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只杂牌车队进入张洼村的时候,全村人都轰动了。
如果只是吉普和“切诺基”、“桑塔纳”、“女神”、货车,倒还罢了。关键是,其中还有一辆明显是贵气十足的豪车。
“中间那个黑车,车头是有一个圆圈三个叉,是什么车?”有人问道。
“你连这个都不认识?奔驰嘛!”一个年轻人嗤笑道。
“这是谁的车?”
正当所有人才敢在猜测的时候,彭远志和胡大海已经从各自的车里下来,又跑到“奔驰”的旁边,拉开了车门。
直到此时,人们才知道,原来是张淑芬来了。
“地主婆、地主婆!”
村民们百感交集。
曾经,他们鄙视、践踏的人,现在已经变得足以让他们仰望,那种羡慕、嫉妒、痛恨、后悔、可笑、可耻等感受同时汇聚于心头,用言语已经无法表达。
张淑芬下车之后,恰好面前就站着她先前的老邻居,彭远志曾经在其家中买过假货的那个老头。
“狗子他爷爷,身体还好吧!”她主动打招呼。
“好什么?快没几年活头了!”老头说道。
“别这么说!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你也打起精神,多活几年,多享几年福!”
“哪有什么福享?儿子、孙子都不孝顺,我现在每天就是喝玉米糊糊!”
“正好,我给大家带点礼物,你也改改口味!”
刚才,在来张洼之前,张淑芬专门让彭远志带他进了几家批发部,买了大米、豆油、饼干、方便面各300件,送给村里的老人,每人一套。
彭远志算了一下,50斤一袋的大米55元,10斤一桶的豆油23元,两公斤一箱的甜薄脆16元,24包一箱的方便面26元。
总共120元,相当于农民工两个月的工资!
在张洼生活时,曾经紧巴巴只能用黄瓜贴脸的张淑芬如今又回到张洼,居然如此大方地给村民送礼!
新世纪,也只有柳长东才这么做过。
听她这么一说,狗子他爷爷立即来了精神:“哪有礼物、哪有礼物?”
彭远志向货车一指:“去那边领!”
然后,他又招呼他带来的保安:“开始发礼物了,大家看好了,维持秩序!”
原本站在张淑芬面前,准备跟她叙叙旧的老人听了,也都跑了过去。
没了熟人,张淑芬也就省得跟人打招呼,直接进入自家的老宅。
院子里景物依旧,只是干净了很多,这都是彭远志让人打扫的。
进入房间,看到空荡荡的客厅和卧室,她的嘴角微微抽动,强忍着冷笑。
“何先生,这里的一砖一瓦你们都记下了吧!”她问着身后的何继宗。
“记下了、记下了,马夫人!”何继宗连声说道。
刚才,在“鑫源”吃早点的时候,张淑芬与何继宗他们谈了很多,有关于老宅重建的,有关于她丈夫重新评价的。
作为当年留在大陆的开明绅士,马其祥并没有做多少坏事,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一些学者,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而张淑芬作为曾经的“铁山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毕业生,当年也是一个文化人,她的同学里,有的人现在还是何继宗等人的同事。
经过一番叙旧,何继宗等人在张淑芬面前根本拿不起架子。
如果他们想就今天的拆、建工作写一篇文章,张淑芬也是他们绕不开的名字。
见何继宗这边没问题了,张淑芬就向彭远志说道:“开始吧!”
彭远志走出大院,向货车上的民工招了招手:“拆!”
这些民工都是他父亲从彭窑叫来的,来之前,他已经给大家开过会,所有的活都听专家的。
民工们架起梯子,爬上房顶,把瓦片一排一排地揭下来,轻轻地传递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