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极殿
昭文帝见叶夭进殿,神色平静如水,只是淡淡问了句“生了?”那语气平淡至极,仿佛只是随口问起一件无关紧要的琐事。
叶夭脸上挂着微笑,款步走过去,动作小心地扶着昭文帝朝榻上去,“恭喜陛下,尤才人平安诞下四殿下。”
昭文帝微微颔首,目光只是短暂地在这个话题上停留了一瞬,便不再继续说这个。
此事于他而言,不过是宫廷生活中的一个寻常片段,并未在他心中掀起太大的波澜。
“陛下?”叶夭面露疑惑,声音轻柔地唤道。
昭文帝缓缓坐下,看着叶夭,脸上慢慢露出欣慰的笑容,缓缓道,“如今阿应处理政事越发得心应手,朕也放心把江山交给他了。”
语气中既有身为父亲对儿子的骄傲,又有放下重担的释然,仿佛心头的一块大石终于得以放下。
叶夭一怔,眼中快速地闪过一丝惊讶,“陛下……”
“夭夭先听朕说。”昭文帝微微抬手,示意叶夭听他说。
叶夭点点头。
昭文帝继续道,“这场疫病,朕也算是因祸得福,能好生休息一阵。只是这时间越长,越觉得身体不复从前,不堪重负。”
说着,他无奈地笑了笑,笑容中带着几分自嘲,“好在老天怜悯,给朕一个这么好的太子。朕想,不如退位,让阿应大展身手。朕也能好好休息,享享清福。”
叶夭张张嘴,欲言又止,目光复杂地看着昭文帝。看着眼前这位略显疲态的帝王,她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了初见昭文帝的时候。
那是在御花园中,百花盛开,微风轻拂,杨柳依依。昭文帝身着明黄色的龙袍,身姿挺拔如松,面容英俊非凡,眼神中透着威严与睿智,举手投足间尽显帝王之气。
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充满了朝气与雄心壮志,仿佛世间万物皆在他的掌控之中。
一转眼,已经快二十年了。岁月如梭,曾经的英武少年如今也添了几分沧桑,脸上有了岁月的痕迹,曾经明亮锐利的眼神中如今多了几分深沉与疲惫。
叶夭只觉得眼睛有些湿润,喉咙仿佛被什么哽住,半晌才轻轻开口道,“臣妾听陛下的。”说罢,眼眶中已有泪光闪烁。
昭文帝笑着轻拍拍叶夭的手,目光中满是温柔与宽慰,轻轻一拍仿佛传递着千言万语,蕴含着多年来的相知相伴与信任,也有着对未来的期许和安宁。
灵秀宫
“什么?”阿应听闻,瞬间站起身来,双目圆睁,一脸的震惊与不可置信,“阿耶要退位?”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双手不自觉地紧紧握拳,指关节都泛出了白色。
叶夭轻轻点点头,目光中流露出一丝忧虑,缓缓开口说道:“阿应,你先别激动。”
叶夭声音轻柔,试图安抚阿应的情绪。
“阿娘,这……”阿应眉头紧紧皱起,形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他的眼神中满是急切与困惑,仿佛陷入了一团迷雾之中。
“这,怎么会如此突然?”
“这些年,你阿耶也实在辛苦。”
叶夭轻叹了一口气,目光变得悠远,仿佛陷入了回忆之中,“他每日为了朝政之事殚精竭虑,常常忙到深夜。这次病倒之后,身体大不如前,精神也差了许多。他自己也觉得身心疲惫,力不从心,想要好好歇息了。”
叶夭的声音中带着浓浓的心疼与无奈,“阿应,你阿耶为了这江山付出了太多,如今他做出这个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你要理解他。”
阿应沉默不语,脸色凝重,缓缓松开了紧握的拳头,若有所思。
良久,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着叶夭,缓缓说道:“阿娘,孩子明白阿耶的辛苦。阿耶为了这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日夜操劳,身心俱疲。孩子深知阿耶的期望与重托,定不会辜负阿耶的信任,定会兢兢业业,不辱使命,将这江山治理得繁荣昌盛,让阿耶和阿娘安心。”
朝堂之上,当昭文帝宣布退位之意后,满朝大臣先是一惊,随后神色各异。
中书令率先出列,拱手恭声道:“陛下,虽太子殿下才华出众,众臣对其也是信任有加,但国之大事,还望陛下再斟酌一番。”
紧接着有大臣跪地,说道:“陛下,臣等深知您多年操劳,身心俱疲。只是太子殿下初担大任,还望陛下能多留些时日,从旁指引。”
“是啊,陛下,太子殿下能力卓群,臣等自是信服。只是这突然退位,臣等一时有些惶恐,还请陛下三思。”
一向沉稳的太傅则微微颔首,道:“陛下,臣理解您欲享清闲之心。然太子殿下纵有治世之才,也需一段过渡之时。还望陛下能多考量。”
昭文帝看着群臣,神色坚定地说道:“朕心意已决,太子阿应足以担当大任,朕相信他能治理好这江山。众爱卿当尽心辅佐新帝,共创太平盛世。”
群臣闻之,虽心有不舍,但见昭文帝决心已定,也深知太子之能,只能跪地齐呼:“谨遵陛下旨意。”
昭文二十四年,昭文帝退位,太子阿应顺应天命,登基继位。新帝即位,改年号为“永安”,寓意着国家永远安宁、百姓安居乐业。
昭文帝退位成为太上皇,移居清幽宁静的康寿宫。
康寿宫四周绿树成荫,流水潺潺,从此远离朝堂纷争,过着悠闲惬意的生活。
新帝仁孝,对太上皇关怀备至,晨昏定省从不间断。每天清晨,新帝总是早早起身,前往万安宫向太上皇请安,陪太上皇品茶论道,闲话家常;傍晚时分,又再次前来问候,关心太上皇的饮食起居。
与此同时,新帝尊皇后为仁圣太后,以彰显其母仪天下的尊贵地位。而新帝的生母瑾贵妃,则被尊为慈安太后,以感念其生育之恩和多年来的慈爱关怀。
立太子妃王氏为皇后,王氏乃世家大族之女,其家族累世为官,根基深厚。王氏端庄娴雅,知书达理,有“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深得后宫众人所尊崇。
侧妃李氏获封淑妃,李氏出身名门,风姿绰约,善歌舞,通音律,常能以才艺取悦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