贵。”又对段七和狼霸道:“二位将军快快请坐!”

  早有军士搬来凳子请段七和狼霸坐下,张献忠道:“二位将军前来有何见教?”

  段七说:“听说大帅在四川将杨嗣昌耍得团团转,又千里奇袭杨嗣昌老巢,杀了襄王朱翊铭,大震人心,我家元帅啧啧称赞,特命我二人前来祝贺。”

  张献忠哈哈大笑,颇为得意,又闻段七补充四字道:“此其一也。”

  张献忠的笑声戛然而止,复问:“其二呢?”

  段七道:“我家元帅望各路义军协同作战,共灭残明,我们此番前来,就是想听听大帅高见。”

  张献忠淡淡道:“本帅以为,闯王与各路英雄在北,可经略黄河,北图京师。本帅与众位豪杰在南,可纵横长江,南取陪都。”

  段七点头称赞:“张帅的主张与我家元帅不谋而合,不过,我家元帅以为,我们分头经略南北的同时,亦要多多合作才是。”

  李定国道:“那是自然,我们去年西征四川,将官军精锐调走,闯王、唐海才得以在中原壮大,这不就是合作么。”徐以显笑道:“若不是我们,闯王现在还躲在商洛山的林子里呢。”

  段七此来襄阳的主要任务是救曹印,因而也不想与张献忠等人伤了和气,对于李定国、徐以显二人的自诩,只是报以微微一笑。

  张献忠问道:“还有其三么?”

  “其三嘛,我家元帅与那曹印象山斗志,如今曹印被崇祯擒在襄阳,可说是丧家之犬,身败名裂,而我家元帅却率领大军节节胜利,高奏凯歌,两相对比,胜负分明,仲伯已现,我家元帅请求大帅将曹印交与他发落,他要好好羞辱一番这位大明忠臣。”

  张献忠大笑道:“你家元帅与曹印象山斗志天下皆知,他二人一个经纬文臣,一个韬略武将,冤家宜解不宜结,何必为往事耿耿于怀。”

  听这话,好像是曹印已经归顺张献忠了。

  段七看了看狼霸,笑道:“看来唐海又要失望了?”

  狼霸微惊,虽然不知段七这话是什么用意,但依然点头赞许。

  张献忠虽是个武将,却精细之极,听到段七称呼“唐海”,而不是“元帅”、“大哥”,心中不免猜度起来:“这二人奉唐海之命前来,却似乎并不尊重唐海,待我夜间酒桌上试探试探。”于是满脸堆笑道:“二位将军一路辛劳,可暂到馆驿休息,晚上本帅摆上酒席为两位将军洗尘。”

  2

  是夜,张献忠、徐以显、李定国、段七、狼霸五人围坐在襄王府后花园里,宾主数人把酒言欢,胜似亲人。

  豪饮几碗后,段七道:“大帅英武雄略,计谋超群,我和狼霸仰慕已久。”

  张献忠道:“你家元帅深通兵法,足智多谋,你十八兄弟个个身怀绝技,手段惊人,闹得江湖震动,朝廷惶恐,本帅打心眼里佩服。”

  段七冷叹道:“大帅所言不差,我们纵横江湖时何等快活,可起兵以来,处处受人节制,反倒没了往日的畅快。”

  狼霸轻拍桌子道:“唉,元帅认定闯王是个英雄,事事都听闯王号令,早把兄弟们的仇给忘了!”

  段七和狼霸各自摇头,张献忠冷眼相观,挑逗道:“你家元帅是非分明,恩仇必报,你们跟着他,快意江湖,何其称心,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么!”

  狼霸道:“大帅可知我和七姐是哪里人士?”张献忠道:“二位将军不都是罗山人?”

  狼霸道:“正是,我和七姐在罗山原本逍遥自在,后被官府逼得走投无路,不得已流落江湖,不仅如此,官府还杀了七姐的公婆和我三个兄弟阮天虎、陈虎、刘广福,今虽有千军万马,却不能雪此心中之恨,唉,枉为大丈夫!”

  张献忠哈哈大笑道:“狼霸兄弟,你的本领与汉中第一打手枭龙不分仲伯,若要报仇有何难哉,本帅在襄阳休整几日,下月初率部攻取信阳、罗山,你与段七将军何不随我大军同去,一块儿杀了贪官,报仇雪恨?”

  李定国也怂恿道:“大帅对各营将领颇为照顾,哪个兄弟有恩未报,必赠金银替为报答,哪个兄弟有恨未雪,必率大军征讨替为复仇。”

  徐以显愤愤不平地道:“罗山官府胆敢迫害段七、狼霸二将军,大帅当率义士伐之,不可轻饶了这帮狗官。”

  段七思索俄顷,望了望狼霸,狼霸点头应允,段七遂下决心道:“大帅若能替我二人雪恨,我二人誓愿追随。”

  张献忠大喜:“能得二位将军,本帅如虎添翼,哈哈哈哈……”

  3

  “七姐,听说曹印并未投降,至今仍被关在鬼门关军营里,”狼霸以义军将军的身份在军士中多方打听,探得这一消息。

  段七道:“张献忠不肯吐露曹印的事,估计是想招降又招不成,想杀又舍不得,进退两难,犹豫未决,故而不便让我二人知道。大军明日就要开拔,如果明日曹印还不投降,张献忠未必愿意带着他走。”

  狼霸道:“不带着走,那怎么做?”

  段七笑道:“当然是杀掉了。”

  狼霸道:“那我们如何救曹大人?”

  段七叹道:“若是暗地里杀了,你我也是无可奈何,若是公开押赴刑场处斩,我自有办法周旋。狼霸,你今明两天务要多方打听曹印下落,一有消息即刻通知我。”

  狼霸道:“七姐放心。”稍顿了一下,又问道:“七姐,你我真要追随张献忠了?”

  段七噗嗤一笑:“怎可能?此人虽也是个英雄,但好杀成性,迟早必败。不过,他要去攻打信阳,你我正好去罗山痛快地杀一场。”

  狼霸恍然大悟:“原来七姐虚假追随张献忠,一是想打听曹印下落,二是想去罗山复仇?”

  段七道:“罗山那帮狗官,我必擒而杀之,以前我还担心如果攻下罗山,大哥不许我们滥杀,这下好了,张献忠这里可没那么多规矩,正好让姑奶奶杀个痛快!”

  狼霸担忧道:“真要攻下罗山,遇着王武那帮贪官,我定会大开杀戒,可是兵刃所向,难免玉石俱焚,县衙里总归也有几个好人,一律杀了,会不会违了大哥军令?”

  段七笑道:“那是张献忠手下军士干的,与你我何干?待屠了罗山县衙,我们再回去老老实实地做仁义将军也不迟呀!”

  狼霸听了,会心一笑,赞道:“还是七姐有主意。”

  4

  次日清晨,狼霸慌忙禀告段七:“七姐,军士中传言,张献忠在鬼门关军营外设了五百步的‘黄泉路’,上铺尖硬杂物,逼迫曹印赤脚行走,如能走过,就饶他不死,走不过,人倒在哪里,军士们就将他乱刀砍死在哪里。”

  段七大惊,带狼霸匆忙赶至鬼门关,只见众军士和百姓围在那儿,一条长道上铺满了碎瓦、铁钉、残剑、尖石、断矛、棘刺等物,曹印赤裸着双脚被军士们押在路的起点。大家嘻嘻哈哈地大笑,有的说:“曹印,这是大帅专为你铺设的‘黄泉路’,你能走到终点去,即可离开襄阳,若走不过,那就去见阎王,哈哈。”有的说:“他若真是什么忠义之人,神灵定会保他平安走过,若是神灵不佑中途倒了,说明他也是个奸臣,哈哈。”

  段七扒开人群,近前对曹印道:“曹大人务要坚持,我这就去找张大帅求情,一定救你出来。”

  曹印抬头,认得段七和狼霸,早就听说唐海带十七个兄弟反了,不曾想他们竟然也在襄阳。曹印冷冷地道:“我乃大明忠臣,受先皇厚恩,虽死犹荣,无须你去求情。”

  段七知道多说无益,拉着狼霸急匆匆地强闯大帅营帐,到了营帐外,段七冷静下来,整了整发髻,微笑着请卫士通报。张献忠将二人请入帐内,见礼毕,问道:“再过一个时辰我们就要启程了,二位将军都已准备妥当?”

  段七见道:“都已准备好了,只等大帅一声令下。”

  张献忠道:“很好。”

  段七知道情势紧迫,乃直截了当地问道:“大帅,为何不秘密杀了曹印,却要如此大张旗鼓地羞辱他?”

  一提起曹印,张献忠就来气,愤恨地道:“我杀了襄王和大小官吏一百多人,独留曹印,本想拜他为官,岂料他不仅不领情,反而骂我是贼寇,哼,不让他尝尝‘黄泉路’的滋味,如何出我心中的恶气。”

  段七笑道:“大帅要杀他,昨晚一刀结果了便是,即便逼他走什么黄泉路,也不该如此大肆宣扬。”

  张献忠极为不解:“为何?”

  段七道:“曹印此人,迂腐不堪,百无一能,却虚名在外,世人都道他是个贤士,谁杀他,谁就会留下一个杀贤的恶名。当年魏忠贤不杀他,将他流放桐庐,前些年崇祯不杀他,将他关押在大牢,都是害怕杀一个无用的人,背一身千古骂名。唐海欲要大帅将曹印交给他,也只是想羞辱一番而已,并不会加害于他。他们这些人尚且懂得曹操不杀祢衡的道理,大帅乃千古豪杰,怎能一时疏忽犯此大忌?”

  张献忠吓出一身冷汗,细思之下,越想越觉得段七之言有理,悔道:“不错,此贼可恨,却杀不得……”时有前军府都督白文选、中军府都督王尚礼、后军府都督王自奇在座,三人俱道:“大帅,杀一迂腐贼臣有何不可。”谋士汪兆麟道:“三位将军有所不知,曹印当年受光宗皇帝御赐通天笏,一时名满天下,世人都道他是个大贤,我们今若杀之,必遭世人诟病。”又对张献忠道:“大帅,此事我们鲁莽了。”

  5

  生死关头,曹印思绪万千:“想当年,满朝荐推举我和方青、罗空、王常月四人时,光宗皇帝亲赐通天笏,上谏天子,下察百官,皇宫禁院,府衙军营,日夜出入,畅通无阻,这般宠爱,为人臣者几人能及?怪只怪我曹印时运不济,倒霉透顶,圣君早逝后偏逢奸臣当道,以致满腔热血无处报国。也罢,也罢,死何足惧,但我身为大明臣子,岂能跪于贼寇脚下?这条‘黄泉路’再险、再疼、再苦,我也要走过去,万万不能中途倒下,让这帮逆贼小瞧了我大明。”

  “走呀!”

  “怕什么?”

  在百余军士阵阵嘲笑声中,曹印赤着双脚,目视远方,冷冷的“哼”了一声,一脸的不肖,抬起右脚,迈步前行。

  闹哄哄的“黄泉路”忽然静了下来,义军军士个个讶然,围观百姓人人惊愕,大家都想不到曹印竟主动迈开了脚步,踏上了这条不归路。

  曹印的脚板流出了鲜血,那瓦砾、尖石、残剑、棘刺等物刺入脚底,真让人钻心地疼痛难忍。但曹印瞪大眼睛,苦撑着一步一步走去。

  突然,军士恼怒了,一个个厉声骂道:“走!你走!看你能走多远!”

  许多军士抽出利剑,只待曹印忍耐不住倒下。大帅有令,只要他倒了,即可将他剁为肉泥。

  虽然曹印疼得脸上粗汗滚滚,可就是不喊出声来,只见他紧咬银牙,一步一步稳稳前行……

  围观的百姓掩面遮目,不忍直视,亦有胆大的挺身仗义,劝众军士道:“此人虽是朝中官员,却并无恶行,怎能与襄王同罪?”

  军士中也有为之动容者,慢慢放下了手中的刀剑。

  曹印已经走了三百余步,眼看再走百余步就要走出这黄泉路了,有五个军士着急起来,他们拉扯着躲到一边商议起来。一个道:“这‘黄泉路’可是我们几个铺的,常人走三五步必倒五疑,谁能想到这曹印似金刚一般,竟然以血肉之身苦撑了三百多步,要是他真走过了,大帅定会怪罪我兄弟几个办事不力。”

  另一个道:“以大帅的脾气,我们办事不力,必定斩首示众。”

  又一个道:“何不一刀剁了他,就说是他自己支撑不住先倒了,我们方才动手的。”

  开始说话的军士摇头:“不行,义军兄弟自然会向着咱们,可这么多百姓都看着呢,他们定会说我们义军说话不算数,一旦传到大帅耳朵里,我们就完了。”

  另一个道:“左右是个死,不如拼了,我现在就去黄泉路尽头站着,他曹印如能走到尽头,我一脚将他踢翻,你四个冲上去乱砍,大帅要怪,我一人承担。”

  其他四人相互看了看,都道:“这样也好,大帅要追究责任,我四人为你求情,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谅大帅不会斩自己兄弟,最多打一百军棍而已。”

  曹印忍疼前行,此时此刻,生死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尊严,一个忠臣的尊严,大明朝的尊严,天子的尊严。

  已经走了四百余步,只要再苦撑几十步,就到了‘黄泉路’的尽头,可是谁又会想到,‘黄泉路’的尽头,有五个勾命的无常正等着曹印的到来。

  猛然,狼霸分开众人,一把将曹印抱出了‘黄泉路’,轻轻地放在地上,又小心翼翼地从他那血肉模糊的脚底上一颗颗地拔掉棘刺、铁钉……

  众军士见状,舞着刀要杀狼霸,段七高举令牌,厉声喊道:“奉大帅之命,赦免曹印……”

  6

  段七引路,狼霸将曹印背至医馆,大夫见曹印双脚惨不忍睹,边敷药边诅骂道:“这帮人为何如斯狠心,杀襄王也就罢了,将曹大人这样的好官折磨成这样子,天理难容。”

  曹印道:“我本是朝廷的罪人,受点苦算不了什么,只是他们借替天行道之名,行烧杀劫掠之实,将我太祖之法践踏得体无完肤,其罪馨竹难书,这才是天理不容。”

  狼霸道:“曹大人,张献忠律军不严,手下军士胡作非为,他日必受天谴。听说闯王李自成拜唐海为监军,破邪立正不枉一人,大军所到,秋毫不犯,义军只罚贪恶之罪,不犯良善之家,你如今不受朝廷善待,何不投闯王、唐海去。”

  曹印冷笑道:“你二人救我出了鬼门关,虽是一片好意,请恕曹印不能相谢。曹印生是大明的臣,死是大明的鬼,为官,执法如鼎,为民,守法如山,绝不跟流寇同流合污。你二人如要杀我,我决不求免,若不杀我,我哪也不去,等着官军收复襄阳,那时我自入大牢继续服刑,没有皇上的大赦,曹印誓不出狱。”

  狼霸大惊。大夫点头赞道:“要是朝廷的官员都像曹大人这样奉公守法,大明天下何至于此!”

  段七劝慰道:“曹大人,你好好养伤,只有伤好了,才有机会实现象山斗志时的抱负,胜他唐海。”

  曹印低首寻思,叹了口气,反问段七、狼霸二人道:“你们原是唐海的人?怎么又跟张献忠一起?难道,天下流寇都合为一家了?”

  段七笑了笑:“不敢欺瞒曹大人,唐元帅听闻张献忠欲攻襄阳,他担心你的安危,特命我二人前来劝慰张献忠不要滥杀无辜,特别是像曹大人这样的好官。”

  曹印冷笑道:“唐海此人,心怀小仁小义,胸无大智大慧,他行走江湖尚可,虽坏法度,终究只杀贪官,不枉良民,要论罪,顶多给他定个杀人之罪,祸及他自身一人。但他狂妄,受李贼蛊惑,反叛朝廷,聚千万流寇,妄想吞噬天下神器,哼,蝗虫过境,片叶不留,其罪弥天,必将祸及天下苍生,依我看来,他定将成为华夏的罪人。”

继续阅读:第九十六回:武英殿曹印论法纪,紫禁城崇祯得良臣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笏剑曲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