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几日后。
在众人齐心协力、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之下,疫情终于逐渐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病患们的病情如同初春破冰的河流,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好转迹象。
昭文帝在沉睡多日之后,终于缓缓地睁开了眼睛。他的眼神疲惫而浑浊,仿佛蒙着一层厚厚的雾霭,让人难以看清其中的光芒。那干裂的嘴唇如同久旱未逢甘霖的土地,道道裂痕犹如干涸的河床,触目惊心。脸色苍白如纸,毫无血色,仿佛生命的活力被无情地抽离殆尽,整个人显得无比憔悴。
叶夭一直守在床边,不曾有片刻的离开。她的双眼布满血丝,面容也带着深深的倦意,但目光却始终紧紧地盯着昭文帝。
当看到昭文帝醒来的那一刻,她的眼中瞬间盈满了泪水,泪水如决堤的洪流,再也无法抑制,喜极而泣道:“陛下,您终于醒了!这些日子臣妾日夜忧心,真真是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您有个万一。臣妾每日都在祈求上苍,让您能快快醒来,如今终于得偿所愿。”
话语间,声音哽咽,难以自抑,身体也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昭文帝声音沙哑虚弱,仿佛每吐出一个字都要耗尽全身仅存的那一丝力气:“委屈你了,朕……这是睡了多久?”
叶夭赶忙回道,声音中还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颤抖:“陛下,您昏迷了足足有数日之久。如今您能醒来,定是上天庇佑,祖宗护佑。”
昭文帝试图想要起身,可刚一用力,就发现浑身无力,仿佛身体不再受自己的控制,只得又无奈地躺了回去,喘着粗气说道:“宫中情况如何?疫情可控制住了?”
叶夭忙轻轻握住昭文帝的手,那双手传递着温暖与安慰,柔声说道:“陛下放心,宫中的疫情已大有改观。病患们的症状逐渐减轻,每日新增的病例也日益减少。太医署的太医们日夜钻研,尝试了各种药方和疗法,不敢有丝毫懈怠。宫女太监们也都尽心尽力,仔细照料着每一位病患。从饮食起居到药物供应,无一不是精心安排。如今,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昭文帝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神情,但仍追问:“甚好,甚好。这段日子辛苦你了。忽的又想到宫外,问:“那宫外的情况如何?”
叶夭稍作停顿,迅速整理思绪后说道:“陛下,宫外的疫病也已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视。朝廷迅速派遣了众多经验丰富、心怀百姓的官员前往各个村落。他们不辞辛劳,挨家挨户地探访病患,仔细了解病情,不敢有丝毫疏忽。同时,组织了各地医术精湛的郎中成立救治队伍,为百姓们悉心诊治,尽心尽力,不遗余力。对于那些贫困的家庭,还免费发放了药物和生活物资,确保他们能够安心养病。”
昭文帝眉头紧锁,语气严肃,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务必确保百姓能得到妥善救治,不可有丝毫懈怠。百姓乃国之根本,万不可疏忽大意。”
此时,一位大臣匆匆来报,额头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尚未擦拭。他神色急切,却仍礼数周全地行礼后说道:“陛下,臣等已按照太子的旨意行事。不仅为百姓免费发放了充足的药物和粮食,还派遣了众多士兵协助维持秩序。在各个村口设置关卡,严格控制人员流动,以防疫病扩散。对于那些贫困无依的百姓,更是给予了特别的关照,确保他们衣食无忧,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如今,宫外的疫病已得到初步控制,新增病患数量逐渐减少。只要我们继续努力,相信不久之后,便能彻底平息这场灾祸。”
昭文帝松了一口气,神色稍缓,脸上的凝重之色也减轻了几分:“甚好,甚好。继续加强防控,切不可掉以轻心。对于那些在抗疫中有功之人,要按照功绩大小,重重赏赐,以彰其功。让众人明白,为朝廷为百姓尽心尽力者,必当受到嘉奖。”
大臣恭敬地领命而去,步伐匆匆,又投入到抗疫的事务之中。
不多时,阿应得到消息赶来。他一进寝宫,便快步走到床前,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父皇醒来,真是天大的喜事。”
昭文帝看着阿应,眼中露出欣慰与期许:“吾儿,这段时日,多亏你操持宫中事务。”
阿应忙道:“儿臣不敢居功,只盼着父皇早日康复,重掌大局。儿臣每日都在祈祷父皇能平安无事,如今看到父皇醒来,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昭文帝微微点头:“朕昏迷期间,朝中有何动向?”
阿应回道:“父皇放心,儿臣谨遵您往日教诲,与大臣们商议国事,不敢有丝毫差错。如今各项事务皆在有序推进。儿臣深知责任重大,每一个决策都小心谨慎,唯恐有负父皇的期望。”
昭文帝目光深邃:“吾儿做得好。这疫病之事,关乎国之根本,切不可掉以轻心。”
阿应郑重应道:“儿臣明白,定会全力以赴,确保疫情彻底平息。儿臣亲自监督了抗疫物资的调配,确保每一份物资都能用到实处,不被奸佞之人中饱私囊。”
昭文帝又问:“民间对此次疫病可有怨言?”
阿应道:“儿臣已派人安抚民心,向百姓们解释朝廷的抗疫举措和决心。百姓们皆感恩父皇关怀,对朝廷抗疫举措也颇为支持。如今民心稳定,大家都相信朝廷能带领他们度过难关。”
昭文帝稍作沉思:“如此甚好。但仍需密切关注民情,不可让奸佞之人趁机生事。要确保信息的畅通,及时了解百姓的需求和困难。”
阿应点头称是:“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儿臣还下令开仓放粮,救济那些受疫病影响严重的地区,以解百姓的燃眉之急。”
昭文帝满意地说道:“吾儿考虑周全,甚好。”
父子俩又交谈了许久,阿应将近期的大小事务一一向昭文帝禀报,包括官员的任免、税收的调整、边疆的防御等等。昭文帝不时给出指点,阿应认真聆听,不时点头,表示铭记在心。
这时,叶夭在一旁轻声说道:“陛下,您刚醒来,身子还虚,莫要太过劳累。”
昭文帝这才停下,对阿应说道:“阿应先去吧。”
阿应行礼告退。
此后几日,昭文帝的身体逐渐恢复,虽然仍有些虚弱,但精神已好了许多。宫中与宫外的疫情也在众人的努力下进一步得到控制。
太医署的太医们依旧不敢放松,持续观察着病患们的病情变化,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宫女太监们也更加精心地照料着宫中的每一个人。
而在宫外,各地的官员和郎中们也没有丝毫懈怠。他们坚守在抗疫的第一线,确保每一个病患都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每一个村庄都能得到有效的防护。百姓们也积极配合,自觉遵守防疫的规定,共同为战胜疫病而努力。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场可怕的疫病终于渐渐平息,大安又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