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景阳街头,一个形容枯槁、衣衫褴褛的身影蹒跚而行,引得众人纷纷侧目。此人正是李四,他历经了千难万险,从那灾荒肆虐之地艰难跋涉而来。
李四目光呆滞而空洞,脚步虚浮无力,脑海中不断如噩梦般闪回着家乡的凄惨景象。
那是一片荒芜的土地,颗粒无收的田地犹如被诅咒的荒野,饿殍遍地的场景触目惊心,还有乡亲们那绝望到近乎麻木的眼神,仿佛在黑暗中苦苦哀求着一丝生机。
就在不久前,他的家乡遭受了极为严重的灾荒。可当地那些贪婪无耻的官员,为了保住自己头顶的乌纱帽,全然不顾百姓死活,瞒报灾情,致使百姓们深陷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李四眼睁睁看着家人邻里在饥饿的深渊中苦苦挣扎,心中的悲愤犹如烈火燃烧,最终毅然决然地决定进京告御状。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遭遇了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
饿了,就啃几口硬邦邦的干粮;渴了,就随便喝点污浊的河水。好几次,他体力不支,差点倒在荒无人烟的路边,再也无法起身。但心中为乡亲们讨回公道的信念,支撑着他一步步坚持走到了京都。
如今,终于站在了京都的土地上,李四心中五味杂陈,有终于抵达的一丝欣慰,更多的是对家乡苦难的沉重和对未知的忐忑。他望着那巍峨高耸的皇宫,心中默默祈祷:“陛下啊,您可要为我们做主!”
李四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勇气都吸进胸膛,迈着坚定却又颤抖的步伐朝着皇宫走去。还未靠近宫墙,就被守卫的官兵厉声拦住。
“站住!什么人!竟敢擅闯皇宫重地!”官兵们横眉怒目,厉声呵斥,那声音如炸雷般在宫门前响起,震得人心头一颤。
李四扑通一声跪下,泪水瞬间如决堤之水奔涌而出,声泪俱下:“官爷,我要告御状!阿宁郡黑县遭灾,颗粒无收,饿殍遍野,官员却瞒报实情,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他一边哭诉,一边重重地叩头,额头与地面碰撞发出“砰砰”的声响。
官兵们面面相觑,一时不知所措,脸上满是慌乱与迷茫。
就在此时,不远处一顶装饰精美的轿子缓缓停下。轿子四周垂着华贵的锦缎帘子,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何事?”轿中传来一男子低沉而威严的声音,那声音虽不大,却仿佛带着无形的压力。
“回王爷,属下这就去打听。”一名侍从赶忙回应,语气中带着恭谨与急切。
“不必了。”随着这两个字传出,一只修长而白皙的手轻轻掀开轿帘。
只见一位身形挺拔的男子迈出轿子,他头戴紫金冠,身着绣有蟒纹的深紫色锦袍,腰间系着一条镶有美玉的金色腰带,更显其尊贵非凡。他面容俊朗如雕刻,剑眉星目,鼻梁挺直,薄唇紧抿,透着与生俱来的威严。
身后紧跟着的几名侍从皆身着统一的服饰,步履整齐,神色肃穆。端王微微仰头,目光扫向宫门前的混乱场景,眼神中透着审视与探究。
几人信步走上前,端王的目光最终落在了跪在地上的李四身上。他微微眯起双眸,仔细打量着李四,心中已有了几分猜测。
“端王殿下!”宫门侍卫连忙行礼,神色紧张而恭敬。
那人一听来人是王爷,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仿佛在黑暗中抓到了一丝曙光,他跪着向前爬了几步,急切地说道:“王爷,草民有天大的冤情要诉!草民家乡遭灾,颗粒无收,饿殍遍地,官员却瞒报灾情,求求王爷为草民做主,草民要面见陛下,求陛下为我们伸冤呐!”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变得嘶哑,身体不停地颤抖着。
端王微微皱起眉头,神色凝重地看着李四,沉声道:“你且慢慢说来,若真有冤情,本王定不会坐视不管。”
李四听了,犹如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忙不迭地将家乡的惨状和官员的恶行一五一十地道来,话语间满是悲愤与无奈。
端王再次看向李四,目光坚定而沉稳,说道:“你先随本王回府,待事情查明,自会给你一个交代。”说罢,他便转身登上马车,示意李四跟上。
他深知此事事关重大,不敢有片刻耽搁,匆匆进宫面见陛下。
政和殿
当听到端王求见时,永安帝正专注于手中的奏折,听闻后他笑着轻轻放下奏折,朝身旁的太监抬了抬手,说道:“宣!”
端王快步走进殿内,只见永安帝面带笑意,眼中透着亲切:“阿蒙,今日怎么有闲心进宫啊!”
“陛下,臣弟有事启奏!”端王抱拳行礼,神色严肃,眉头紧蹙如锁,额间似有阴霾笼罩。
见端王如此模样,永安帝心中一咯噔,直觉有大事发生,脸上的笑容顿时消散了几分,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允。”
“陛下,臣今日在街头偶遇一百姓拼死告御状,称其家乡阿宁郡黑县灾荒严重,田地颗粒无收,饿殍遍地,惨状不堪入目。而当地官员却瞒报实情,只为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全然不顾百姓死活。陛下,此事若属实,实乃我朝之耻,百姓之悲啊!”
永安帝听罢,脸色瞬间阴沉如墨,眼中凌厉的光芒一闪而过,犹如寒夜中的闪电,他猛地一拍御案,沉声道:“竟有此事!若情况属实,朕定不轻饶!”
“传朕旨意,立即派钦差大臣前往阿宁郡黑县彻查此事,若情况属实,相关官员一律严惩,绝不姑息!”
“朕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朕绝不允许有任何官员鱼肉百姓,罔顾民生!”他站起身来,龙袍随风而动,尽显威严。
“臣弟请命,愿前往阿宁郡。”端王向前一步,再次抱拳,目光坚定而决绝。
永安帝微微一怔,目光凝视着端王,片刻后说道:“阿蒙,此去路途遥远,且事务繁杂,你可想清楚了?”
端王挺直身躯,毫不犹豫地应道:“陛下,臣弟心意已决。那受灾之地的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臣弟愿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