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爬上应天府外郭的雉堞,负责徭役调度的小吏周满就攥着名册,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清了清嗓子。
台下挤着三百余名倭民,他们大多穿着浆洗得发白的粗麻布短打,脚上是草绳编织的靸鞋,眼神里混着惶恐与局促。
这些人是上个月沿海卫所捕获的倭船水手,经兵部核准后,被分发到应天府周边服徭役,为期三年。
“都给我听好了!”周满的声音透过清晨的薄雾传出去,“从今日起,你们便是大明的徭役丁壮,按《大明律》服劳役。若有偷懒耍滑、私逃抗命者,军法处置!”
他顿了顿,指了指旁边堆成小山的铁锹、锄头和箩筐,“今日任务:疏浚城东的青溪支流,每人需挖三尺深、两尺宽的沟渠,日落前完不成,晚饭别吃了!”
话音刚落,两名手持木棍的皂隶便走上前,开始按名册点名分组。倭民们不敢作声,低着头被分到不同的工地上。
二十岁的吉川一郎被分到了第三组,组长是个名叫王二的本地汉子,脸上带着一道刀疤,看起来颇为凶悍。
“小子,会用锄头吗?”王二用脚踢了踢地上的工具,吉川一郎连忙点头,他在家乡时也种过田,干这些活不算陌生。
青溪支流的河床早已淤积,岸边的泥土硬得像块石头。
吉川一郎拿起锄头,卯足了力气往下挖,第一下只刨出了几块碎土。
王二在一旁冷笑:“没吃饭吗?再加把劲!”
吉川一郎咬了咬牙,双手紧握锄头柄,狠狠砸向地面。
随着“吭哧吭哧”的声响,汗珠很快从他的额头滚落,顺着脸颊滴进泥土里。
不远处,几个倭民因为动作迟缓,被皂隶用木棍抽了后背。
其中一个名叫佐藤的中年倭民疼得龇牙咧嘴,却不敢出声,只能加快手中的动作。
吉川一郎看在眼里,心里一阵发紧,他知道在这里,反抗只会招来更重的惩罚。
中午时分,负责送饭的民妇推着小车过来,车上是掺着野菜的稀粥和几个硬邦邦的麦饼。
倭民们围坐在一起,狼吞虎咽地吃着。
吉川一郎咬了一口麦饼,粗糙的饼渣剌得喉咙生疼,他喝了口稀粥,才勉强咽下去。
王二坐在一旁,啃着手里的酱肉包子,瞥了眼倭民们的食物,不屑地撇了撇嘴:“就这吃食,也配让咱们大明百姓伺候?”
饭后休息了半个时辰,周满又拿着名册过来巡查。
他走到吉川一郎的工位前,用脚踩了踩挖好的沟渠,皱眉道:“这深度不够,再挖半尺!”
吉川一郎不敢反驳,只能拿起锄头继续挖。
太阳渐渐升到头顶,阳光像火一样烤在身上,倭民们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紧紧贴在身上。
下午,天空突然阴了下来,没过多久就下起了瓢泼大雨。
雨水打在脸上生疼,沟渠里很快积满了水。
王二躲在旁边的草棚里,对着倭民们吼道:“别停!继续挖!雨停了要是完不成任务,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倭民们无奈,只能冒雨干活。
吉川一郎的手被锄头磨出了血泡,雨水一泡,疼得钻心,但他还是咬着牙坚持着。
傍晚时分,雨终于停了。
周满过来检查任务,看到大部分倭民都完成了指标,才点了点头:“行了,今天就到这。明日一早,照旧过来干活!”
倭民们听到这话,都松了一口气,拖着疲惫的身体往临时住处走去。
临时住处是几间简陋的草棚,里面铺着一层干草。
吉川一郎和其他十几个倭民挤在一起,躺在干草上,浑身酸痛。
佐藤叹了口气,用生硬的汉话说道:“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我想家了。”
旁边的几个倭民也纷纷附和,脸上满是愁苦。
吉川一郎沉默着,他想起了家乡的父母和妹妹,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就在这时,草棚外传来了争吵声。
吉川一郎起身出去看,只见一个名叫小野的倭民和一个皂隶扭打在一起。
原来,小野因为实在太累,晚饭时多盛了一碗稀粥,被皂隶发现后,不仅抢回了粥碗,还动手打了他。
“我要吃饭!我饿!”小野嘶吼着,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皂隶冷笑一声:“你一个倭奴,也敢跟我抢饭吃?看我不打死你!”
说着,又举起了手中的木棍。
吉川一郎冲了上去,拦住了皂隶的手:“大人,他只是太饿了,求您别打了。”
皂隶转头瞪着吉川一郎,怒道:“你也想造反?”
就在这时,周满走了过来,看到这一幕,皱起了眉头:“怎么回事?”
皂隶连忙松开手,躬身道:“大人,这倭奴抢饭吃,我正教训他呢。”
小野趴在地上,哭着说:“我没抢,我只是太饿了。”
周满看了看小野,又看了看吉川一郎,沉声道:“好了,都别闹了。今日下雨,大家都辛苦了,每人再加一个麦饼。但下不为例,若是再敢闹事,军法从事!”
说完,他让人给每个倭民发了一个麦饼,然后转身离开了。
吉川一郎扶起小野,把麦饼递给了他。
小野接过麦饼,感激地看了吉川一郎一眼,大口吃了起来。
回到草棚里,倭民们都围了过来,对吉川一郎表示感谢。
吉川一郎笑了笑,说道:“我们都是同乡,应该互相帮助。只要我们好好干活,总有一天能回家的。”
接下来的日子,倭民们每天都重复着繁重的徭役。
除了疏浚河道,他们还被派去修建城墙、铺路搭桥。
虽然辛苦,但在吉川一郎的劝说下,大家都没有再闹事,只是默默地干活。
王二对吉川一郎的态度也渐渐好了一些,有时候还会教他一些干活的技巧。
这天,应天府知府巡视工地,看到倭民们干活都很卖力,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对周满说:“这些倭民虽然是俘虏,但只要好好调教,也是可用之材。你要好好管理,别出什么乱子。”
周满躬身道:“卑职明白。”
知府又走到吉川一郎面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看起来倒是个能干的。”
吉川一郎连忙躬身回答:“小人吉川一郎。”
知府点了点头,说道:“好好干,若是表现得好,说不定还能提前结束徭役,回你的家乡去。”
吉川一郎听到这话,眼睛一亮,连忙道谢:“谢大人!小人一定好好干!”
从那以后,吉川一郎干活更加卖力了,还主动帮助其他倭民,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在他的带动下,倭民们的积极性都高了不少,工程进度也快了很多。
三个月后,青溪支流疏浚工程顺利完工。
周满向知府汇报时,特意提到了吉川一郎的表现。
知府很高兴,下令将吉川一郎的徭役期限缩短一年,还让他当了倭民的小头目,负责管理其他倭民。
吉川一郎感激涕零,更加用心地干活和管理。
其他倭民看到吉川一郎的待遇,也都纷纷效仿,努力干活。
虽然徭役依然辛苦,但他们看到了希望,脸上的愁苦也少了很多
。王二看着这些变化,对吉川一郎说道:“没想到你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以前我还以为你们倭民都是蛮不讲理的,现在看来,也不全是。”
吉川一郎笑了笑,说道:“王大哥说笑了。不管是大明百姓还是我们倭民,只要好好干活,都能得到认可。”
日子一天天过去,倭民们在徭役中逐渐适应了大明的生活。
他们学会了说更多的汉话,也了解了更多的大明习俗。
有些倭民还和当地的百姓成了朋友,偶尔会互相交换一些东西。
又是一个月,应天府的城墙修建工程也完工了。
知府再次巡视时,看到倭民们的表现,非常满意,下令将所有倭民的徭役期限都缩短半年。
倭民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欢呼雀跃,纷纷向知府道谢。
吉川一郎站在人群中,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感慨。
他想起了刚来到大明时的惶恐和不安,再看看现在的生活,虽然依然辛苦,但却有了希望。
他相信,只要继续努力,总有一天能回到家乡,和家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