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周末的下午。
苏丹丹从外面喝完下午茶回来,听到任杭书房里有说话的声音,从声音判断,有三个人。
“哟,家里来客人了,杭儿,也不在客厅招待客人,呆在书房里干什么?”
苏衍之一指一个坐在任杭书桌前的一个中年男子,开始介绍。
“姐,这是我为杭儿请的家教,李老师,他是晋城师范大学附中的骨干教师,有相当的家教经验,给他辅导的学生,短时间内进步神速。”
苏丹丹瞧这个中年男子,老气横秋的,打心眼里不喜欢。不过,是自己弟弟找来的,也不便当面刁难。
“李老师,我是任杭的妈妈,你们先聊,我给你倒水去。”
苏丹丹茶还没有泡好,他们三人就出来了。
“李老师,坐下来喝杯水吧?”
李老师一拱手。
“谢谢任夫人,真不好意思,我查问了任公子的情况,他底子有点差,我……”
“呵,李老师,让你白跑一趟,真抱歉,杭儿,送李老师。”
“谢谢,不必了。”
李老师离开之后,苏丹丹就立即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妈,我不喜欢这个李老师,所以故意没有正确回答他的问题。”
苏衍之一摊手。
“你小子,这个李老师可是晋城的名师,你竟……”
“弟弟,算了,学习是任杭的事,他不喜欢李老师,学起来也没劲。”
第二天,苏衍之又请来一位老师。
这位老师向任杭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在一个方程里出现两个变量,如何解这个方程。
其实这个问题顾夭在辅导任杭时就强调过,一个方程有两个未知数,基本的解题思路,就是将这个方程通过变形变成两个非负数之和相加等于零的形式,然后利用两个非负数之和等于零,这两个非负数一定都等于零的原理,将一个方程变成两个方程,就可以完成解答了。
任杭也是知道这种方法的,但他却摇了摇头。这位老师也嫌任杭基础太差,怕教不好,影响他的声誉。于是这事又黄了。
过了几天,苏衍之又请来一位老师,也没有成功,理由是任家条件太好,大凡条件好的家庭,这个家教是很难作的。
苏衍之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任杭找家教这事让苏丹丹觉得情况有点不对,虽然说自己弟弟关心杭儿,爱杭儿,但以前可从来没有在学习上管过任杭,而现在却热衷于为杭儿请家教,于是在第四次请来的家教老师离开之后,苏丹丹支开任杭,和苏衍之聊了起来。
“弟弟,你不觉得这些日子你对杭儿学习的关心有点太过吗?你以前只知道带着他玩,可很少管他的学习呀。”
“姐,我以前是关心得少,这段时间,见杭儿闲的时间多,就想找个家庭教师,不想让他太空闲,不想这小子,竟……”
“弟弟,姐谢谢你关心杭儿,也许是这些老师年龄都太大,杭儿不怎么喜欢,所以……还是等夭夭比赛完之后,让夭夭给杭儿补习吧。年轻人一起学习,也是个伴。”
“姐,我是想……姐,我怎么跟你说呢?”
苏丹丹看了一眼苏衍之。
“弟弟,姐就想证实一件事,所以支开了杭儿,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苏衍之摸了摸头,有点不自在。
“姐,我真的不好意思开口说这事,所以……”
“衍之,你是我弟弟,有什么话不好意开口的,说吧。”
苏衍之顿了一会儿。
“姐,其实我对顾家小姐顾夭……”
苏丹丹笑了起来。
“弟弟,你不好意思说,是不是?还是姐替你说吧。你爱上了顾夭,但又怕杭儿和顾夭好上了。”
“姐,我对不起你和杭儿。”
“傻弟弟,你不用说对不起,之前,我对顾夭也有好感,上次杭儿过生日,我见到了顾夭,就喜欢上这个孩子,所以生日宴会结束之后,我就想让杭儿送送顾夭,但后来杭儿却执意要送夏欣沫。但在我心里,顾夭一直是我最满意的儿媳了。”
“所以,姐,我才觉得对不起你和杭儿……”
“衍之,你别打断姐,让姐把话说完。你上次接杭回来,说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我就觉得有问题,我问了杭儿一些事情,姐才明白,你是爱上了顾夭。你之所以不停地给杭儿找家教,就是不想让顾夭再为杭儿补习,不想顾夭再和杭儿有过多的接触,怕他们之间产生感情……”
“姐,我的心思你都知道了?”
“弟弟,你年龄也不小了,能够有喜欢的人,也算是我们苏家的老树开花了,姐很高兴,别说杭儿对顾夭没有那个心思,就是有,姐也不会让杭儿跟你抢媳妇的。”
“姐,你别怪弟弟,上次我看杭儿抱顾夭,我心里真的有点不好受。”
“这事,我也问过杭儿了,杭儿说,他和顾夭只是哥们,没有男女那种感情。”
“姐,虽然如此,可是这事还是别让杭儿知道,毕竟杭儿和夭夭从小一起长大,他们之间没有感情那是假的,我就怕因为这件事影响我们舅甥之间的关系。”
“弟弟,你放心好了。”
经过和苏衍之的一番交谈,苏丹丹证实了前两天自己的想法,心里也释然了,为了自己这个弟弟,苏丹丹就在心里决定,以后尽量少让任杭和顾夭接触。
“衍之,你现在有了喜欢的,姐当然高兴,不过,顾夭本人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问过?还有,顾家会不会同意这事,毕竟你和顾夭之间在年龄上相差很远。”
“我和顾夭接触的时间也不算短,虽然我们俩相互之间都没有明显表白过,不过,对和顾夭的事,我很有信心,姐你不用担心。”
“你这样说,姐就放心多了,要不要姐姐代替苏家出面向顾家提亲?”
“姐,不用了,一来,顾夭现在还在上学,二来,弟弟觉得这事,还是自己向顾家提及比较妥当,等时机成熟了,再说吧。”
“也好,衍之,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