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方海的身份背景,你按照他曾经说的那样,给他安排一个假身份背景。”
方海现在对阮夙君来说有很大的价值。
她不希望除自己以外还有其他人知道这一点。
“明白,末将这就去办。”
红夜领命而行。
阮夙君站在原地,脸上突然露出笑容。
方海倒是个有趣的人。
朕倒要看看,以后你还会给朕什么惊喜。
...
晚上,议事宫。
议事宫内举办了盛大的宴席。
阮夙君和三位公主,文武百官全部到齐。
作为这场战役的功臣,方海也来到议事宫参加宴席,坐在阮文音的身后。
看到方海的位置,阮雁南的心里非常竟然有些不爽。
这么优秀的人为什么会是姐姐的人。
后面一定要想个办法让她成为自己的人。
阮文音也注意到阮雁南的眼神,微微一笑。
她是不会把方海这宝贝让给任何人的。
“陛下,智勇公主殿下这一次前线取得大捷,不仅改变了我国和商国之间对峙的优劣势,更是鼓舞了我夏国人心。”
一个官员起身向阮夙君说道。
“臣提议,要大力封赏智勇公主殿下。”
不少官员纷纷起身附议。
阮夙君也正有这样的想法。
“朕也有此意,把海粮城封给雁南,世代传承。”
海粮城是夏国东边的一座富裕城池,被誉为夏国的鱼米之乡。
不少文臣武将拼命立功表现的原因就是为了这座海粮城。
希望这座海粮城能够成为自己的封地。
听到阮夙君的话,阮雁南起身拜道。
“儿臣谢母后的赏赐。”
话说到这里,阮雁南看了一眼方海,说道。
“母后,儿臣这次要为一个人请功。”
“此人是太监总管,方海。”
听到阮雁南要给一个太监请功,在场的大臣纷纷对此感到震惊。
不少人都将目光看向方海,在那里指指点点。
阮夙君早就料到阮雁南会这么说,示意阮雁南继续说下去。
“陛下,这次战役之所以胜利,不是儿臣指挥有功,而是多亏了方总管的计策。”
此话一出,更是让惊讶的众大臣再震惊一波。
阮文音不敢相信地看了一眼身后的方海。
没想到这小子真的懂兵法啊。
一旁的阮芯儿更是不可置信,震惊地看着方海。
“儿臣提议,册封方海为兵部侍郎。”
阮雁南答应方海的事情,她做到了。
这也是方海应得的。
“不行,臣觉得不能这么做。”
阮雁南的话说完,一个户部官员起身向阮夙君拜道。
“我们夏国朝堂之上出现一个太监,这成何体统。”
此话一出,不少官员纷纷点头认可。
“难道我们以后要跟一个太监同堂议事吗?”
“陛下,这万万不可。”
几乎所文臣武将都反对方海担任兵部侍郎。
这让阮雁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怒怼道。
“单从这次战役的表现来看,方总管的表现要比你们这些所谓的官员强不少。”
“怎么,就允许你们尸位素餐,不允许让一个太监在他该有的位置上发挥才能?”
话虽然这么说,但并不能改变殿内的情况。
眼见阮雁南和各位大臣的争论越来越激烈,阮夙君轻咳一声。
听到阮夙君的轻咳声,所有人都识趣地闭上嘴巴。
阮夙君看向丞相百里神策,问道。
“不知道丞相大人对这件事有何看法?”
百里神策是个六十多岁的女人,是夏国的两世老臣,也是前任女皇留给阮夙君的重要人才。
现场的情况已经被百里神策看得明明白白。
百里神策拄着拐杖起身,对阮夙君恭敬地说道。
“女皇陛下,老臣觉得,既然一个人有才能,那就不要管他的出身和情况。”
“管他是男人还是女人,管他是不是太监,只要有才能,我们就要用。”
听到百里神策这么说,阮文音和阮雁南都认同地点了点头。
在这件事上她们两个人的想法出奇一致,不能看着方海当一个普通的太监总管。
“但是。”
百里神策突然话锋一转,说道。
“那个人有没有才能,不是一两个人说了算的,而是让所有人都看到,因为这样才能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看似争吵的根本是纠结方海的太监身份。
实际上是大部分人都不相信方海的能力,认为他无法担任兵部侍郎。
百里神策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
阮夙君明白百里神策的意思,问道。
“丞相的意思是,先考察方海的个人能力,然后根据表现结果再决定是否让他担任兵部侍郎。”
百里神策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
“是的陛下。”
“正好老臣手下有一个非常棘手的案子,正好是关于兵部的。”
“如果方总管能把这件事情查的水落石出,老臣想在场的所有大人都不会反对方总管担任兵部侍郎。”
阮夙君觉得百里神策的话说的有道理。
大臣们也都纷纷点头。
见状百里神策看向方海,笑着说道。
“方总管,前段时间兵部上报,有一批制作羽箭的原材料在城外仓库中莫名丢失,丢失的原材料足够制造十万只羽箭。”
十万只羽箭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放在军队中能够连续作战很长一段时间了。
“你要是能查出这件事的真相,我就保举你做兵部侍郎,在场的各位大人也会心服口服。”
百里神策在朝中的影响力非常高,仅次于阮夙君。
没有人赶在朝堂上得罪百里神策,就连女皇也要给他几分面子。
“不行!丞相大人,我不同意!”
就在这时,兵部尚书陈天站了出来,对女皇拜道。
“陛下,这是我们兵部的事情,让一个太监来调查,微臣心里接受不了。”
不只是陈天,阮芯儿对此也提出了质疑。
“母后,儿臣也觉得不妥。”
“方海毕竟是一个太监,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难免会引起天下人的耻笑。”
阮芯儿是什么想法,阮文音和阮雁南都知道。
但在今天这件事上,她们保定方海了。
“陛下,儿臣觉得这样安排非常好。”
“母后,儿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