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洛拿一个傻子能有什么办法?
最后当然是听之任之。
“啊……!”突然,又是一声巨大的惊雷响起,莫子衿缩进被子里,他顺道上床把她搂进怀里,将人拉了出来,“还没有用晚膳呢。”
蒋公子倒是细心,一点一点慢慢喂她吃饭吃菜,不时还帮人擦擦嘴,服务得很是周到。
“以后该不怕我了吧?”
“怕怕。”
莫子衿睁着自己湿漉漉的眼睛,懵懂看着他,特别无辜。
“你个死没良心的。”蒋洛便刮了刮她的鼻子,低头在碰到她嘴唇前一刻又将头别开,细心的嘱咐,“以后不能让男子碰你知道吗?”
莫子衿表示自己知道了,就要挣脱他的怀抱,与他保持距离。
蒋洛将她搂紧,“我不一样,我是你夫君,你不用避着我?”
“夫君?”莫子衿歪头咬手,想这是个什么东西,“可以吃吗?好吃吗?”
“可以吃,也特别好吃。”蒋洛捏住她蠢蠢欲动的嘴,“只是不是这么吃的,其中精妙我以后再告诉你。”
止住了她想咬他的念头,他才从怀里拿出一张纸,就是给莫子衿瞧瞧有这么个东西而已,并没有打算让她看上面的字。
“你托方志文算的东西他已经算出来了,只是你如今这样子他与你说什么你也听不懂,所以他便写了这张纸,托红鸳等你正常了再给你。”
那么这张纸为何到了蒋公子手中?这就是个问题了。
莫子衿还是懵懂无知瞧他,别说听不懂方志文的话了,她连他说的也听不懂好吗?
蒋洛定定观察了她一会儿,确定这件事之后就把纸又收了起来。
“既然你什么都不记得了,等好了再找我要吧。”
他语气中还带着两分的失落,“你只要说自己记得,我也可以现在就把纸给你,他算出一些时间就在最近,我拍你错过了。”
继续盯着莫子衿,她继续没有反应。
蒋洛也只能无奈的放弃了,“你这个傻子真的是气死我了。”
“傻子,傻子”
莫子衿拍手嘻嘻笑,嘴角还流出了专属于傻子的哈喇子。
蒋洛认命替她擦去,然后慢慢的哄她睡觉,等确定她短时间内不会醒来才离开。
门口的红鸳进来,瞧莫子衿眼神很是复杂。
这场雨终究也是没有坚持多久,第二日一早就放了晴。
太阳炙烤着大地,天气有些炎热。
皇后沈清悦一大早就去了太后处请安,她气息微弱,即使盖了厚厚的胭脂也遮不住她脸上的病容。
“皇后病了怎么又出来了?是想把病气过给哀家吗?”
本想趁着独揽后宫大权,结果皇后就出来与她对着干,太后当然不会喜欢这个儿媳。
沈清悦苦笑,她本只是沈家旁支,一个五品小官的女儿罢了,既没有惊世才学,又无绝美容貌,哪有什么资格做皇后,不过当年阴差阳错才进了宫。
这些年她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恨不得试试亲力亲为,可就是这样,她也依旧不讨喜。
不仅是太后这儿,便是皇帝一年也不会去看她几次。
“太医说臣妾已经好了不少,平日要多出来走动走动强身健体。
臣妾想自己已经许久没来向母后请安,心内有愧,所以今日特来问安。”
“哀家好的很!”太后语气很不好,正眼都不瞧皇后一下,“只是哀家看皇后还有些不好,需好好养着。”
太后她老人家表示,要是太医院那群庸医胡乱诊治意图谋害皇后,她自然会替她做主的。
当下就要唤来自己的心腹太医要为沈清悦重新诊脉。
“臣妾多谢母后!”沈清悦有些不情不愿,但是又能怎么样呢,她在这个宫里向来没有什么地位。
心中悲凉,让她猛烈的咳嗽起来,她便拿袖子掩了掩嘴。
太后瞧她这个样子更加的厌恶了,闭目养神一句话也不想与她说。
此时景煜城那边也出了事,一大早江南总督便进宫觐见,递了一份奏折上来。
这上面的内容已经传遍了广陵府,后面才被呈到皇帝面前来的。
景煜城拿着奏折凝眉,“有人状告宁国公鱼肉百姓强占民女侵占民用土地种种罪状共九大条?”
昨夜晕倒在知府衙门门口的人就是那被逼的没办法了的苦主。
他们是乡亲们推选出来送万民书的。
也是听说了皇帝正在广陵才要搏一搏,不然往常他们都不会做这种事。
因为当地官员都是官官相护,怎么可能去得罪一个正一品的国公爷。
景煜城将奏折丢到桌子上,冷冷笑开:“这可就奇怪了,宁国公最是清廉,堂堂国公爷家中几日才食一顿肉,这一点朝野皆知。”
所以这样一个人怎么会犯这种事呢?
他一个武将,一声戍守边关本就不擅长享乐,食邑所在地也不在广陵,怎么就占用农田占用到了这里。
再说他强占民女!老爷子都六十多了,他要民女有什么用?暖脚吗?
这位一生清廉忠心,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军营的老国公,唯一的错可能就是他站在了皇帝这一边,是他手中最为锋利的利剑,震慑得太后与梁王不敢乱来吧。
如今兵权三分之一可是握在宁国公的手中的,朝中许多武将还是出自他门下。
而这位宁国公就是蒋洛的父亲。
宫中禁卫军可都是蒋洛领着呢,有他们父子在,太后要动皇帝貌似有点苦难,那就只能先弄死他们了。
江南总督被景煜城气势所迫,不敢抬头,汗流浃背,“或许知人知面不知心。”
宁国公自己老了,那民女可以是蒋洛用的嘛。
“呵!”景煜城冷笑,他又立马补充了一句,“也或许是有心之人陷害宁国公。”
“这事儿朕会亲自查的,你下去吧。”
这颗不坚定的墙头草,景煜城懒得理他,就让他退下了。
只是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的话,他必须得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才行。
三人成虎,民众最是容易相信这些不符合实际的谣言的,现在有很多百姓都已经改口唾骂一大把年纪还在镇守边疆的宁国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