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四担心是不是又出什么事了,立刻放下碗走了出来。
来到院子里,看到周阳和许佳宁两个人,一人端着一个盆子,一人端着一个筐子,而且还有阵阵肉香味传来,不禁是感到有些发懵!
“兄弟,弟妹,你们怎么过来了?”
“呵呵,四哥,嫂子,我们是来给你们送兔肉的!另外,我家还烙了点儿饼子,一块给你们送了几张!”
周阳笑呵呵的说道。
“哎呀,这……这怎么好意思……”
林四是个嘴笨的人,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虎子和燕子上一次吃肉还是几个月前,早已经忘了肉是什么味了,此刻闻着扑鼻的肉香,馋得直咽口水!
至于林四拿回家里来的那一只野兔和那一只野鸡,他们根本就没舍得吃!
如果吃了的话,就这点儿肉,还不够他们一家人塞牙缝的呢,但是如果拿到县城卖掉,然后去买粗粮的话,大约能买六七十斤,掺上野菜的话,够他们一家人吃上好一阵子了!
周阳也是猜到了林四家肯定不舍得吃肉,所以才专门给他家送来了一盆炖好的兔肉。
两人把兔肉和饼子放在桌子上,周阳说道:“四哥,我去看看大娘!”
“好!”
林四应了一声,瞅了一眼虎子和燕子狂咽口水的样子,心里感到一阵酸楚,说道:“既然你们阳叔和婶子给你们送来了,那你们就吃吧!”
听了这话,两个孩子立马激动的叫了起来!
周阳跟着林四进了里面的卧室,这是林四家里最好的一间房,林四专门留给了老母亲。
另外,由于林母常年卧病在床,而且这个时代,尤其是林四这种家庭状况,也谈不上有什么医护条件,因此这个房间里的气味,难免有些刺鼻。
不过,林四几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亲自给母亲喂饭、喂饭,翻身擦洗,以防她身上长疮!
妥妥的是个大孝子!
单凭这一点,也足以说明,此人可交!
“大娘!”
来到床边,周阳亲切的叫了一声。
“小阳,你来啦……”
林母虽然已经卧床好几年,但是并不糊涂,看到周阳之后,不但准确的叫出了他的名字,甚至还挣扎着想要坐起来。
“大娘,您躺着就行,千万别乱动!”
周阳连忙说道。
“娘,小阳兄弟不是外人,你躺着吧!”
林四也说道。
随即,他又对小阳说道:“兄弟,你给我娘把个脉吧,看看她的病怎么样了。”
周阳已经把前身的全部记忆融会贯通,自然也包括前身的医术。
不过,前身在医术方面没什么天赋,最多也就学到了老郎中的六七成水平。
周阳在床边坐下,轻轻拿起林母的手腕,闭上眼睛,把起脉来。
过了一会儿,周阳睁开了眼睛。
“兄弟,我娘的身体怎么样了?”
林四连忙问道。
其实,刚才这一番把脉,周阳虽然很认真,但是除了林母的脉搏很微弱之外,并没有发现其他问题。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医术太差!
尽管把脉没什么效果,但周阳嘴上还是说道:“大娘的身体状况很稳定,没什么问题!”
对于病人来说,心情好,有期待,其实也是一种宝贵的良药!
于是,他便捡了好听的说。
果然,听了这话,林四母子两人都很高兴!
“娘,你听到了吗?小阳兄弟说你没什么问题!”
“听到了!听到了!小阳和他爹都是好人,小阳说没问题,那就没问题!”
……
周阳在林四家也没多待,寒暄了一会儿就走了,以免耽误他们吃晚饭。
此时,天色已经黑了,周阳和许佳宁肩并肩走在静谧的乡村小路上,朦胧的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倒也别有一番意境。
突然,周阳抓住了许佳宁的小手。
“啊!”
许佳宁没有任何防备,吓得叫了一声,下意识的就想把手抽出来。
但是,周阳抓得狠紧,她根本就抽不出来。
“你快放开,让人看见多不好啊!”
许佳宁羞涩的说道。
“没事儿,天都已经黑了,没什么人出来。再说,看见就看见吧,咱们是夫妻,一块睡觉都是合法的,牵牵手又怎么了?”
周阳大大咧咧的说道。
“你小点儿声!”
许佳宁更加羞涩了!
“嘿嘿……”
周阳轻轻一笑,准备做点儿什么来征服这个可爱的小丫头!
可是,做点儿什么好呢?
看着洒在地面上的白色月光,周阳的脑海中突然有了一个主意!
大周文化鼎盛,堪比上一世的唐宋,诗词尤其盛行,但凡是读过书的人,基本都能吟上几句,只是水平有高低罢了!
许佳宁是读过书的,显然懂得诗词!
而他上辈子尽管是个理工男,但是经过多年应试教育的磨炼,肚子里虽然不敢说装了唐诗宋词三百首,但是那些有著名的诗词,他基本上能张口就来!
其实,他根本就无意做一个以此邀名的文抄公,但是抄上几个名篇,来征服一下自己的娇妻,还是无伤大雅的!
于是,他便说道:“佳宁,今晚的月色这么美,咱们就以明月为题,每人作上一首诗,如何?”
“作诗?”
许佳宁有些惊讶!
“对,作诗!”
周阳微笑着说道。
许佳宁从小就对诗词歌赋特别着迷,堪称是一个文艺青年,而且她也确实挺有才情,以前也是作过诗的,先生们还夸她做得不错!
另外,她知道,诗词乃是由心而发,很能影射出一个人的心境!
于是,她沉吟了片刻,便说道:“好啊!不过,得由你先作!”
“行!”
周阳一口应了下来!
要说以明月为题的名篇,那实在是太多了,他随口就能吟出来十几首之多!
那么,应该用哪一首来征服自己的娇妻呢?
很快,他就选中了一首词!
苏东坡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虽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上一世,唐宋两朝,文风鼎盛,名家辈出,以明月为题的诗词千千万!
但是,在他心中,苏东坡的这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属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