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总管故意装出一副为方海考虑的样子,收下三十两,将剩下的二十两还给方海。
不管怎样,钱是收下了。
“小海子,你应该不是单纯来给我黄金的吧?”
太监总管将黄金放在柜子中,来到方海面前扶起他起身。
此时太监总管的态度,和刚才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和蔼可亲了不少。
“总管,不是我晚上去倒夜香嘛?”
“今天这不给长乐公主和女皇陛下推拿一番,有些累了,想晚上休息一晚上,还希望总管能帮我一把。”
有钱能使鬼推磨。
收了方海的钱,太监总管也会给他办事。
“这小问题,我今晚安排人顶替你,你先休息。”
在黄金的驱使下,太监总管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方海的话。
“那就谢谢总管了。”
方海嘴角微微上扬,至少他能活过今晚了。
长乐公主内室。
阮芯儿坐在榻上,手上拿着那把匕首。
恭桶则放在一边。
“殿下。”
白雪来到阮芯儿榻前。
“倒夜香的那小子来了吗?”
白天运气好,让他逃过一劫,今天晚上阮芯儿不会放过他。
只要方海进来,外面的白雪和红珠便会关上房门。
那时候阮芯儿便一刀刺死方海!
宫里死一个太监,很正常的事情罢了。
“算时辰也该来了,不过殿下,那小子白天出尽了风头。”
“听说他治好了女皇陛下的头疼病,还得了不少赏赐,现在动他会不会不太合适?”
“哼,那小子走狗屎运罢了。”
阮芯儿咬牙。
不管怎样,她今天晚上要让方海死!
天王老子来也救不了他!
“去外面候着,那小子来了就让他进来。”
“是。”
阮芯儿拿起手中的匕首把玩一番,用力刺向前方,嘴角微微上扬。
一会就用这把匕首,刺进那小子的心脏!
让他亵渎本宫的身体!
约摸半个时辰过后。
一个小太监来到门口。
“你不是收夜香的那小子!”
红珠认出了小太监的身份,惊呼道。
他不是方海!
不等小太监说话,白雪直接一把抓住小太监的耳朵,把他提溜进内室。
“殿下,倒夜香的那小子没来,今晚是他来倒夜香!”
听到白雪这么说,阮芯儿一下子从榻上起身。
这怎么回事?
阮芯儿快步来到小太监面前,将匕首贴在他的脖子上,质问道。
“说!小海子去了哪里?他怎么没来?”
小太监被阮芯儿的动作吓得不轻,身体止不住打哆嗦,张了半天嘴就是说不出话来。
“殿下,不行您先把匕首放下?”
一旁的白雪提醒道。
阮芯儿觉得白雪说的有道理,点了点头收回匕首。
“说,小海子人呢?”
“小的不知道啊,是总管安排我来给公主殿下倒夜香的。”
没有了匕首的威胁,小太监如释重负,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如同竹筒倒豆子般都说了出来。
“这死太监!”
阮芯儿被小太监的话气得不轻,对白雪说道。
“你马上去把太监总管带到这里。”
“是,公主殿下。”
等白雪走后,红珠看了一眼小太监,询问道。
“公主殿下,这个人怎么处理?”
“下去吧。”
该死的人是方海,其他人阮芯儿暂时还不想要他们的命。
“谢谢公主殿下。”
知道自己能活下去了,小太监忙不迭从地上起身,拿起恭桶就跑,一副生怕阮芯儿反悔的样子。
“小瞧他了。”
阮芯儿本以为方海跟其他太监一样,是没脑子的家伙,现在看来是她错了。
这家伙鬼精鬼精的,脑子挺灵活。
过了一会,太监总管被白雪带到阮芯儿面前。
“公主殿下。”
“总管,我且问你,小海子今晚为什么没上值?”
太监总管在宫中也是个有身份的太监,阮芯儿对他的态度还是有所收敛。
“回公主殿下,小海子今天给公主殿下您和女皇陛下推拿按摩,身体略微不适,所以今晚没让他上值。”
当初在疏通关系的时候,方海就已经想到了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那时候说给太监总管的话,便是能应付阮芯儿的话。
太监总管也不是傻子,知道方海说的话有道理,于是便想起来用上。
听到太监总管这么说,阮芯儿刚要发怒,又想到事情不对。
这件事还不能生气。
因为细想之下这番话没问题。
而且今晚自己要是动手了,那不是视自己母皇为无物吗?
无奈之下,阮芯儿只能暂时咽下这口气,挥手示意太监总管退下。
“殿下,这小子运气可真好,又让他逃过去了。”
白雪愤愤不平地说道。
阮芯儿双眸微眯:“今天杀不了他,明天还有机会,我就不信他一辈子不来这里倒夜香!”
方海就是个宫中倒夜香的。
今天被他找到理由没来上值,他肯定不能天天这样。
明天晚上,她必要了方海的性命!
小房子内。
方海坐在桌前,思考着明天的对策。
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明天必须要去上值。
上值的话自己明天必死。
一想到这里方海就头疼。
要想改变这一现象,最根本的解决办法便是换差事。
离阮芯儿越远越好。
最好是在阮文音的手下办差,至少没生命危险。
但问题在于,自己该怎么换份差事?
要是给太监总管黄金的话,换差事倒是他倒是能帮自己。
但这样做也会引起阮芯儿的注意,到那时极有可能会产生其他变数。
“唉。”
一时间方海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无奈地发出一声叹息。
在这宫中活下去,也太不容易了吧。
第二天。
早朝时,阮夙君的状态已经恢复,不再被头疼病困扰。
议完国事后,阮夙君对众臣说道。
“诸位,朕打算在朝中办一个吟诗会,选拔才子才女,不知诸位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这段时间由于商国的入侵,夏国国内诸多男女纷纷习武,大有要压过文学的迹象。
阮夙君不是一个重武轻文的人。
她深知要想治理好国家,文武兼备是必备条件之一。
吟诗会也是鼓励文人的一种手段。
“臣附议,吟诗会可以给不少人一个机会,也可以活跃我国文坛。”
“臣附议。”
“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