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三日,原本有才的科举士子,没有一人上榜。
京师的科举士子心生怀疑,久久不愿离开京师,意图寻到负责科举的官员,询问一番。
在有心人的刻意宣扬下,所有的科举士子得知此次科考由太子爷亲自主持。
京师某客栈中。
无数的科举士子齐聚一堂,他们有人席地而坐,有人站在客栈门外,更有甚者站在桌上。
他们一致望向站在楼梯口的科举士子,此人王渝沈,乃是科举士子中有些名气的人,十四岁就成了举人,被誉为大周最年轻的举人。
可就连这样的士子,同样没能上榜。
“科考乃是我们寒门士子出路,也是我们对朝廷的期望,而现在太子爷亲自主持的科考,竟无一寒门士子上榜,天理何在!王法何在!”
“太子爷此番作为,实在是令我等士子心寒,身为储君,做出此等荒唐之事,乃是德不配位!”
“大周科举士子千千万,太子爷如此行事,乃是不将我们放在眼中!京师朝廷一日不给个公道,我等科举士子一日不离开!”
王渝沈慷慨激昂的说着,心中满是怒火。
他身为科举士子中的天才,何时受过此等屈辱,被那些富家公子连番嘲笑。
自他开始踏上科考之路,还从未落榜,这次的科考简直是他一生当中最为耻辱的事情!
一番话,令在场的科举士子燃起了心中怒火,他们苦读数十年的书,现在宛如笑话一般。
他们不由得对朝廷愤怒,对日后的科举感到忧心。
若是寒门苦读数十年,参加科考也不能上榜,他们苦读数十年的意义何在!
“拿起我们最擅长的东西,讨伐太子爷。”
“我要日日睡在东宫门口,要太子爷给我数十年的苦读给个说法。”
“我们万众一心,定能让朝堂上的官员看到,未能踏入官场的寒门士子,同样能够在大周掀起波澜!”
无数的寒门士子,认同王渝沈的话,纷纷开始写诗写文章。
短短一日,京师中随处可见唾骂太子爷的诗词和文章。
朝中出身寒门的官员因此事对太子爷心生不满,私下相互交流一番,准备前往皇宫,恳请皇帝为寒门士子一个公道。
待他们到了皇宫之中,就得知国师正在和皇帝探讨佛法,七日内不会离开佛堂。
佛堂内。
皇帝正在虔诚的默念佛经,而在他身侧的国师眼眸微闪,看起来心思完全不在佛经上。
他知道现在皇帝已经对他有所怀疑,所以才会兢兢业业的拿着佛经前来寻皇帝。
科考一事,他仅需要拖延皇帝出现的时间,直到大周科举士子彻底的愤怒,朝中寒门官员升起对太子爷的不满,皇帝再出现,一切也就尘埃落定了。
若是说百姓是水,那么大周的科举士子就是大周王朝的根!
惹怒科举士子,太子爷绝对能被天下人唾骂,再也没有翻身的余地。
国师陪着皇帝跪了三日的烦闷,也在此刻烟消云散。
只要能一举将太子爷拿下,气运定能再次回到他的身上。
“国师,此处经文,朕还有些不甚理解,你且为朕讲解一番。”
皇帝的声音打断了国师的思绪,国师急忙挂上和煦的笑容,专心去研读佛经。
......
寒门士子的文章和诗词,传得沸沸扬扬,可依旧不见朝廷有何动静。
不少寒门士子心中渐渐绝望,竟有人日日以泪洗面,认定大周王朝的科考之路毫无用处。
就在此时,京师街道上有人大声呼喊。
“有士子要撞石狮子,快去救人啊!”
一句话,惊动街道上所有的人,纷纷前往京师城门处。
城门的两个石狮子威武庞大,看起来有几分骇人。
而此刻有一士子站在石狮子前,他满目通红,泪水肆意在脸上流淌。
“我三岁识字,五岁进入学堂,苦学多年,本志得意满,夫子同窗皆说我定能上榜。”
“可太子爷昏庸,主持科考,竟将考题以千两银子卖出,王法何在!”
“我等寒门士子,如何拿得出千两银子,既科考无望,我苦读数十年,又有何意!”
悲痛万分的言语,令在场的寒门士子感同身受。
他们悄然泪下,望着石狮子前的士子,竟说不出劝慰的话。
士子抬头仰望苍穹,忽而跪拜,他沉声道。
“这一拜,我愧对家中父母养育之恩,算是谢罪。”
“这一拜,我愧对夫子教导,仍是谢罪。”
“这第三拜,是我想要朝廷,望我大周皇帝看到太子爷的昏庸无能,还我寒门士子一条明亮的科考之路!”
三拜结束,士子站起身,悲怆的高呼。
“吾去也!”
士子一头撞在石狮子上,红色鲜血从狮子上缓缓流下,触目惊心。
顷刻间。
大周王朝各地赶来的科举士子彻底怒了,他们已经没有其他的杂念,仅有要为天下寒门士子讨要一个公道。
就算让他们以命去求得公道,那也在所不惜!
“同为寒门士子,这位仁兄此举,是为我们指了明路,难道我们要继续坐以待毙吗!”
“太子爷不给寒门士子活路,那我们就让太子爷从此出不了东宫!”
“诸位仁兄,你们可敢随我前往东宫,就算今日撞死在东宫门口,也要得一个公道。”
人群中,有人愤怒的出声,即已经有人为了此事而死,他们同为寒门士子,又怎能畏惧生死。
瞬间得到了所有寒门士子的应和,他们心生敬意的将撞死的士子尸体放进棺材中,浩浩荡荡的前往东宫所在。
本来前往京师想要面见太子爷的张坤见此情况,跟身边百姓打听一番,得知事情的前因后果,当即道出不可能是太子爷所为。
他神色焦急的匆忙赶往东宫,意图在愤怒的寒门士子前面将此事告知太子爷。
东宫宫门紧闭,向来守在宫门处的卫士不知为何不见踪影。
张坤重重敲门,在有人打开门后,来不及细看,就朝着东宫正殿前去。
开门的卫士忽而看到有不少人朝着东宫而来,当即右眼皮猛跳,意识到事情不对,立刻关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