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德妃对于他父皇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柳蓉儿当然也会将她看作是眼中钉。
既然她不让他好过,甘云棠当然也会想办法让她添堵。
甘奇志看着儿子眼中闪烁的光芒,觉得甚是好笑,到底还是小孩子,看事情不长远。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那么多的顾虑。
知道被人算计,还心甘情愿上了当,普天之下恐怕就只有这么一个人了吧。
“云棠,你是不止是朕的儿子,还是南夏的未来。对你的纵容就是对南夏的不负责任,所以不要怪父皇心狠。”
真到了危难之时,叮嘱人好好保护的人也只有甘云棠一人而已。不是他不在乎其他人的性命,只因他是他唯一的儿子。
对那些嫔妃是恩宠,对公主是娇宠,对太子才是出自内心的爱。
如今想想,皇后,太子,他最在乎的两个人,都对他心生怨恨。四位公主,对他也是尊敬多过爱。就连生他养他的母后,对他也颇为失望。
“母后真的后悔让你当了这个皇帝,如果只是一个闲散王爷该有多好。”
“一个帝王之位束缚了你一生,整日戴着面具,还要注意言谈举止。古人说高处不胜寒,看来是对的。可人人都想往高处爬,母后当初也是为了你好,不曾想却害了你。”
五位皇子相争,最后却便宜了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六皇子。不是他的运气好,而是他的母妃懂得隐忍。
从一进宫就小心谨慎,不会恃宠而骄,也不会拜高踩低。只是小心翼翼侍奉着皇帝和皇后,好好照顾自己的儿子。
别的嫔妃都让皇帝挑了世家大儒来给自己的孩子做启蒙老师,她的母妃却为他找了一个刚刚中举,被封为翰林学士的人做老师。
起初别人还以为那个人有什么特别的,使了不少绊子。最后才知道那根本就是一个书呆子,家境贫寒,没什么根基,也帮不了他什么忙。
师傅是母妃求皇后定下来的。父皇知道后,觉得一个皇子的老师至少也要出身名门,想让他换一个,可他死活不愿意。
“师傅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儿臣也想像他一样做个什么都会的大才子。父皇不也夸师傅的才华古今少有吗?儿臣能拜他为师您不高兴吗?”
罢了,罢了,反正也不是将来的太子,学些风雅之事也好,还能陶冶性情。将来也能安稳度日,不用过那些勾心斗角的生活。
“你高兴就好,只是有一点,万寿节上朕可是要见到你亲手作的画。倘若画的不好,朕会重重罚你。”
为什么要的是画而非诗词呢?因为一个闲散王爷懂得作画就行了,诗词歌赋,跟朝堂有关的事情,一概不需要过问。
母妃生他的时候是早产,他生来体弱,宫里健康的皇子多的是。父皇平时对他多点关爱是可以的,但从不会有将他立为太子的想法。
试问,一个身体不怎么好的储君,能让一个国家变得安定吗?到时候不用敌人来打,自己人先打起来了。
因为他没有什么威胁性,其他嫔妃和兄弟们对他也没有太大的敌意。反而是平平安安活到了现在。甚至时不时还会送他一些东西,表示兄友弟恭,一家和睦。这样的话,父皇看了也高兴,顺便还能抒发一下多余的感情。
之后,遇到了师傅,他的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
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那种感人肺腑的情义,亲兄弟也可以是肝胆相照的,夫妻之间也能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人与人之间不只有算计,还有真心相待。
第一次去师傅的府上,师娘给他做了一碗燕窝粥,是用血燕做的,他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便开口想再要一碗。
师娘为难地看着他,“这,这血燕难得,只剩下这么一点了。不如等过些时日,我再让人出去买一些,下回做给你吃。”
大概是过了两个月,师傅再次带他回去,他如愿以偿吃到了血燕。可他感到奇怪的是,每次只有他一个人吃,师傅和师娘,还有他们的女儿都没有吃过。
当他问起的时候,师娘笑着说:“每个人的口味不同,我们是南方人,不喜欢吃这个。故而只做给你一个人吃。”
哦,原来是因为不喜欢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吃了那么多的血燕,他的身体一点点好了起来。去师傅的家也多了,就跟进自家后院一样,没事也会去厨房拿一些东西吃。
“老爷好不容易攒了两个月的银子,给了三爷一些,再买了这么点血燕,估计又没了。”
另外一个丫鬟也跟着叹息,“唉,可不是吗?三爷自小身体就不好,听说老太爷当年都想把他丢了,是老爷拼死相劝才救下来的。你不知道老爷当年有多凄惨,一边温习,一边照顾三爷。”
“希望三爷的病能尽快好起来,这样老爷也不用那么辛苦了。”
攒了两个月才能买上一次血燕,难怪他没过上一段时间才能吃上一次。
朝中的大臣,哪个一出手不就是几万两银子,他的师傅为什么买个血燕还要攒钱?回去之后悄悄告诉了母妃,母妃却笑了。
“说明我的志儿遇到了一个好师傅,他不像其他人那么贪得无厌。好好跟着师傅学,将来必成大器。”
“母妃的意思是,那些人的钱财都是通过别的途径得来的?”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你见到的人可比知府的权力大多了,得到的银子也会更多。像你师傅这样人,少之又少,也一辈子都难以升迁。”
为什么?他的父皇还经常夸他师傅将他教得好,说他的画越来越好了呢。为什么不会让他师傅升迁呢?
看到母妃眼里闪着泪光,这些话他始终没有问出来。
从那以后,他渐渐表露出不喜欢吃甜食,师娘也不再给他买燕窝了。他找父皇从宫里请了一位太医给师傅的弟弟治病,终于让他渐渐好了起来。
师傅和师娘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那个爱笑的小师妹比以前也更爱笑了。据说是定了一桩特别好的亲事,那个男子是京城有名的才子。
以为事情逐渐好了起来,没想到突如其来的一场变故,一切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