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高宗找到住持,向她请求:“朕想把武才人……武媚娘带回去,不知住持可否答应朕?”
住持叹息:“陛下,贫僧也看好武氏,不过既然陛下请求,贫僧只能答应陛下。”
“多谢住持!”拜谢过后,高宗想要进去,被住持拦住了,说道:“请陛下在外等候,贫僧这就去叫武氏。”
过了一会儿,武媚娘单独出来了,此时她还是剃度后的样子,头发还没长出来,也不好意思接回去,说道:“还要再委屈你几个月等你头发长好了之后,朕再接你回宫。”
一旁的王皇后一听心都碎了,问道:“为什么啊陛下?”
高宗不说话,命人把武媚娘送回去,正准备回去的时候,王皇后不再问此事,直接跟高宗返回宫了。
晚上,高宗在萧淑妃那里郁闷呢,萧淑妃命人端一碗蜂蜜水,放在高宗面前。
高宗端着那碗蜂蜜水,喝了半碗就不喝了,将那碗蜂蜜水放在桌子上。
萧淑妃不理解,问道:“陛下,难道蜂蜜水不甜吗?”
高宗说道:“再甜的蜂蜜水,对朕来说也都是苦的,你根本不了解朕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萧淑妃一听,顿时醋意上来了,叫道:“难道陛下是在想皇后娘娘?”
高宗一听怒气爆发,拍桌子站起来大叫:“大胆,皇后乃国母,你不过是个妃子而已,有何资格说皇后的坏话?”
萧淑妃见陛下龙颜大怒,立刻跪下了,支支吾吾的说道:“臣妾……臣妾是担心……担心陛下在皇后娘娘那里吃不好睡不好……”
高宗叫道:“朕怎样用不着你担心,朕还有事先走了。”说完高宗气冲冲的离开了。
陈寿住在县衙门里面,晚上李头点上灯,陈寿坐在椅子上,手拄着桌子上发愣。
邹谕进来了,坐在他对面说道:“我听说最近陛下去了感业寺,住了一天一宿,我怀疑他去看了什么人。”
陈寿说道:“是啊,我也听说了,陛下最近喜欢上了武媚娘,正好武媚娘在感业寺出家,陛下这才去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武媚娘接回宫里。”
邹谕不了解武媚娘,问道:“那么武媚娘为何在感业寺出家?”
陈寿回答:“那个武媚娘曾经是先帝的才人,按照大唐的规矩,在陛下驾崩过后,未生育子女的妃子全部发落到感业寺,削发为尼。”
邹谕一听大惊:“不会吧,陛下居然喜欢先帝的女人?”
陈寿说道:“我也是后来陛下登基过后才知道的。”
他边说边叹气,邹谕问道:“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唉声叹气?”
陈寿回答:“我简单的给武媚娘测了面相,这女人非常危险,如若她当了皇后,死在陛下前面还好说,如若她当上了太后,大唐必会毁在她的手里。”
邹谕问道:“你的意思是,大唐也只有几十年?”
陈寿回答:“没错,我的面相一般都很准的,不知道为什么,陛下还就非常喜欢上她了。”
邹谕说道:“这几句话不要随便乱说,如若陛下知道了,你我都会死的。”
陈寿突然笑了,说道:“我比你清楚多了,要是我敢说这种事,我都死很多回了。”
邹谕相信他,站起来说道:“贤弟还是早点休息,我也回府休息了。”
“邹兄慢走,我就不送你了!”
高宗气冲冲的回到乾阳殿,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现在的他根本没寻思批这些,乾阳殿侧面有个房间,是他批折太晚,单独睡觉的地方。
他走进房间,脱下龙袍、脱下靴子,铺好被褥上床睡觉了,连帐子都没拉。
过了两个月,高宗和王皇后又来到感业寺,武媚娘亲自迎接。
高宗拉着她的手,兴奋的说道:“朕终于可以把你接回去了,朕等了两个月等的好苦啊!”
王皇后想起了第一次来到感业寺的时候问的问题,便问了起来:“陛下为何不早点接武氏回宫呢?”
高宗回答:“不是朕不想早点接她,那时候媚娘还没蓄发,如若那时候带回去了,那么后宫妃子肯定会甩闲话,文武大臣也会反对带一个尼姑回去,朕这么做是为了让他们心服口服。”
“陛下英明!”王皇后冷冰冰的恭维。
他们上了马车,高宗托腮念叨:“回去后该给你什么位分比较好?”
武媚娘说道:“臣妾能再回到宫中,已经是三辈子的福了,不要给臣妾太高的位分。”
王皇后说道:“武氏刚从感业寺离开,位分确实不适合给太高。”
高宗问道:“那么依着皇后你呢?”
王皇后回答:“既然陛下如此喜爱武氏,又想让后宫妃子、前朝众臣心服口服,那么给她封个二品昭仪如何?”
高宗一听高兴了,说道:“昭仪不错,等回去了就册封!”
瞧他这迫不及待的样子,这也难怪,毕竟他最喜爱的就是武媚娘,两个月没看到她了,难免有些激动,在高宗的眼里,那个武媚娘便是他唯一的皇后。
而王皇后是他做晋王的时候,太宗先帝给他选的,那时候的高宗并不看好她,但是父皇之命不得不从,不从就是抗旨不遵,而那个时候武媚娘还没进宫呢!
晚上,陈寿和邹谕又来到太湖亭子里,陈寿带了酒,邹谕带了茶,这回是自己喝自己的。
此时已经是十五,月亮格外的圆,邹谕感叹:“在湖边赏月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你在长安可没这种机会吧?”
陈寿说道:“是啊,感觉有两个月亮,天上一个、水面还一个,在长安太忙了,哪有什么机会赏月啊?”
这时二位班头跑过来,对陈寿说道:“陈老爷,有您的一封信,好像是从长安来的!”
邹谕站起来,指着二位班头叫道:“我们正赏着月,这时候你们来搅局做什么?”
陈寿接过这封信,由于是夜里,明亮的也就是圆月,黑灯瞎火的根本看不清信的内容,他只好将信放入袖口里,等回到县衙门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