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夕,尚仪局的方尚仪带着几位宫人前来灵秀宫,与叶夭商讨册封典礼的具体流程和细节。
方尚仪恭敬地向叶夭行礼后,然后详细介绍道:“娘娘,册封当日,您需先在宫中香汤沐浴熏香,而后着盛装前往太庙祭祖。祭祖之时,需行三跪九叩之礼,以表对祖宗之敬意。祭祖完毕,再乘翟车前往广庆殿,接受陛下的册封。”
叶夭认真聆听,不时微微点头。待方尚仪说完,她温和地说道:“有劳诸位费心,本宫定会好生配合。”
一想到那繁琐的流程,叶夭不禁眉头微蹙,只觉脑袋一阵发胀,阵阵疼痛袭来。
她不由得暗自感慨,如今的自己,似乎已不像上辈子那般总是小心翼翼地戴着面具生活。
曾经,在那复杂多变的尘世中,她不得不时刻伪装自己,迎合他人,心总是紧紧地揪着,从未有过真正的放松。
然而,这后宫之地,竟出人意料地成了她的安全区。在这里,尽管争斗与权谋从未停歇,但她却能寻得一丝宁静与安心。尤其是在有了阿应之后,她内心深处那根紧绷的弦仿佛一下子松了开来。
想到阿应,叶夭便去往东殿,只是不巧,阿应刚刚睡下。
小小的身躯被柔软的锦被包裹着,圆润的脸蛋泛着红晕,犹如熟透的樱桃。一只小手呈半握拳状放在耳边,像是在倾听着什么;另一只小手则随意地搭在肚子上,随着呼吸一起一伏。
叶夭轻轻地伸出手,用指尖轻轻触碰阿应的小脸,那触感如丝般柔软,让她的心都要化了。她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一抹幸福的微笑,心中满是对这个小生命的感激与珍爱。
看了一会儿,她缓缓蹲下身子,将脸贴近阿应,轻轻地在他额头上落下一吻,然后轻手轻脚地退出屋子。
终于,中秋这日,阳光明媚,微风和煦。
叶夭早早起身,在腊梅等人的伺候下完成了繁琐的准备工作。
特制的香汤热气腾腾,弥漫着馥郁的香气,叶夭在其中沐浴,肌肤愈发显得晶莹如玉。熏香缭绕,为她增添了几分神秘而迷人的气息。
随后,她身着华丽的翟衣,那翟衣以金丝银线绣着精美的花鸟图案,流光溢彩。头戴璀璨的花钗冠,珍珠宝石点缀其间,熠熠生辉。妆容精致,蛾眉淡扫,朱唇轻点,气质高贵如仙。
那花钗冠沉重非常,压得她的额头和鬓角隐隐作痛。每走一步,都能清晰地感觉到冠上的珍珠宝石轻轻晃动,似乎随时都会坠下。可即便如此,她仍昂首挺胸,步伐稳健。
她真切地体会到了“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这句话的深意。
因为是真重啊!
在庄重的雅乐声中,叶夭踏上了前往太庙的路程。沿途的宫女太监们纷纷跪地行礼,眼中满是敬畏和羡慕。
太庙中,香烟袅袅,气氛肃穆。叶夭在太庙中虔诚地完成了祭祖仪式,而后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翟车,前往广庆殿。
广庆殿是大安皇城的正殿,殿基高耸,由汉白玉石砌成的台阶层层递进,宛如通往天宫的云梯。殿内宽敞开阔,数十根朱红色的立柱顶天立地,支撑着巨大的殿顶,仿佛撑起了一片苍穹。地面铺设着精美的雕花大理石,光滑如镜,倒映着人影。
四周的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描绘着历代帝王的功绩和国家的繁荣景象。殿顶高悬着华丽的宫灯,每逢重大典礼和朝会,灯火通明,将整个殿内照得如同白昼。
广庆殿的前方是一片宽阔的广场,文武百官早已分列两侧,恭敬等候。
当叶夭的翟车缓缓停下,众人齐声高呼:“恭迎淑妃娘娘!”
叶夭在宫女和内侍的簇拥下,向着册封大殿稳步前行。
甬道两侧,仪仗队整齐排列,彩旗飘扬,锣鼓声惊天动地。金甲卫士身姿挺拔,威风凛凛,手中兵刃寒光闪闪。
殿内,昭文帝高坐龙椅,面带微笑,眼中满是赞许与宠爱。
礼官高声唱和册封之辞:“叶氏昭仪,性行温良,端庄淑德,今册封为淑妃,赐金册金宝,望尔今后,辅佐后宫,以彰妇德。”
叶夭盈盈下拜,随后,她双手接过象征身份的金册和金宝,起身立于皇帝一侧。
此时,昭文帝朗声道:“今册封淑妃,当与朕共贺,与民同庆。”
群臣齐声高呼:“贺陛下,贺淑妃娘娘!”
乐声再起,舞姬翩翩而入,衣袂飘飘,似彩蝶纷飞,献舞助兴。
与此同时,后宫众妃嫔也纷纷前来道贺。
皇后身着明黄色凤袍,头戴九尾凤冠,雍容华贵,端庄大气。她率先开口:“恭喜妹妹晋升淑妃,望妹妹日后为陛下分忧,为后宫添福。”
贵妃紧随其后,她一身粉色华服,珠翠环绕,娇美动人,笑盈盈地说道:“淑妃妹妹风姿出众,如今得此册封,实乃大喜。”说罢,还微微向叶夭使了个眼色,眼中透着欣喜。
其他妃嫔也依次送上贺词,德妃、贤妃等皆表达了祝贺之意。
叶夭起身回礼,谦逊而得体地说道:“承蒙皇后娘娘与各位姐妹厚爱,臣妾定当尽心尽力,不辜负陛下与大家的期望。”
宴毕,众人正欲散去,只见赵美人和冯宝林手捧酒杯,款步走到叶夭面前。
赵美人妆容精致,眼中满是笑意,先向叶夭微微福身,然后说道:“娘娘,妾身恭贺娘娘晋升,望娘娘往后的日子里,事事顺心,岁岁平安!”
冯宝林也跟着行礼道:“娘娘,臣妾也祝您今后荣宠不断,事事顺遂,福佑连绵。”
说罢,两人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叶夭微笑着看着二人,说道:“二位妹妹有心了。
回到灵秀宫后,叶夭就见昭文帝已在殿内等候。
叶夭微微一惊,赶忙行礼道:“臣妾不知陛下驾临,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昭文帝笑着上前扶起她,说道:“夭夭今日册封,辛苦了,不必多礼。”
两人携手走进内殿,腊梅等人识趣地退下,轻轻合上了门。