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汤和质疑!跨越太平洋的可能!
朕闻上古2025-10-23 13:452,225

  倭岛都护府。

  李骜正与汤和密议。

  “大都督,你可知道,横跨太平洋,理论上能做到,可以到达,但风险很大!”汤和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作为大明水师的老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片未知海域潜藏的凶险。

  “在这茫茫大海上面,船队甚至要经过大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煎熬折磨,才能够找到陆地补给!”他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上的海图,“咱们水师的补给船虽已尽可能储备了干粮、淡水和药材,但长时间的海上漂泊,食物变质、淡水短缺是常有的事。更不用说船员们还要忍受潮湿、闷热的环境,一旦爆发疫病,在孤立无援的海上,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我们从未走过这条航路,也根本就不知道具体航线以及这条航线上面会遭遇到什么困难,飓风、海洋、礁石等等,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会导致船队全军覆没!”

  汤和的语气愈发沉重,“以往咱们水师出海,无论是下西洋还是巡视沿海,至少有前人的航线和经验可循,沿途也有已知的港口可以停靠休整。可这条横跨太平洋的路,就像是在黑夜里摸瞎,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不会撞上暗礁,或者被突如其来的飓风掀翻船只。”

  他抬眼看向李骜,眼神里满是担忧:“大都督,我知道你胸怀大志,想要开辟新的商路,甚至与海外未知的国度建立联系!但水师的兄弟们都是一条条活生生的性命,咱们不能拿他们的安危去赌啊!一旦船队出事,不仅会折损我大明水师的精锐,恐怕还会动摇朝廷对水师的信任,到时候再想实现你的宏图伟业,可就难上加难了。”

  李骜静静地听着汤和的分析,脸上没有丝毫波澜,仿佛早已预料到他会有这样的顾虑。

  他拿起案几上的一枚海螺,轻轻摩挲着,良久才开口道:“汤老将军所言极是,这些风险我并非没有考虑过。但你有没有想过,一旦我们成功开辟了这条航线,对我大明意味着什么?”

  他将海螺放回原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如今我大明国力日渐强盛,物产丰饶,但海外诸国对我大明的了解,大多还停留在丝绸、瓷器的层面。如果我们能横跨太平洋,抵达那些未知的大陆,不仅能将我大明的文化、科技传播出去,更能带回当地的奇珍异宝、稀有资源,充实我大明的国库。”

  “而且,”李骜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一味地固守已知的航线,只会让我们逐渐落后于时代。若是我们再不主动探索,恐怕用不了多久,我大明水师就会沦为一支只能在近海巡逻的平庸之师。”

  汤和沉默了,他不得不承认,李骜的话确实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作为一名水师将领,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大明水师能够威名远扬,能够探索更多未知的海域。但心中的顾虑,却又让他迟迟无法下定决心。

  “大都督,我明白你的意思,”汤和叹了口气,“可这风险实在太大了,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啊。”

  “风险与机遇并存,”李骜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茫茫的大海,“当年皇帝陛下起兵反元,面临的风险难道不大吗?可他最终还是成功了,开创了我大明的百年基业!如今我们面临的,不过是一片未知的大海而已,只要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未必就不能成功。”

  横跨太平洋,本身就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后世考古学者在关岛、夏威夷等地发现了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居民一致性极高的古人遗骨,并且头骨上保留有大汶口人拔牙风俗的痕迹,可见早在数千年之前就有部分先民跨洋扩散到这些地区。

  这一发现为跨洋航行的可行性提供了最古老的实证,证明即使在技术相对原始的时代,人类也具备了跨越广阔海域的能力。

  论及技术问题,首先是海船的远洋航行能力,中国传统海船一直以来被认为不具备远洋航行能力,这其实只是刻板印象。

  从唐代开始,中国海船已经可以脱离海岸,进行一定距离的远洋航行。比如唐代贾耽所著《广州通海夷道》,详细记录了一条从广州经南洋、印度洋到西亚和东非的航线,其中从珈蓝洲(尼科巴群岛)西行十余日到狮子国(斯里兰卡),就是一条典型的横渡印度洋的远洋航行,充分展示了唐代海船的续航能力和远洋适应性。

  到了宋代,远洋航行能力进一步发展,南洋、西洋航线大多采用远洋直达的方式。如《岭外代答》记载“广舶四十日到蓝里(班达亚齐)住冬”,其他航线如蓝里到顾临(印度马拉巴尔)需三十天,顾临到大食(阿拉伯地区)需六十天,这些都是明确的远洋直航记录,证明宋代海船在船体设计、航海技术和航线规划上都有了显著进步。

  而如今的大明王朝,更是远航船队的巅峰时期,无论是船队的体量、船只的性能还是航线的成熟度,都足以满足跨洋航行的需求。

  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便是明证,其船队规模之大、航程之远、技术之先进,在当时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为横跨太平洋的航行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其次是导航技术。大航海时代早期的导航技术并不像后来那么复杂,横跨大洋主要依靠的是等纬度航行法,而大明已经掌握的牵星术,就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纬度方法,通过观测北极星等星体的高度,可以准确判断船只所在的纬度,从而保持航线的稳定。

  因此,横跨太平洋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纬度,利用黑潮等洋流和西风带的助力,实际上,即使不掌握复杂的纬度测量技术,只要能在倭国以东找到西风带,借助风力推动船只,横渡太平洋也并非难事。

  历史上,许多古代航海者正是依靠对洋流和季风的经验性把握,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跨洋航行。

  所以,从倭国出发横跨太平洋抵达美洲,确实充满了可行性。

  然而,这其中需要经历的艰难险阻,却远非一两句话所能概括。

  长时间的海上漂泊会带来食物和淡水短缺的危机,船员们还要面对风暴、暗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以及未知海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意外情况。

  这些挑战都需要通过周密的准备和强大的执行力才能克服,但这并不能否定跨洋航行本身的可行性。

继续阅读:第551章 说服!给水师的通天大道!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明暴徒,老朱绷不住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