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西南的楚琉锦也被百里擎苍这波骚操作惊呆了。
不是,你说你舆论战就搞舆论战,拿捏着朝廷不送军粮,不顾十万大军死活,不顾百姓安危的把柄,怎么挑动民意都行,毕竟这是事实,也己方有利。
但是干么夹带私货?把她拉下水是几个意思?
她一个前王妃,被赶亚子上架,硬是被塑造成一个情深义重,在强权下不得不和王爷合离,却还心系王爷,原为王爷散尽家财、赴汤蹈火的痴情人设!
这是她吗?她怎么不知道?!
百里擎苍就是故意的,这个混蛋,倒学会用民意裹挟她了。
楚琉锦气得不行,却又不能在这种时候给百里擎苍拖后腿,不但不能澄清,还得配合他,毕竟前线还得打仗。
而且就算她澄清,也没人会相信,有个词叫越描越黑,她送人是事实,送粮是事实,是棉衣也是事实,说不是为了王爷,那怎么不见她把这些物资送往别处?
南方水患这么严重,她怎么没送粮食去救灾?
可见,就是看在王爷份上了。
不过如此一来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至少楚尧以后不会被人诟病。
大家会选择性遗忘,他在父母大婚后六个多月就生产的事实,就算少数人会提起,也定然会被大批声音压下去。
气也气过了,改又没法改,楚琉锦也只能任由百里擎苍各种骚操作,不过还是要写信过去骂他!
不骂他几句,心里这口气难消,气死她了。
“百里擎苍,你散布消息能靠谱点吗?”
“我何时对你情深义重?我自己怎么不知道?”
“强扭的瓜不甜啊,这个道理你不知道啊?”
“你现在就尽管去传一些不实消息吧,到最后,我看你怎么收场。”
“别想我到时候会配合你,哼!”
百里擎苍知道,这事传到楚琉锦耳中,一顿骂是少不了的,但是他从来都不担心,楚琉锦会跳出去否认他的话,破坏他的计划。
可直到收到信,看见里面的内容,就算是骂他都不痛不痒,舍不得大声,百里擎苍的心就软得一塌糊涂。
楚琉锦对他的心意,其实比她自己以为的深,只是她一直不肯承认。
哎,也是自己当时不做人,伤到她了,如今还能怎么办?只好想各种办法,耐心把人哄回来。,哄到楚琉锦松口,承认对自己的感情。
百里擎苍一本正经的给楚琉锦写回信:“阿锦某恼。”
“本王让人传这些话,真不是夹带私货,而是为了从各种角度和层面挑动民意。”
“行军打仗之事,虽然热血沸腾,让人激进,但对大部分人来说,感觉不深。”
“铁蹄一日没到家门口,他们一日就体会不到那种绝望之感。”
“但感情之事就不一样了。任何时候,棒打鸳鸯都会让人津津乐道,只要有人讨论,就有热度,有热度,民意就会一直高居不下。”
“阿锦看在本王是无心之失,就原谅本王这回。”
楚琉锦收到回信,被百里擎苍睁着眼睛胡说八道惊呆了:“百里擎苍,我信了你的邪!”
骗鬼呢吧!说得跟真的似的。
别忘了,舆论战这种手段,百里擎苍还是从她这里学去的,到底为什么,她能不知道?
楚琉锦气得没给百里擎苍写回信,让他得瑟,让他把她当傻子忽悠!
百里擎苍倒要看看,永平帝这回要推出谁来平民愤。
小鱼小虾可是没用的。
此刻的永平帝确实十分恼怒。
他是没想到,百里擎苍翅膀硬了,都已经敢跟他直接叫板了。
十万大军没粮草的事又不是今天才发生的,之前百里擎苍怎么不提?
如今,他不过因为百里擎苍大量买人的事,让小太监去宣旨训斥他一回,他就开始报复,到处传言朝廷不管大军死活。
这是想干什么?是在向他示威吗?
永平帝有心不管,但朝臣们这回并没有那么好说话。
“皇上,近日各处都有传言,说战王领军出征,朝廷从未给过粮草,这消息可是真的?”
“粮草的事情是谁负责的,站出来把事情交代清楚!”
“连口吃的都不能保证,让将士们怎么打仗?”
“若是因此影响战力,让蛮邦长驱直入,打进京城,岂不是大祸临头?”
永平帝假意震惊:“居然有这种事?!”
“兵部尚书,早在战王出征时,朕就再三交代过,让他们务必做好大军后勤工作,补给定要及时,你们兵部是怎么办事的?怎会犯下如此明显的错误!”
兵部尚书大声喊冤:“皇上,后勤补给这么大的事,兵部怎敢不上心?自然是竭尽全力想办法给大军运送物资,但是……”
这个但是一出,转折就来了。
兵部尚书说:“但是兵部军费不足,去年的军费,户部就没给够,兵部如今一文钱也无,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办法承担起十万大军的花费。”
众人:“……”就离谱!离了大谱!
军费不足不能说?军费不足就不直接不送粮草?十万大军没有全军覆没,也没有被饿死,也亏得带兵的人是百里擎苍,换个人试试,没饿死也早就哗变了!
户部尚书紧跟着跳出来喊冤:“皇上明鉴,国库早就空得不成样子,早就寅吃卯粮。”
“从去岁开始,就连寅吃卯粮跟不上消耗了。”
“今年伊始,光是南方水灾,治水救灾赈济灾民,就把国库的银子花得一分不剩,还有别处的大小灾难,哪儿哪儿都是钱,臣都快把户部的房子都拆了换银子了,哪儿有钱拨给兵部?”
听起来凄凄惨惨,说白了就是一个“穷”字给闹的。
永平帝也没想到,大昭忽然就变成这样了。
他记忆里的大昭,还是国富民强的模样。
如今败落下去,是不是意味着,他气数尽了?
不不不,他是天子,是明君,怎么会气数已尽?
永平帝沉着脸,厉声道:“为什么不报?”
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一起喊冤:“皇上明察,臣上过奏!”
永平帝道:“不可能,若你们上奏过,这么大的事,朕不可能不管!”
兵部尚书道:“皇上,战王领兵走得急,粮草来不及先行,需要后续补上,户部不给钱,兵部无法筹措到物资,向皇上请示解决之法。”
“正好当时三皇子从边关回来,听闻粮草问题,说边关粮食众多,足够大军的消耗,无需后方运送过去,以免劳民伤财。”
“皇上当时就同意了三皇子的说法,让兵部不用再管。”
永平帝只觉得一个耳光重重甩在脸上,把他的脸都打肿了。
他想起来了,确实有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