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大喜啊!”
小喜子欢欢喜喜地跑进来,声音中满是按捺不住的激动与兴奋,一张脸因兴奋而涨得通红。
叶夭正陪着阿逸在东殿玩耍,东殿如今已实实在在成了儿童游乐园。
从阿应开始居住,到阿逸,再加上阿蒙、和乐等人不时来玩。
叶夭忆起前世的游乐场,便在外殿开辟出一块不小的空地,设计了滑梯、跷跷板等适合小孩儿玩乐的设施,再命人精心搭建。
这滑梯由光滑的木板拼接而成,坡度恰到好处,两侧精致的扶手打磨得光滑圆润,毫无瑕疵,确保孩子们玩耍时的安全。地面铺着厚厚的绒毯,质地柔软,能有效防止孩子们摔倒受伤。
跷跷板由坚固的木材制成,两端座位大小适中,还细心地包裹着柔软的垫子。
在东殿一侧,曾记录阿应成长的身高墙旁,如今新增了属于阿逸的身高墙,那一道道刻痕,见证着他们的点滴变化。
此刻,阿逸正欢快地从滑梯上滑下,咯咯直笑。
叶夭在滑梯下方,张开双臂,满脸宠溺地迎接他,眼神中满是温柔与慈爱,心里只盼着孩子们能一直这般无忧无虑。
“娘娘,大喜啊!”
小喜子的声音再度传来,叶夭抬头看向小喜子,眼神中透着一丝疑惑。
小喜子气喘吁吁,脸上因激动泛起红晕。他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说道:“娘娘,刚刚传来消息,叶二公子高中探花啦!”
叶夭闻言,心中瞬间涌起难以言喻的欣喜和骄傲。
“当真!”
小喜子拼命点头,“奴才不敢胡说,殿试之后陛下钦点叶二公子为探花!”
阿逸滑下滑梯,眨着懵懂的大眼睛,奶声奶气地问道:“阿娘,舅舅是不是很厉害?”
叶夭笑着摸了摸阿逸的头,心中满是对弟弟的欣慰,说道:“是啊,舅舅很厉害。”
“看来夭夭已经知晓了!”昭文帝笑着大步走进殿内,步伐沉稳有力,尽显帝王的威严与从容,心中也为叶家的荣耀感到高兴。
“陛下!”
“阿耶!”阿逸如今走路已很稳当,跑起来仍有些摇晃,扑在昭文帝腿上,张开双臂要抱抱。
昭文帝熟练地抱起阿逸,脸上满是慈爱,“阿逸和阿应这点就不同,阿应从小就像个小大人,阿逸倒是粘人。”昭文帝心中暗叹孩子的天真无邪最是难得。
身后的王怀恩挥挥手,带着一众宫人悄然退出殿内。昭文帝抱着阿逸坐下,“夭夭,叶明阳比朕预想的还要有才华,要是再等几年考,状元非他莫属!”
叶夭笑着说道:“阿弟年龄小,能得陛下如此恩宠已是万幸。”叶夭心里满是感激。
“探花也很不错,哈哈。”昭文帝接着说道,“朕瞧着他呀,不仅才华出众,那模样也是今年三甲里最俊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赏与调侃。
叶夭抿嘴一笑,娇声道:“陛下就爱拿臣妾打趣,阿弟能入陛下的眼,自是他的福分。”叶夭心中明白,这是陛下的恩宠。
昭文帝哈哈一笑:“朕可没打趣,叶明阳这后生确实出色,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昭文帝看向阿逸,用手指轻轻刮了刮他的小鼻子,“咱们阿逸也很不错,小小年龄就会作诗,还作得这般好!”昭文帝心中想着,这孩子将来或许也能有一番作为。
“阿逸好!阿兄一样!”阿逸奶声奶气地应和道,模样天真无邪,惹人喜爱。
“哟,小小人儿志气不小,想和你阿兄一样好啊!那阿逸要继续努力哦!”昭文帝笑着说。
而后昭文帝看向叶夭,“朕想着,不可辜负阿逸这一天分,朕已下旨,着弘文馆的李夫子亲自教导,这李夫子可是我朝有名的诗学大儒,他听了阿逸那首《静夜思》,大赞其才。
叶夭一怔,“静夜思?”叶夭想着,当初阿逸没取诗名啊。
昭文帝得意地握了握阿逸的小肉手,“是朕取的诗名,阿逸喜不喜欢!”
阿逸笑着点点头,“喜欢!”
叶夭听闻,赶忙起身谢恩,“臣妾代阿逸谢陛下隆恩,陛下如此厚爱,阿逸定当努力学习,不负陛下期望。”叶夭心中满是感恩。
“阿逸聪明,好好学。”
昭文帝大笑起来,“哈哈,好,好!朕等着阿逸日后的成就。”
几日后,昭文帝封叶明阳为太子舍人,主要负责崇仁殿的文书以及相关事务。
崇仁殿外细雨初歇,清新的空气弥漫在殿宇之间。
从崇仁殿的正门踏入,一座巍峨的牌坊矗立眼前,牌坊上刻着“崇仁致德”四个大字。
进入正门,是一条宽阔笔直的青石甬道,道路两旁矗立着雕刻精美的石狮子,威风凛凛。甬道尽头便是主殿,主殿宏伟壮观,飞檐斗拱,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主殿名为“崇仁堂”,是阿应处理重要事务和接见大臣的地方。堂内宽敞明亮,数十根朱红色的大柱支撑着高耸的殿顶,柱上绘有祥瑞的图案。正中央摆放着一张巨大的檀木案几,后面是一张华丽的九龙宝座,宝座上方悬挂着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河锦绣图。
崇仁堂的东侧是“集贤阁”,这里是太子舍人等文官办公的地方。阁内布置简洁,一排排书架上摆满了文书典籍,书桌上整齐地摆放着笔墨纸砚。
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庭院中盛开的花卉。
西侧是“演武厅”,是太子与武官们操练和研讨兵法的场所。厅内摆放着各种兵器和盔甲,墙壁上挂着军事地图。
主殿后方是一座清幽的花园,名为“逸心园”。园内曲径通幽,有假山、池塘、亭台楼阁。池塘中锦鲤嬉戏,荷花绽放。沿着石子路漫步,能感受到宁静与惬意。
花园的东侧是“藏书楼”,西侧是“膳房”。
再往后是一排整齐的厢房,是其他眷属的居所。
在宫殿的角落里,还有马厩和仓库等设施。
“臣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崇仁堂内,叶明阳头戴进贤冠,那冠上的簪缨轻轻晃动,身着深绿色的官服,衣袂飘飘,腰间佩戴的铜制鱼符在殿内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微光,他恭恭敬敬地行礼,身姿挺拔如松。
叶明阳内心激动且紧张,能入崇仁殿,深知这是重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