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大街上比往日要更为杂乱,皇宫里的禁卫军在主街上把人群往两边驱赶,皇城司,京城防卫司都在维持秩序。
御林军站在街道的两边,腰间挂着大刀,从宫门口一直到城门口的街道旁围满了人,往日里的小摊贩都没有再摆摊,即使禁卫军不断维持秩序,还是会有人围在街旁伸长了脖子向宫门的方向望过去。
宫门口车子排了一条长龙,有马车,也有装行李的车,车旁都是带刀侍卫,只要有人靠近就会抽出刀来,人群只敢远远围观。
“听说陛下要去江南?”
“是啊!这次九殿下和四殿下都和陛下一起去。”
“那陛下一定是很看重这两名皇子了?”
京城的百姓总是对朝中的大小事如数家珍,消息也灵通,只要皇帝没有下令保密的事多半都会传出来,皇宫里要是有个风吹草动就够京城的百姓议论一个月的,尤其是皇帝出巡这种大事。
宫里也是比往日要忙碌许多,皇帝要出巡,这朝中的事大臣上了折子后,每日要快马加鞭送到皇帝手中,皇帝批过的奏折又要送回来,出行所要带的东西,身为皇帝自然不能将就,都得准备,宫女,太监也得带,就这样出巡的队伍可以从宫门排到城门口。
元琰坐在惠贵妃寝宫内:“母妃,您就放心,儿臣会照顾好自己的。”
惠贵妃把元琰上下打量了一遍,道:“你父皇一直对你寄予厚望,你可不能让他失望。”
元琰不语,点点头,惠贵妃一心想让他争夺皇位,不过虽然皇帝从以往的表现看起来很重视他,但是皇帝的心思谁能猜的准,也有可能是假象,储位争夺,那里有那么简单。
四皇子一直表现的兢兢业业,不知皇帝有没有给他说过同样的话。
“母妃,儿臣走了”,元琰跪在地上给惠贵妃行了一个礼,起身离开。
走出宫殿,张绪就跟了过来,他没有因为上次的事而要把张绪调离身边的打算,只是小惩大诫,只是这种事有一就不能有二。
张绪不似往日的随意,他沉默的跟在元琰身后,腰间的刀在走动间发出叮叮声。
宫门大开,来到宫门口就见外面已经是人山人海,皇帝还没有出来,但是皇帝的马车旁已经有禁卫站着,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一个方脸禁卫走上前来行礼道:“殿下,陛下让您先走,然后一起上船”。
元琰认识他,他是皇帝宫殿外站的禁卫军,皇帝出行他自然要跟随。
他皱眉问道:“父皇的意思是……?”
禁卫军对元琰道:“殿下,四皇子也会提前离开,到登船的地方候着。”
元琰点点头道:“好我知道了。”
皇帝让他和四皇子提前走,是因为队伍太长,皇帝肯定是在前面的,他和四皇子身为皇帝的儿子自然是和皇帝程同一艘船,官员程后面的船,皇帝如此安排是怕他在队伍后面来不及程第一艘船。
元琰坐上马车,赶车的是宫里的太监,禁卫已经把街道两旁清空,元琰的马车从两排禁卫中间走过。
皇帝这次出行是要去江南,走水路,现在正是前朝余孽在作乱的时候,皇帝为何会选在这个时候出行,难道他就不担心前朝余孽会趁此机会更加肆无忌惮吗?
前朝余孽现在是越发张狂,在京城大张旗鼓的闹,前一段时间还光明正大的闯进百姓院子里屠杀。
季远已经很久都没有来过消息了,李绍就是前朝太子的身份已经不是秘密,还有他身边的那个莫烟曾经做过四皇子的幕僚。
四皇子之前做的重重事都够被皇帝处死,可皇帝为什么会对他纵容至此,要说是因为皇帝太过看重四皇帝也不见得,可要是防备四皇子为什么要答应带着他一起出巡。
虽说皇帝身边时时刻刻都是侍卫保护,但是还是会比在皇宫的时候松懈许多,四皇子要是借机下手,皇帝防不胜防。
元琰脑中一个念头闪过,顿时惊住,皇帝这次会不会……,他是故意离京的,就是要他们放松警惕,露出马脚,皇帝甚至不惜一身犯险,来引出前朝余孽。
马车摇摇晃晃,他在脑中胡思乱想,但是就是有一点在心中像一个挪不动的石头,怎么像也想不透,四皇子在皇帝出巡的时候派马匪刺过圣驾,皇帝得知后为什么无动于衷?
元琰始终想不通这一点,所有的事情都卡这这一点上。
马车缓缓出了城门,元琰撩起帘子,外面的路因为皇帝出行已经封了,行人都在路两边观望,他的马车引来了瞩目。
并不是因为他的排场很大,马车华丽,而是因为现在这条街一已经封了,能在上面过的都是宫中的人。
元琰带了十个侍卫,张绪在马车外跟着,其余人都跟在马车后面。
京城内就有一条湖直通城外,但是这次出行乘坐的是大船,元琰一路来到城外的湖边,湖周围围满了人,禁军几乎要把整个湖泊密密麻麻的围住,湖上的船只一眼望不到头。
最前面的船只只是能远远看到一个船帆,有一条船被众多小船围着,船身足有五六米高,长有四五十米,是两层,从远远望去,就好似是一坐华丽的宫殿飘在湖面上,周围的船手就有四五十人,禁卫检查完船只后上了岸,周围穿着普通衣服,头上带着草帽的一行人上了船,不过并没有人阻拦。
为首的一个人元琰见过,他就是皇城司指挥使,他穿的比以往更为朴素,加上那张粗糙普通的脸,在人群中都不会有人注意到他,他相极了民夫。
身后跟着的人也都穿着普通的粗布麻衣,头戴草帽,不知道的人还会以为他们是一群结伴去地里插秧的民夫。
禁卫军看起来在各处都有,是保护皇帝的主力,可是有谁知道隐在人群中的民夫才是皇帝最为信任的人。
要是有人想要对皇帝不利,根本就走不到近前,在悄无声息之间就会被解决,要是皇帝不想声张的话,在热闹的人群里这一切都好似没有发生过。
元琰坐在马车上听见咵跨的脚步声,还带着刀柄和腰带碰撞的声音,打开帘子转头望去,就见皇帝的车架已经到了城门口,随之而来的是人群之中的吵杂声。
皇帝的车架走出城门,站在城门口守卫的禁卫军都齐刷刷跪下来迎驾,围在后面的百姓也跪了下来,就在一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声中,皇帝打开帘子走下车架。
周围的百姓经常能听到皇帝的各种传闻,有的说皇帝身高八尺,长的像关公,这个形象被他们深深印在脑子里。
众人之中,有的人偷偷抬头去看,只见一个小太监跪爬在皇帝的车架旁,皇帝穿着金黄色的龙纹靴缓缓踩在的小太监的背上,接着就见皇帝的样貌,并不是如众人所说的那样,皇帝没有关公那么强壮,而是看起来像一个文弱书生,陛下虽然现在已经人到中年,但是相貌看起来颇为年轻。
皇帝被众人簇拥这走向湖泊处,身后还跟着朝中大臣,元琰走下马车,就见四皇子已经等在湖泊前等着皇帝,身边还站着徐若瑄。
他没有要上前打招呼的意思,四皇子从眉宇间掩不住的激动,他也不知四皇子是在激动什么。
徐若瑄和四皇子低声说着什么,元琰也不予理会,过了一会,徐若瑄走到他面前,笑道:“九弟,好久不见了。”
元琰眉头微微促起,冷淡道:“嗯。”
许若瑄过来找他干什么?他总有种不好的预感。
“听说九殿下和许小姐的事贵妃娘娘不同意?”许若瑄扬起眉毛,闲聊道。
元琰看着眼前的湖泊,冷声疏离道:“这个徐小姐无关”。
徐若瑄没有因为元琰的冷淡而离开,她勾唇一笑道:“殿下这是做什么?难道还怕我缠着殿下吗?”
“我已经嫁给你四哥了。”
元琰正欲开口,就见远处的四皇子朝徐若瑄招招手,徐若瑄看了元琰一眼,再没有开口,朝四皇子走了过去。
张绪来到元琰身后,道:“殿下,陛下已经登船了。”
“好”,元琰不再多想,向大船的方向走去。
走过夹板,来到船舱内,元琰被门口的太监领到二楼的房间内,船上的房间自然没有在皇宫内的奢华。
一张床,外面还有个隔间,是专门给随行侍卫留的,有个放茶具的桌子,再就是几个衣柜,没有陈设和装饰。
太监把元琰的东西都拿上了船舱,元琰没有带宫女,只带来侍卫,因此还被惠贵妃说了一通。
“殿下,陛下找您过去”,门口进来一个禁卫军行礼道。
“好,你先去,我随后就到”,元琰点头道。
禁卫军出去,元琰随意整理了一下也跟了出去。
他来到皇帝的房间内,皇帝的房间也在二楼,因为一楼比较潮湿,温度也冷,虽说已经到了六月的天气,但是湖上风大。
一楼住的都是太监宫女,和水手,二楼是皇帝和皇子三楼是皇帝带的禁卫,还有皇城司的人隐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