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百里擎苍让人给朱铠那边传信,让他们帮助北疆采购粮食,药材,衣物,种子等物品,沈副将等人十分不解。
“王爷,北疆如今基本可以保证自给自足,为什么还要向朱铠低头,低声下气求他们帮我们采购物品?”
百里擎苍理直气壮的说道:“谁说本王低声下气了?这是正当要求!”
“十万大军挡了我们北疆的对外通道,难道不应该帮我们采购物品吗?”
沈副将等人就更加不解了:“可是王爷,朱铠带领十万大军既然把北疆围了起来,巴不得把整个北疆困死,怎么可能会帮助北疆采购物品?”
百里擎苍笑道:“本王知道啊。”
“所以本王也没有指望过朱铠会答应,就算他答应了,本王也不会相信,他们真的会帮助北疆把物品采购回来。”
沈副将等人:“……”
“那为什么还要向他们提这个要求?”有人不解问道。
百里擎苍说:“不提要求,怎么知道对方的底线在哪里?”
沈副将问:“那王爷现在知道对方的底线了吗?”
百里擎苍点头:“知道了,对方不给我们采购物资。”
众人:“……”这不用提要求也知道吧?
百里擎苍见众人满脸无语,只好透露一点道:“各位且想想,若是你们将对手围困在城池里,是发现对手有吃有喝,万事不愁高兴,还是发现对方很快就弹尽粮绝,无以为继更高兴?”
沈副将:“当然是知道对方很快就弹尽粮绝更高兴。”
“这意味着,只要围久一点,就能不战而胜,能用最小的代价找取胜利。”
百里擎苍道:“现在,朱铠也是这么想的。”
众人恍然大悟:“这是为了迷惑对方!”
“王爷高明!”
“我怎么没想到还可以这么做!”
百里擎苍道:“各位不要高兴得太早,这种障眼法用不了多久,大家要做好随时开战的准备。”
“要把情况如实告诉北疆的百姓,以免引起大家不必要的恐慌。”
有人担心道:“王爷,这么做会不会引发混乱?”
“百姓听说要打仗,会不会为了逃离引发哄抢?”
百里擎苍道:“打仗这种事,在北疆并不稀奇,蛮邦打来的时候,百姓都没有为了逃跑哄抢,没道理面对朝廷的军队,反而反应更加激烈的。”
沈副将皱眉摇头道:“这个还真难说。”
“蛮邦打来,百姓没有哄抢逃离,是因为在百姓心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为了抵御外敌,大部分人都愿意牺牲。”
“但这次的情况不一样,这次是朝廷的军队,北疆的百姓是大昭子民,他们不怕朝廷的军队把北疆接管过去,但是会怕打仗时刀枪无眼,殃及池鱼。”
“所以,很有可能在得知要打仗的时候逃跑。”
百里擎苍想了想,也觉得沈副将说的有一定道理。
他也不愿意看到百姓遭受这种无妄之灾。
百里擎苍道:“那就先跟百姓说清楚,想离开北疆随时可以,但是不能哄抢,否则严惩。”
“王爷,北疆本就人少,这么一来,要是大家都跑了怎么办?”
百里擎苍道:“留得住人,留不住心,北疆需要的是心甘情愿为这片土地留下的人,否则强行把人留下来,万一打仗时有人在背后搞点破坏,损失惨重。”
“这……”众人面面相觑,最终还是按照百里擎苍的吩咐,开始通知城内的百姓。
出乎他们意料的是,除了极少数人决定离开北疆,绝大多数北疆百姓,甚至包括签了卖身契的那些人,都 和表示愿意留下来。
北疆百姓:“打仗怕什么?北疆哪年不打仗?我们在这里活了几十年,遇到的战争还少吗?”
“也就只有王爷来了,我们这些北疆百姓才过了几天好日子,我们相信王爷!”
“我不走,我要跟王爷一起,守住北疆。”
“朝廷的军队又怎么样?蛮邦对我们烧杀抢夺的时候,朝廷的军队在哪里?如今王爷把蛮邦赶跑了,北疆才安定几天,朝廷的军队就来了?做人不能这么不要脸!”
一时间,百姓的凝聚力反而提高了几分。
北疆打开城门,放走百姓一事,传到朱铠军中,就引起了不少看法。
在他们看来,北疆百姓应该是最了解北疆目前情况的人,他们不留在北疆,反而在这种时候提前逃离北疆,可见北疆的情况确实不妙。
粮食、医药紧缺,更是不一句空话。
当然了,为了稳妥起见,他们并没有靠自己猜测就下定论,而是抓了几个北疆百姓过来问话。
“为什么这个时候离开北疆?”
北疆百姓虽然经常遇见打仗,但什么时候被军队抓来问过话?吓得瑟瑟发手抖,问什么答什么。
“回,回军爷的话,我们收到通知,北疆要打仗,所以就离开了。”
“北疆为什么不阻拦你们?”
“不知道!”
“北疆的粮食是不是不够了?”
“不不不,军爷,北疆的粮食是够的,能够保证我们不挨饿。”
审问的人一脸不屑,嗤笑一声:“既然粮食够吃,为什么会放你们走?要知道打仗的时候,最缺的就是人。”
被问的百姓一脸茫然:“可是,我们北疆的粮食真的够的。”
“本来是不够的,不过去年来了很多人开荒种地,加上有好心人给北疆捐了很多粮食,所以去年冬天,我们都没有饿死人。”
虽然他们抓来的好几个百姓,都信誓旦旦的说,北疆粮食足够,但朱铠军中反而更加不信了。
如果他是百里擎苍,打仗关头,城池的百姓要跑,还会允许他们跑出去泄露城池里的情况吗?
那必然是不允许的。
所以这些放出来的百姓,很有可能就是北疆给出的障眼法。
故意放这些人出来扰乱视线,给出错误情报来误导他们,让他们以为北疆兵强劝壮,粮草充足,从而心生怯意,改变战术。
朱铠和军中各位将领商议一翻,一致认为:“……北疆如今定然食物短缺严重,坚持不了多久,只要我们将北疆困住,北疆很快就会支持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